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后复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选择题(共8小题)1.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4.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A.cm B.km C.m D.mm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1.8m B.3.3m C.4.8m D.5.5m3.历史上把如图示意的长度定为1英寸,1英寸约为( )A.2.5km B.2.5m C.2.5dm D.2.5cm4.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A.实心球成绩为40m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C.跳绳1s跳100次 D.1000m跑步用时4min5.在物理实验中,对物理量有时要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下列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A.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B.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C.在“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D.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6.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所用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呼吸一次 B.心脏跳动一次 C.打一次哈欠 D.正常步行10m7.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5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 )A.0.2h B.0.5h C.0.8h D.1 h8.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为此,四位同学提出测量时间的方法,其中最合理的是( )A.某次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B.某次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C.某次闪电时,按照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计算它们的平均值D.按照选项A的方法,测量三次闪电对应的时间,计算它们的平均值 二.填空题9.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10.小明同学在参加今年物理实验考査时,用如图所示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物体长度为 cm.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12.秒表是上体育课时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s.13.如图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仪器,请你读出它们的示数.图(甲)中物块的长度为 cm.图(乙)中体温计所示温度是 ℃.14.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体育测试参加坐位体前屈的场景,该同学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为 cm,该同学在1000m长跑测试中的平均速度达18km/h,合 m/s. 三.实验探究题15.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1)图1中圆的直径是 cm.(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2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选填“A”或“B”).A. B..16.(1)如图1所示秒表所示时间为 s.(2)用图2所示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cm.(3)图3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温度计,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17.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测得物块A的长度为 cm; 四.计算题18.在某次测量活动中,小刘同学对一个圆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并将6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如下:17.72cm;17.61cm;17.70cm;17.18cm;17.71cm;17.7cm 她这次的测量中所用该度尺的分度值为多少?测量结果应该记为多少? 1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的铅笔上紧密排绕2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多少cm,细钢丝的直径是多少mm? 五.解答题20.刻漏是人类最早制造的不完全依赖天象、相对独立运行的计时仪器.刻漏以水等液体(也有少数例外,如水银或沙等)为工作物质,根据流水的量与流逝时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漏壶或箭壶中的水量变化来度量时间的.我国使用刻漏的时间非常早,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大约公元前2070年),约在汉武帝时期发明了浮箭漏.如图所示为单级浮箭漏示意图.漏,指漏壶;刻,指箭尺上的刻度;箭,就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浮箭漏由两只漏壶组成,一只是播水壶,另一只是受水壶,因为壶内装有指示时刻的箭尺,所以通常称为箭壶.随着受水壶内水位的上升,安在箭舟上的箭尺随之上浮,所以称作浮箭漏.但这种浮箭漏计时误差较大,西汉时期的巨野铜漏日误差约为6分钟左右.经过人们的调整,东汉以后,我国刻漏的最好的日误差已经可以达到在20s左右.而欧洲直到1715年,机械钟的计时精度才达到日误差几秒的数量级.(1)你认为单级浮箭漏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2)请你猜想一种减少(1)中误差的方法: .21.(1)在测物体长度时,以下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cm(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2016•南宁)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4.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A.cm B.km C.m D.mm【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水性笔的长度略小于18cm,在14.10cm左右.故选A.【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长度、质量、速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2016•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1.8m B.3.3m C.4.8m D.5.5m【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由图知,国旗的宽度大约是升旗手身高的2倍,升旗手的身高一般在1.8m左右,所以国旗宽度在3.3m左右.故选B.【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3.(2016•广州)历史上把如图示意的长度定为1英寸,1英寸约为( )A.2.5km B.2.5m C.2.5dm D.2.5cm【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由图知,大拇指第一节骨骼的长度为1英寸,其长度与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差不多,而一元硬币的直径在2.5cm左右,所以1英寸约为2.5cm=0.25dm=0.025m=2.5×10﹣5km.故选D.【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4.(2016•泉州)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A.实心球成绩为40m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C.跳绳1s跳100次 D.1000m跑步用时4min【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中学生掷实心球的成绩在10m左右,不可能达到40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m左右,不可能达到10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1min跳绳可达180次,1s跳3次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1000m跑的成绩一般在3min40s左右,速度慢的需要4min.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5.(2016•宿迁)在物理实验中,对物理量有时要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下列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A.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B.