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苏科版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静电现象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7.2 静电现象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吸引现象”由静电引起的是( )
A.磁铁吸引硬币 B.压紧的铅块互相吸引
C.摩擦后的气球吸引头发 D.吸盘吸在墙壁上
2.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与吸管的一端摩擦使其带电,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吸管,吸管两端都能与玻璃棒相互吸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管两端都带负电
B.吸管两端都带正电
C.吸管的一端带正电,一端不带电
D.吸管的一端带负电,一端不带电
3.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使甲带电,乙不带电.可以看到甲的金属箔张开,乙的金属箔闭合(如图所示).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甲和乙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甲、乙金属箔张开角的变化情况是( )
A.甲和乙都不变 B.甲变小,乙张开
C.甲变大,乙不变 D.甲闭合,乙张开
4.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
B.夏天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
C.秋天夜晚,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
D.冬季晴天,梳头时会看到头发随梳子飘动
5.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带负电 B.蜜蜂带正电
C.与蜜蜂摩擦的空气不带电 D.与蜜蜂摩擦的空气带负电
6.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引起的现象是( )
A.跟毛皮摩擦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缝衣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缝衣针就能吸起铁屑
C.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毛刷上吸附了细微赃物
D.天气干燥时脱化纤内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夏天雷雨天气,天空中出现闪电
B.手机、电脑屏幕上很容易吸附灰尘
C.塑料梳子梳头,头发形成射线状
D.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两张纸会靠拢
8.晓东今年暑假去上海科技馆游玩,看到有一个女生在摸馆内的静电金属球,该女生长发上扬(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证该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是( )
A.金属球壳必须带电
B.身体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球壳
C.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
D.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不断摩擦
9.如图所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细水流,细水流发生弯曲,与此现象原理不同的是( )
A.讲台座上落满粉笔灰
B.衣服上滚动的毛刷将灰尘吸入刷内
C.用久的电风扇叶片沾满灰尘
D.汽车车身容易吸附灰尘
10.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是通过电场产生的.如图所示,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带同种电荷的物体A和B,可以这样分析A带电体所受的静电力;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关于B带电体受到的静电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处于A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B.B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C.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D.A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11.相同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用绝缘细线悬挂后,会出现的情形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2.近年来,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利用静电除尘可以去除空气中的PM2.5颗粒,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
13.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 .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铝箔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气球 (选填“①不带电”“②带正电”“③带负电”或“④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14.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 ,而具有了 的性质.
1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 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 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物空气,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 的性质.
16.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理是 .
17.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的示意图.其步骤如下:
A.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这一步的目的是 ;
B.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一个“大”字.因为人体能导电,导致手指划过的地方电荷被导走.
C.将塑料板平放,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再将塑料板缓慢竖起.
因为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所以木屑会被吸在塑料板上;而 (选填“手指划过”“手指未划过”)的地方的木屑会脱落,一个“大”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
18.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这主要是因为穿着化纤布料的衣服时.容易产生 现象.从而 轻小的尘埃所造成的.这是 的性质.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吸引现象”由静电引起的是( )
A.磁铁吸引硬币 B.压紧的铅块互相吸引
C.摩擦后的气球吸引头发 D.吸盘吸在墙壁上
【分析】(1)磁铁能够吸引硬币,说明磁铁与铁钉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3)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吸盘吸在墙壁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解答】解:
A、磁铁能够吸引硬币,是由于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金属的性质,属于磁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非静电引起的,故A错误;
B、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而使两块铅块粘在一起,不易分开,故B错误;
C、摩擦后的气球带上了电荷,能吸引不带电的头发,是由静电引起的,故C正确;
D、吸盘要固定在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是非静电引起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磁力、分子间的作用力、摩擦起电现象以及大气压等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2.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与吸管的一端摩擦使其带电,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吸管,吸管两端都能与玻璃棒相互吸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管两端都带负电
B.吸管两端都带正电
C.吸管的一端带正电,一端不带电
D.吸管的一端带负电,一端不带电
【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解答】解:带电体除了吸引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外,还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所以玻璃棒靠近不带电的吸管一段会相互吸引;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吸管带电一端与它相互吸引,所以吸管一端带的应该是与玻璃棒相反的电荷,即吸管一端带负电;
综上所述,吸管一端带负电,一端不带电.
