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检测题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检测题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9页。
2021—2022学年部编语文七下第一单元检测题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A.峭壁 qiào 舀水(yǎo) 山涧(jiàn) 校对(xiào)B.油腻(nì) 绞肉(jiǎo) 揩油(xié) 屏障(píng)C.咀嚼(jǔ) 弄堂(nòng) 阖家(hé) 阔别(kuò)D奠基(diàn) 选聘(pìn) 挚友(zhì) 殷红(yān)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挚友 谣言 背诵 伴侣 卓越 可歌可泣
B.抱歉 梳头 秩序 深宵 澎湃 目不窥园
C.埋葬 彷徨 悠然 洗澡 抹杀 沥尽心血
D.独载 韭菜 涉猎 慷溉 绞肉 心不在焉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
B.集训期间,我们要在深圳住三个夜晚。在这几天里,我们可以忙里偷闲,理一理凌乱的思绪。
C.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D.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敬佩。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对于实现梦想而言,今天最重要。今天是你搬来的砖石,虽然不足道,_________;今天是你栽下的树苗,虽然不伟岸,_________;今天是你写下的片段,虽然不完整,_________。请你珍惜今天,用今天的积淀成就明天的梦想!A.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B.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C.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D.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5.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不仅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的共鸣。(将“而且”改为“最主要”)
B.为了提升全民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提高全民阅读的习惯。(将“提高”改为“养成”)
C.大约在两千年左右前,随着造纸术的发明,人们开始用有韧性的树皮造纸做伞面,然后涂上油脂或天然桐油,油纸伞应运而生。(删去“左右”)
D.那一年,不多不少,我刚好16岁,正是意气风发。(句末添加“的年纪”) 6.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②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A.①排比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对比 B.①反复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引用
C.①排比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对比 D.①反复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引用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B.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她的中篇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从日常生活细节出发细腻而动人地展现了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生活。
C.《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一生的事迹,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崇高品格。这篇文章的作者臧克家被称为“农民诗人”,他以一篇《老马》成名,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红烛》等。
D.《邓稼先》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写的一篇人物传记,通过6个小标题构思全文,从背景到具体内容,再到总结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曼曼其修远兮”。
B.“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C.近段时间以来,不少家长纷纷到市教育局反映:孩子作业多,完成任务很吃力,有时甚至要做到深夜,这种情况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
D.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六个方面的举措。 9.下列有关课文《孙权劝学》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A.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例如,本文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B.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能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D.鲁肃与吕蒙“结友”,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10.下面对名著《骆驼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祥子在辛勤劳动中充满自信与好强,在畸形结合的家庭中苦苦挣扎而终归失败,在绝望中扭曲灵魂堕落成走兽,最终靠给死人送殡维持生计。
B.虎妞粗俗丑陋,婚姻中她强势主导,她也精明能干,灵魂也不像刘四那样被剥削阶级的偏见恶习腐蚀殆尽,她也对祥子和小福子表示出同情。
C.杨太太和曹先生,同样是让祥子拉包月的雇主,杨太太讲究人道主义,能给予祥子温暖的关怀,曹先生让祥子拿着拉车的钱,干着奴仆的活。
D.小福子的死是继虎妞死后给祥子的又一次沉重打击,与其他因素一道使祥子由淳朴、正直、善良、能吃苦的青年变为懒惰、麻木的行尸走肉。11.学习了《孙权劝学》一文后,七年级某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2) 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学。“悬梁刺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多学。班里要就此举办一次辩论会,请你为正、反两方拟出题目。(2分)
正方:反方:
(3)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予以劝说。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100字。(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8分)(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完成问题。(16分)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2.请你指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何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13.文中说闻一多先生“作出了卓越的成绩”请你分点列举他的成绩。列举两点即可,多举加1分(4分)
请指出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16.闻一多先生惜时如金,请你写出一句劝人珍惜光阴的古诗或名言一句。(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2分)为国铸盾的“核司令” ①2018年11月17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在北京去世,享年100岁。54年前,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程开甲和他的战友们挺立在茫茫戈壁上,凝望着半空中腾起的蘑菇云,开始欢呼。 ②程开甲出生在江苏吴江盛泽镇一个经营纸张生意的徽商家庭。193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的公费生。1941年,程开甲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1946年,程开甲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奖学金,来到爱丁堡大学,成为物理学大师波恩教授的学生。1948年,程开甲获得爱丁堡大学的博士学位,由波恩教授推荐,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程开甲谢绝了导师波恩教授的挽留,带着他购买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急需的固体物理、金属物理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 ③程开甲先在母校浙江大学任教,担任物理系副教授。1952年院校调整,他从浙江大学调到南京大学。