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C.在“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D.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分析】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普遍性.【解答】解:A、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是为了计算电阻值时求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B、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小灯泡的电功率是变化的,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是为了研究不同电压下的小灯泡实际功率,故B错误;C、在“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是为了寻找普遍性的规律,故C错误;D、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是为了寻找普遍性的规律,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对各个实验的实验目的是否清楚,要求学学生对实验要非常熟悉,明确实验中每一步实验的目的. 6.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所用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呼吸一次 B.心脏跳动一次 C.打一次哈欠 D.正常步行10m【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过程经历时间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时间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A、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人体心脏一分钟跳动60﹣100次,因此跳动一次大约需要1s左右,故B符合题意;C、打一次哈欠经历的时间在3s~5s,故C不符合题意;D、人正常步行1m经历的时间约1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在物理的实际应用中,估测的运用是广泛的,因此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应该有清楚的认识 7.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5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 )A.0.2h B.0.5h C.0.8h D.1 h【分析】首先对中学生的步幅和步行速度作出合理的估测,然后确定距离,利用t=得到所用时间.【解答】解:中学生的步幅在50cm=0.5m左右,学校到家的距离约s=5000×0.5m=2500m,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v=1.4m/s左右;因为v=,所以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约t==≈1800s=0.5h.故选B.【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也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8.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为此,四位同学提出测量时间的方法,其中最合理的是( )A.某次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B.某次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C.某次闪电时,按照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计算它们的平均值D.按照选项A的方法,测量三次闪电对应的时间,计算它们的平均值【分析】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记下闪电和雷声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公式s=vt可求闪电发生处的距离.【解答】解: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不合题意;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符合题意;C、A选项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此两次求平均值,也是错误的,不合题意;D、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关系,知道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及利用这个知识测距离的方法,注重了知识应用的考查.二.填空题(共6小题)9.(2016•湘潭)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3.55 cm.【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3.5cm和3.6cm之间,估读为3.5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55cm.故答案为:3.55.【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10.(2016•怀化)小明同学在参加今年物理实验考査时,用如图所示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物体长度为 3.25 cm.【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末端刻度值为5.25cm,物体长度为5.25cm﹣2.00cm=3.25cm.故答案为:1;3.25.【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1.(2016•枣庄)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1.36 cm.【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②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解: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②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1.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2.36cm,物体的长度L=1.36cm.故答案为:B;1.3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2.秒表是上体育课时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184.4 s.【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2min中间有4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略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4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4.4s=184.4s.故答案为:184.4.【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停表的读法,停表在实验室中用到的比较多,需要掌握其用法. 13.如图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仪器,请你读出它们的示数.图(甲)中物块的长度为 1.45 cm.图(乙)中体温计所示温度是 36.7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解答】解:甲图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末端刻度值为5.45cm,物体长度为5.45cm﹣4.00cm=1.45cm.乙图温度计1℃又分成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0.1℃,其所示温度为36.7℃.故答案为:1.45;36.7.【点评】刻度尺和温度计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4.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体育测试参加坐位体前屈的场景,该同学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为 16.60 cm,该同学在1000m长跑测试中的平均速度达18km/h,合 5 m/s.【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1km/h=m/s.【解答】解: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16.6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6.60cm﹣0.00cm=16.60cm.(2)18km/h=18×m/s=5m/s.故答案为:16.60;5.【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三.实验探究题15.(2016•福州)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1)图1中圆的直径是 1.54 cm.(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2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B (选填“A”或“B”).A. B..