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背景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背景介绍,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分析问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培养实验精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丁肇中,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4年,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并用英文字母“J”命名,并因此于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0年5月,《瞭望》周刊等单位组织“情系中华”征文活动,收到来稿近千篇。《瞭望》周刊海外版对部分来稿进行了刊登,在海内外产生热烈的反响。征文评委会评出两篇文章,授予特别荣誉奖,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的《怀念》是其中一篇。
1991年10月18日,征文活动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丁肇中在会上发表了这一演讲。
本文选自《瞭望》1991年第44期。有改动。
瞭望 缅怀 探察 探讨 检讨 彷 徨 激变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阅读全文,梳理演讲者的思路。
朗读课文,回答:本文演讲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话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观点: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从现代观念看,真正的“格物致知”是通过实地实验得到知识,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探测客观世界。
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格物致知”的内涵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吗,为什么?
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 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 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作者认为,在学术研究和个人行动中,我们要保留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发现事物的真相;在面对激变的世界时,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演讲者在“情系中华”征文颁奖活动中发表这样的演讲有什么现实意义?
曾经,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演讲者作为接受过中西方教育并获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非常敏锐、清醒地认识到这个缺点有久远的文化背景,而且产生了较大的危害,会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进而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演讲者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第2段引用《大学》,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3段引用《大学》中对“格物致知”目的的介绍,解释“格物致知”真正意义被埋没的原因。
王阳明“格”竹失败的事例
说明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他们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是探讨自己。进而证明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第4段)
通过实验了解竹子的性质的事例
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第8段)
中国学生往往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却束手无策的事例
说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进而从反面证明了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第11段)
作者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时恐慌的经历
说明埋头读书对研究、对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进而证明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第12段)
将王阳明“格”竹子的失败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例子进行对比,突出新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地实验。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
“大都”指大部分,从范围上限制,指多数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不是全部,体现了论述性语言的准确与严谨。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往往”表示一般规律、通常情况,指的是中国学生通常情况下功课成绩好,考试分数高,但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论述性语言的准确和严谨。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指导性。
这篇演讲词在遣词造句上运用了很多表限制的词语,表现出准确、严谨的特点;同时,因为是在庄重的大会上的演讲,知识性、逻辑性较强,用语准确、严谨。
归纳:1.相比较《最后一次演讲》这篇即兴演说,本篇是精心设计的。2.观点深刻,针对性强。3.有很强的现实意义。4.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层层推进。5.恰当的材料印证。6.语言简短精要,严谨准确。7.朴实通俗,亲切有味,现身说法,没有说教气息。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说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伽利略除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 ——狄德罗
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解决问题——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分析中国学生的现状,并现身说法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学习目标,走进丁肇中,重点词语,一读理思路,二读悟观点,课后总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国学生的现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现象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堂总结一,议论文开头的作用,关于王阳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