故选D.
【点评】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和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时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使甲带电,乙不带电.可以看到甲的金属箔张开,乙的金属箔闭合(如图所示).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甲和乙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甲、乙金属箔张开角的变化情况是( )
A.甲和乙都不变 B.甲变小,乙张开
C.甲变大,乙不变 D.甲闭合,乙张开
【分析】(1)验电器使用时是让金属杆上的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然后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从而验证物体是否带电的;
(2)甲带电,乙不带电,连接的瞬间,会发生电荷的转移.
【解答】解:甲带电,乙不带电,用带绝缘手柄的金属棒将甲乙连接起来,连接的瞬间,甲使乙带上电,乙的金属箔张开,甲带的电减少,金属箔片张角变小.
故选B.
【点评】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通过金属箔片的张角的大小可以确定其所带电荷的多少.
4.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
B.夏天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
C.秋天夜晚,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
D.冬季晴天,梳头时会看到头发随梳子飘动
【分析】(1)分子是运动的,花香的分子向周围运动,使人感到花香四溢;
(2)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毛衣与里面的衣服摩擦,使它们带有异种电荷,电荷放电,发出啪啪声,属于摩擦起电;
(3)梳子梳头发,梳子和头发摩擦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把头发吸引起来.
【解答】解:A、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属于扩散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属于摩擦起电,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是因为毛衣和衬衣之间相互摩擦带电,两者带有异种电荷,放电产生的劈叭声,属于静电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季晴天,梳头时由于摩擦使梳子与头发间带有异种电荷,头发间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头发随塑料梳子飘动,属于摩擦起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摩擦起电的现象,这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现象,能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5.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带负电 B.蜜蜂带正电
C.与蜜蜂摩擦的空气不带电 D.与蜜蜂摩擦的空气带负电
【分析】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解答】解:
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是因为蜜蜂带负电,与蜜蜂摩擦的空气带正电.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准确掌握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引起的现象是( )
A.跟毛皮摩擦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缝衣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缝衣针就能吸起铁屑
C.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毛刷上吸附了细微赃物
D.天气干燥时脱化纤内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分析】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起电.
【解答】解:A、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吸引靠近碎纸屑,是毛皮和塑料棒摩擦使塑料棒带了电,不符合题意;
B、缝衣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缝衣针就能吸起铁屑,属于磁现象,符合题意;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带有电能吸引轻小物体,属于摩擦起电,不符合题意;
D、在干燥的天气穿毛衣时,毛衣、衣服等相互摩擦而带了电,脱毛衣时由于摩擦而带的电发生了放电现象,所以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摩擦起电的现象,这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现象,能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夏天雷雨天气,天空中出现闪电
B.手机、电脑屏幕上很容易吸附灰尘
C.塑料梳子梳头,头发形成射线状
D.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两张纸会靠拢
【分析】(1)闪电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
【解答】解:A、天空中出现闪电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属于静电现象,故A错误;
B、手机、电脑子啊使用一段时间后,屏幕上会带上电荷,很容易吸附灰尘,属于静电现象,故B正确;
C、塑料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带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属于静电现象,故C正确;
D、两张纸向中间相互靠拢说明纸中间的压强小小于纸外侧的压强,中间和外部的不同是空气流速快慢不一样,中间流速较快,所以说明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的带电现象,这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现象,能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8.晓东今年暑假去上海科技馆游玩,看到有一个女生在摸馆内的静电金属球,该女生长发上扬(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证该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是( )
A.金属球壳必须带电
B.身体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球壳
C.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
D.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不断摩擦
【分析】①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②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解答】解:A、女生长发上扬是因为金属球上的电荷转移到头发造成的.所以金属球必须带电.不符合题意;
B、金属球上的电荷能够转移到头发上,女生的身体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球壳.不符合题意;
C、为保证电荷从金属球转移到女生的头发,而不会转移到大地,女生的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不符合题意.
D、金属球本身已经带电,所以女生不需要与金属球摩擦生电.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带电现象及导体、绝缘体的区别及应用,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创新题.难度不大,容易解答.
