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
展开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的吸收》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八章——人体的营养,本节内容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活动设置,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使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训练。同时通过对实验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步骤,使学生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合作学习胃和小肠的消化功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阅读的能力以及自信表达分享的能力;通过消化过程的学习分析,构建出食物消化这个概念以及消化系统的组成及说出各组成器官的功能;最后在课程最后学以致用环节,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各营养成分的对于生命活动的作用。
(2)能力基础: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对人体这一部分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总结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进行引导和启发,已活动贯穿整堂课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通过体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说明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解释小肠是消化主要场所的原因;
(4)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消化。
(5)概述消化管和消化腺的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品尝馒头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感受),归纳,表达能力;
(2)通过前置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食物在胃和小肠内的消化,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表达,大胆分享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生活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并能自觉爱护我们的身体。
四、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说出小肠是消化主要场所的特点,小肠腔内参与消化的三种消化液
五、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认识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营养物质分解
3、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 PPT首页美食图片引起学生注意 【问题情境】: 吃下葡萄籽会长葡萄树吗? 播放动画视频 1、红咕力身体长出葡萄树了吗? 2、葡萄籽第二天出现在了哪里?
|
学生回答
思考,回答
|
激趣引入
通过动画视频导入,极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后面知识的兴趣
|
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机构基础——
消化系统之消化管——消化的场所 | 【过渡提问】从美味的葡萄到粪便中的葡萄籽,葡萄在我们的身体里面经历了怎样的旅程?经过了我们身体的哪些结构呢?
问:请同学说一说葡萄“旅程”中经过的身体结构 根据学生所述,老师在PPT上面打出葡萄依次经过的“驿站”——身体的对应结构。 问:那食物经过的这些器官,就共同构成了我们消化系统中的哪个部分呢? 总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这些食物直接经过的器官就构成了我们的消化管
【进一步提问】从美味的葡萄,到粪便中的葡萄籽,在这趟旅程中,葡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归纳、补充、完善学生的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在过程中食物经过消化,营养物质被吸收,剩下的部分形成粪便
问:通过葡萄到葡萄籽的变化,说说消化指的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
【引导生成概念】 消化的场所是:消化管 消化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大分子水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
【归纳总结】消化:是指大分子营养物质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的过程。
提醒学生在书上勾画概念
|
学生思考
生回答
生回答
总结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分析、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理解,记忆概念
生在书上勾画概念
|
根据直观的PPT展示,以及学生亲自对“葡萄旅行”所经之处的整理,生成“消化管”这一概念
学生通过葡萄在经过消化管之后变成葡萄籽的直观感受,做到能描述消化的场所,以及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尝试生成概念。
|
食物在消消化管内的消化过程——口腔中的消化 | 【过渡提问】 究竟像葡萄一样,食物在我们的消化管内究竟进行了怎样的消化呢? 活动1体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老师请来了我们盐外食堂里的“馒头君”,看看它对你们有什么要求吧?
分发馒头给各个小组
引导学生从馒头的形态、味道的变化来进行感受和描述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馒头形态:由大变小,湿湿的,成团 味道:出现甜味
问:食物在口腔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问:口腔中的哪些结构参与了消化,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展示PPT;进行板书 问:唾液能促进淀粉分解是因为唾液中有什么? 问:唾液由什么结构分泌?
问:请同学们阅读9页小资料,看看我们唾液腺的分布,找出三对大的唾液腺?
活动二(前置探究):观察唾液在体外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播放实验视频
处理前置探究中学案中的问题 实验原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问:实验视频中,在步骤一中有什么问题?
|
学生细细咀嚼馒头
学生组织语言描述体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回答
学生分析思考后回答
学生阅读,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订正答案
生看图,思考,回答 |
通过请来盐外食堂“馒头君”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通过亲自体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从而能说出口腔对事物的消化作用都有哪些结构参与,各自结构都有什么作用
锻炼学生阅读生物资料,提取重要信息的技能
通过前置探究,学生能够复习,说出探究实验的七个步骤;明确检测淀粉的方法;能说出看到的现象就是实验的结构;分析结果才能得出结论。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学生能够强化并说出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
食物食物在消口腔内的消化过程——胃内的消化 | 【过渡提问】食物还将在消化管的哪些器官中被消化呢? 活动三:观看食物的消化过程视频、看书 播放视频
活动四:小组合作学习食物在胃、小肠内的消化 1、分组合作学习食物在胃或小肠内的消化,完成学案 2、时间3mins 3、请同学分享学习成果
请同学上台讲解食物在胃内的消化 (引导学生完成讲解) 请同学上台讲解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 (引导学生完成讲解) 注意两个问题: 1、小肠是消化主要器官的特点? 2、在小肠内三种大分子营养物质最终分解为对应的什么小分子物质? |
观看视频 看书、回答问题
看书,完成学案
讲解
讲解 |
直观感受食物经过消化管的全过程
训练学生分析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对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的学习,知道分析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能从食物大小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来描述食物的消化;能说出小肠为什么是消化的主要场所;能说出小肠内大分子物质最终的分解产物。 |
消化腺在消化中的作用——分泌消化液 | 【过渡提问】我们发现在消化过程中不仅需要消化管的作用,还有这样一些腺体,参与了消化过程,他们分别是? 【PPT展示】人体消化腺 问:图中各个消化腺的名称? 问:消化腺的作用? 【总结归纳】 食物经过的消化管和分泌消化液参与消化的消化腺就共同构成了消化系统
|
看图回答
| 从消化过程的分析、学习过程中,从消化液的功能,联系到分泌消化液的消化腺的功能;从功能和结构的关系,生成消化系统的组成。这样的改进比直接告诉学生来要更加的形象生动。也会加深学生的印象。 |
本课小结 | 构建消化系统概念图,知识汇总升华 | 学生填写 概念图 |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
巩固练习 | 展示习题 | 学生思考回答 | 学以致用 |
七、板书设计
食物的消化
| 形态变化 | 物质变化 |
口腔 | 大→小(牙齿) | 淀粉→麦芽糖(唾液中唾液淀粉酶) |
胃 | 粥状食糜 | 蛋白质初步分解(胃液中胃蛋白酶) |
小肠 | 乳状 | 淀粉→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甘油、脂肪酸
|
初中北师大版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共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