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平移的特征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所给条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欣赏认识探索平移的基本特征的过程,理解平移时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有时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以及对应线段平行(有时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的理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识图能力,体会变换的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平移的特征和平移的基本性质。
2.难点:准确理解平移的特征和平移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知。
1.利用上一节的五个投影。
学生进一步观察图形,探索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提问:
(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对应线段有何关系?对应角有何关系?
(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是否发生变化?
2.在学生互相交流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教师点悟:
(1)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表明"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着同一个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这是从整体的角度刻画平移的特征。
(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形状、大小不会改变这是从平移的结果上刻画平移的特征。
(3)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有时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也相等,这是平移的基本性质。
二、观察理解,探索规律。
1.出示投影
学生观察△A′B′C′与△ABC的关系。
教师问:△ABC是沿着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得到△A′B′C′。
(1)线段AA′、BB′、C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学生交流后进一步由学生概括出平移的基本性质。
经过平移、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着PQ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其对应线段平行(有时可能在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2.试一试:将课本图中△A′B′C′沿RS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其平行距离为线段RS的长度。
三、结合范例,深化理解。
四、动手操作,感悟规律。
1.课本试一试。
由学生动手,老师巡视,让中等的同学上台完成,老师评讲。
2.课本做一做。
由学生动手,老师巡视,让中上学生通过观察回答△ABC和△A″B″C″的关系,老师评讲。(这两个三角形存在平移的关系)。
五、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初中华师大版2 平移的特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华师大版2 平移的特征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探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平移的特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平移的特征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当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七年级下册2 平移的特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2 平移的特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与整合点,教学环境,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