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3 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3 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乘法分配律
课时
1
教学内容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设疑、验证、概括乘法分配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归纳、概括、总结乘法分配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在计算中的简便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引导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设疑 、分析 、验证、 比较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2)×25 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 = 4×25+2×25
(a+b)×c=a×c+b×c
(7+15)×2=7×2+15×2 a×(b+c)=a×b+a×c
:
: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准备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板书:a×b=b×a
a×b×c=a×(b×c)
师:你们喜欢在哪用这两个规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乘法的规律看看它能不能帮我们简便运算。
二、新知探究
(一)探讨(出示主题图)
师:从解题思路上来看这两个算式的答案应该相同,我们来验证一下。
板书:(4+2)×25 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师:对比这两个算式他们有什么联系?
(4+2)×25 = 4×25+2×25
举例验证
师:是不是满足这个规律的两个算式就一定相等呢?你能帮我解决我心中的这个疑惑吗? (7+15)×2=7×2+15×2
:
交流概括
师: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证明一个什么规律?
师生总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叫做乘法分配律。
师:用字母怎么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板书: (a+b)×c=a×c+b×c
或a×(b+c)=a×b+a×c
生: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在简便运算中
根据信息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汇报列式思路
预设:1.答案相同。
两个数相加后乘25就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25再相加。
两个算式中都有加号和乘号。
生:再举几个例子来验证一下
学生汇报
直接引入本课重点,也为区分记忆乘法分配律作铺垫
群举法验证规律
培养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比记忆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分配律和前面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有什么区别?
练习提高
判正确。
25×(100+2)=25×100+2 ( )
(25+7)×4=25×4+7×4 ( )
125×(8×4)=125×8+125×4 ( )
2.想想做做。
(1)25×(100+4)
(2)25×(100+4+2)
(3)25×104
(4)115×3+7×115
(5)25×99+25
拓展。
乘法分配律中的“加号”改成“减号”还成立吗?
课时小结
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生1:乘法分配律有加号。
生2:计算顺序改变
独立完成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思考,猜想
判断题加强学生对规律的理解记忆。
乘法分配律在不同类型计算题中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简便性。
作业布置
批改情
况记录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3 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乘法运算定律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