9.如图所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细水流,细水流发生弯曲,与此现象原理不同的是( )
A.讲台座上落满粉笔灰
B.衣服上滚动的毛刷将灰尘吸入刷内
C.用久的电风扇叶片沾满灰尘
D.汽车车身容易吸附灰尘
【分析】知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解答】解:A、讲台座上落满粉笔灰,是因为粉笔灰受到的重力的作用,故A错误;
BCD、衣服上滚动的毛刷将灰尘吸入刷内、用久的电风扇叶片沾满灰尘、汽车车身容易吸附灰尘都是利用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记住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规定.掌握电荷间的作用.排斥的物体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有异种电荷,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10.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是通过电场产生的.如图所示,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带同种电荷的物体A和B,可以这样分析A带电体所受的静电力;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关于B带电体受到的静电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处于A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B.B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C.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D.A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产生一个力的作用,B也会对A产生一个力的作用;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还是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解答】解:
AB、B处于A激发的电场中,B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受到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故A正确,B错误;
C、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故C错误;
D、A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不会产生对B的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在施力时,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1.相同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用绝缘细线悬挂后,会出现的情形是( )
A. B. C. D.
【分析】(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2)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A.两个小球相互排斥,应该带同种电,不符合题意;
B.两个小球相互吸引,是因为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符合题意;
C.乙靠近甲,是甲吸引的结果,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乙也会吸引甲,甲的位置不可能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甲、乙相互吸引,不可能出现乙的位置不变、甲位置变化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物体带电现象和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和应用,要注意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但相互吸引的不一定是异种电荷.
二.填空题
12.近年来,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利用静电除尘可以去除空气中的PM2.5颗粒,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
【分析】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解答】解:利用静电除尘可以去除空气中的PM2.5颗粒,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故答案为:吸引轻小物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带电体的作用,属于基础知识.
13.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 带电 .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铝箔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气球 不带电 (选填“①不带电”“②带正电”“③带负电”或“④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分析】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分析.
【解答】解: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带电后能吸引灰尘;
如图,两次用带有不同电荷的带电棒靠近卡通造型的铝箔气球,均发生了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气球不可能两次带不同电荷,因此,气球一定不带电.
故答案为:带电;不带电.
【点评】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带电体的性质,结合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利用题目中告诉的信息分析即可.
14.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 静电 ,而具有了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
【分析】根据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回答.
【解答】解:电视机工作时,由于电子运动到了屏幕上,而使屏幕带静电,而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把灰尘吸引到了屏幕上.
故本题答案为:静电;吸引轻小物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带电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1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 μm 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 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物空气,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 轻小物体 的性质.
【分析】(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悬浮物;
(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解答】解:(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悬浮物;
(2)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故答案为:μm;轻小物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带电体的性质,是一道基础题.
16.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理是 头发之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分析】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故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
静电球是带电的,人体是导体,当人触摸“静电球”时,人体也带上了和静电球相同种类的电荷,即人的头发上也会带上与静电球相同种类的电荷;据同种电荷相斥可知,带电的头发之间会相互排斥,所以头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
故答案为:头发之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现象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7.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的示意图.其步骤如下:
A.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这一步的目的是 摩擦起电 ;
B.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一个“大”字.因为人体能导电,导致手指划过的地方电荷被导走.
C.将塑料板平放,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再将塑料板缓慢竖起.
因为带电体具有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所以木屑会被吸在塑料板上;而 手指划过 (选填“手指划过”“手指未划过”)的地方的木屑会脱落,一个“大”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
【分析】根据以下知识答题:
(1)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3)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
【解答】解:A、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塑料板面,由于摩擦使整块塑料板带电;
C、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在平放的塑料板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时,塑料板上带电区域把木屑吸住;将塑料板缓慢竖起,塑料板上“大”字区域内的木屑,由于该区域内没有电荷的吸引,则木屑在重力作用下滑落.
故答案为:A、摩擦起电;C、吸引轻小物体;手指划过.
【点评】本题考查了模拟静电复印的原理,应用摩擦起电、人体能导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等知识可以正确答题.
18.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这主要是因为穿着化纤布料的衣服时.容易产生 静电 现象.从而 吸引 轻小的尘埃所造成的.这是 带电体 的性质.
【分析】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由于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会发生电子的转移,这就是摩擦起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解答】解: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化纤布料和皮肤摩擦,容易带电,带电的化纤布料吸引轻小的灰尘,所以容易脏,这是带电体的性质.
故答案为:静电;吸引;带电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静电现象以及静电的防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