【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由于受刻度尺分度值的影响,均匀纸带的厚度很难直接测量,可用利用圆环和铅笔直径的差值计算出多层纸带的厚度,然后再计算一层纸带的平均厚度,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测量误差.【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的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54cm对齐,所以圆的直径为d=2.54cm﹣1.00cm=1.54cm;(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D2﹣D1),故B正确.故答案为:(1)1.54;(2)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和对于特殊测量方法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知道内径指的是直径是关键. 16.(1)如图1所示秒表所示时间为 337.5 s.(2)用图2所示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1.85 cm.(3)图3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温度计,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8 ℃.【分析】(1)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2)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解答】解:由图知:(1)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分针示数为5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秒表读数为5min37.5s=337.5s.(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1.00cm对齐,右侧与12.8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2.85cm﹣11.00cm=1.85cm.(3)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8℃.故答案为:(1)337.5;(2)1.85;(3)8.【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秒表和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7.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测得物块A的长度为 2.65 cm;【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2.6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65cm.故答案为:1mm;2.65.【点评】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一定注意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四.计算题18.在某次测量活动中,小刘同学对一个圆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并将6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如下:17.72cm;17.61cm;17.70cm;17.18cm;17.71cm;17.7cm 她这次的测量中所用该度尺的分度值为多少?测量结果应该记为多少?【分析】(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是准确值,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根据测量记录数据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解答】解:(1)由测量的数据17.72cm可知,测量结果准确到mm,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2)在这6个值中的17.61cm、17.18cm、17.7cm 与其它三个值偏差较大,这不是读数误差造成的,而是读数错误,即该数据错误,应去掉;所以圆的直径为d==17.71cm.答:这次的测量中所用该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结果应该记为17.71cm.【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记录数据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求测量值的平均值问题,掌握刻度尺的读数方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的铅笔上紧密排绕2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多少cm,细钢丝的直径是多少mm?【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已知线圈宽度和圈数,两者之比就是钢丝的直径.【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端与10.00cm对齐,右端与15.0cm对齐,估读为15.00cm,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15.00cm﹣10.00cm=5.00cm,线圈的直径为d===0.25cm=2.5mm.答:这个线圈的长度为5.00cm,细钢丝的直径是2.5mm.【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累积法的应用和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累积法还可以用来测量纸张的厚度和邮票的质量等. 五.解答题20.刻漏是人类最早制造的不完全依赖天象、相对独立运行的计时仪器.刻漏以水等液体(也有少数例外,如水银或沙等)为工作物质,根据流水的量与流逝时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漏壶或箭壶中的水量变化来度量时间的.我国使用刻漏的时间非常早,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大约公元前2070年),约在汉武帝时期发明了浮箭漏.如图所示为单级浮箭漏示意图.漏,指漏壶;刻,指箭尺上的刻度;箭,就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浮箭漏由两只漏壶组成,一只是播水壶,另一只是受水壶,因为壶内装有指示时刻的箭尺,所以通常称为箭壶.随着受水壶内水位的上升,安在箭舟上的箭尺随之上浮,所以称作浮箭漏.但这种浮箭漏计时误差较大,西汉时期的巨野铜漏日误差约为6分钟左右.经过人们的调整,东汉以后,我国刻漏的最好的日误差已经可以达到在20s左右.而欧洲直到1715年,机械钟的计时精度才达到日误差几秒的数量级.(1)你认为单级浮箭漏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播水壶中的水位会随时间下降,流出的水速度会逐渐减小,导致计时不准确 .(2)请你猜想一种减少(1)中误差的方法: 及时向播水壶中添加水,保证水位几乎不变 .【分析】根据刻漏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作答.【解答】解:(1)水位不同,播水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同,水位越高,播水壶流出的速度越大,水位越低,播水壶流出的速度越小.当播水壶中的水位会随时间下降,流出的水速度会逐渐减小,导致计时不准确;(2)要想让播水壶流出水的速度不变,必须让水位高度保持不变,因此及时向播水壶中添加水,保证水位几乎不变,可以减小测量时间误差.故答案为:(1)播水壶中的水位会随时间下降,流出的水速度会逐渐减小,导致计时不准确;(2)及时向播水壶中添加水,保证水位几乎不变.【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测量时间的工具,体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1.(1)在测物体长度时,以下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 A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3.40 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26.00 cm(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偏大 (偏大/偏小/不变)【分析】(1)在对刻度尺进行读数时,应看清分度值,视线应与尺的末端刻度垂直,最终的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先去除差距较大的错误数据,再求取平均值;(3)根据金属的热胀冷缩,判断出尺子本身的变化,再结合刻度值不变来进行分析.【解答】解:(1)读图可知,B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B是错误的,A是正确的.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示数为3.40cm;(2)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6.00cm;(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故答案为:(1)A; 3.40; (2)26.00; (3)偏大.【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与读数、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计算、以及对误差进行分析的方法,尤其在最后一问中,应注意细心分析,防止颠倒.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完成下列单位换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5.2 速度达标测试,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