为了适应国家大搞经济建设的需要,程开甲主动把自己的研究重心由理论转向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④1960年盛夏的一天,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突然把程开甲叫到办公室:“开甲同志,北京有一项重要工作要借调你,你回家做些准备,明天就去报到。”说完,郭校长拿出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交给他。看到满脸严肃的郭校长,程开甲什么也没问,很快就动身到北京,找到那个充满神秘的地方——北京第九研究所。他这才知道,原来是要搞原子弹。 ⑤就这样,程开甲加入了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 ⑥中国原子弹研制初期所遇到的困难,现在是无法想象的。根据任务分工,程开甲分管材料状态方程理论研究和爆轰物理研究。那段时间,程开甲的脑袋里装的几乎全是数据。一次排队买饭,他把饭票递给师傅,说:“我给你这个数据,你验算一下。”站在后面的邓稼先提醒说:“程教授,这儿是饭堂。”吃饭时,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把筷子倒过来,蘸着碗里的菜汤,在桌子上写着,思考着。后来,程开甲第一个估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为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了依据。 ⑦1962年上半年,经过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孜孜不倦的探索攻关,我国原子弹的研制闯过无数难关,终于露出了希望的曙光,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提上了日程。为了加快进程,领导决定,兵分两路:原班人马继续原子弹研制;另外组织队伍,进行核试验准备,程开甲负责核试验的有关技术问题。 ⑧这意味着,组织对他的工作又一次进行了调整。程开甲很清楚自己的优势是理论研究,放弃自己熟悉的领域,前方的路会更艰难。但面对祖国的需要,他毫不犹豫地转入全新的领域:核试验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程开甲开始组建核武器试验研究所,承担起中国核武器试验技术总负责人的职责。 ⑨从1963年第一次进入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到回京工作,程开甲在戈壁滩工作、生活了20多年。20多年中,他成功组织指挥了从首次核爆到之后的地面、空中、地下等多方式、多类型的核试验30多次。20多年中,他带领科技人员建立发展了我国的核爆炸理论,系统地阐述了大气层核爆炸和地下核爆炸过程的物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的规律,并在历次核试验中不断验证完善,为我国核试验总体设计、安全论证、测试诊断和效应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⑩“说起罗布泊核试验场,人们都会联想到千古荒漠、死亡之海;提起当年艰苦创业的岁月,许多同志都会回忆起‘搓板路’、住帐篷、喝苦水、战风沙。但对我们科技人员来说,真正折磨人、考验人的却是工作上的难点和技术的难关。”多年后,程开甲院士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想,我们艰苦奋斗的传统不仅仅是生活上、工作中的喝苦水、战风沙、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刻苦学习、顽强攻关、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是新观点、新思想的提出和实现,是不断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17.文章重点写了有关程开甲的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18.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9.从文中对程开甲教授的叙述描写,你觉得程开甲教授是个怎样的人?(3分) 20.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3分)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②见往事耳( ) ③蒙乃始就学( ) ④卿今者才略( )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译: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23.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2分) 24.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 25.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2分) 四、作文(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情结”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种受意识压抑而持续在无意识中活动的,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欲望。可以说,小桃树是贾平凹内心深处的一个情结,紫藤萝是宗璞心头的一个情结。那么,你心中的情结是什么呢?请以《我的______________情结》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D 2.D 【解析】 载裁, 溉慨。
3.A 【解析】A项,方寸之地:用来指人心胸狭隘。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B项,忙里偷闲:在繁忙中抽出一点闲空。用在这里符合语境。
C项,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用在这里符合语境。
D项,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刚刚明白过来。用在这里符合语境。
4.C 【解析】“搬来砖石”对应“垫起高度”,“栽下树苗”对应“给予阴凉”,“写下片段”对应“谱就华章”。
5.A 【解析】A项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的共鸣”互换位置。
6.B7.C 【解析】C不是闻一多先生一生的事迹。故C错误。8.A 【解析】B.话未说完,插人交代说话者,“说”后面应用逗号。C.“孩子作业多,完成任务很吃力,有时甚至要做到深夜”是家长反映的具体情况, “这种情况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是对这种情况的评价,二者是两层意思,中间应用句号隔开。D.“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是通知的具体名称,应该用书名号。
9.C 【解析】不是正面表现,而是侧面烘托。 10.C11.【答案】答案 (1)(示例)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示例)正方:知识源于书本,学问在于勤奋。反方:知识源于实践,学问在于探索。(3)(示例)妈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的知识,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您还是让我多读些课外书吧!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8分)(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完成问题。(16分)12.《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13.①撰写了《唐诗杂论》;②完成了《楚辞校补》;③编著了《古典新义》.目的:1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5.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6.时间就是生命.(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2分)17.①谢绝恩师挽留,毅然回国,报效国家。②服从指挥,参加核武器研制队伍。③根据分工,认真完成材料状态方程理论研究和爆轰物理研究。④为了祖国需要,服从调整,从事核试验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成功。18.这两句话运用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程开甲把饭堂当成研究场所忘我工作的程度,表现出程开甲忘我的工作精神。19.①热爱祖国。如:谢绝恩师挽留,毅然回国,并买回了祖国急需的书籍。②以国家利益为重。如:听从国家安排,参与核弹研究,并随时调整研究领域。③工作认真。如:把饭堂当成研究场所忘我工作。④勇挑重担。如:服从调整,研究新的领域,不怕困难。20.结尾作者引用程开甲教授的话,说明工作上的难点与技术上的难关比罗布泊自然环境的恶劣及生活给人们带来的艰苦,要严重得多,从侧面表现出程开甲带领的科研团队不畏难苦、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总结全文,升华了主旨。三、文言文阅读(14分)21.①借口②了解,知道 ③从师学习 ④才干和谋略22.①你如今执掌大权,管理政事,不可以不学习!②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对我)大有教益。③你如今的才干与谋略,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吴县人吕蒙了!23.刮目相待,吴下阿蒙。24.答: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25.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了一些历史罢了。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四、作文(5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