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1 椭圆教案
展开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本节课主要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从知识上讲,椭圆的标准方程是解析法的进一步运用,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讲,它为我们研究双曲线、抛物线这两种圆锥曲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从教材编排上讲,现行教材中把三种圆锥曲线独编一章,更突出了椭圆的重要地位.因此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是几何的研究实现了代数化。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在本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
难点:运用标准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多媒体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在学生已学过坐标平面上圆的方程的基础上,运用“曲线和方程”理论解决具体的二次曲线的又一实例.学生在学习上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教学按照有有生活中的实例,出发,类比圆的定义,从而获得椭圆的定义,进而运用解析法,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并能简单运用。
课程目标
学科素养
A.理解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
B.掌握用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C.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标准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1.数学抽象:曲线与方程的关系
2.逻辑推理: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关系
3.数学运算: 根据条件求曲线的方程
4.数学建模:运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意图
核心素养目标
情境导学
椭圆是圆锥曲线的一种具有丰富的几何性质,在科研生产和人类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那么椭圆到底有怎样的几何性质,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特征建立椭圆的方程,从而为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取一条定长的细线,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点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一个圆。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中的两点F1,F2 ,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在这一过程中,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1.椭圆的定义
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______________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_______叫做椭圆的焦点,______________叫做椭圆的焦距,焦距的____称为半焦距.
常数(大于|F1F2|) ;两个定点 ;两焦点间的距离 ;一半
思考:(1)椭圆定义中将“大于|F1F2|”改为“等于|F1F2|”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点的轨迹是什么?
(2)椭圆定义中将“大于|F1F2|”改为“小于|F1F2|”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提示] (1)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
(2)当距离之和小于|F1F2|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
观察椭圆的形状,你认为怎样建立坐标系可能使所得的椭圆方程形式简单?
一般地,如果椭圆的焦点为F1和F2,焦距为2c,而且椭圆上的 动点P满足,PF1+PF2=2a其中a>c>0. 以F1F2 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此时,椭圆的焦点分别为F1(-c,0)和F2( c,0)
椭圆的标准方程
(x+c)2+y2+(x-c)2+y2=2a. ①
为了化简方程①,我们将其左边一个根式移到右边,得得
(x+c)2+y2=2a-(x-c)2+y2.②
对方程②两边平方,得
(x+c)2+y2=4a2 -4ax-c2+y2+(x-c)2+y2
整理,得a2-cx=ax-c2+y2 ③
对方程③两边平方,得
a4-2a2cx+c2x2=a2x2-2a2cx+a2c2+a2y2
整理得 a2-c2x2+a2y2= a2a2-c2 ④
将方程④两边同除以a2a2-c2,得
x2a2+y2a2-c2=1 ⑤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2a>2c>0 ,即a>c>0,所以a2-c2>0.
观察图,你能从中找出表示a,c,a2-c2的线段吗?
问题思考
由图可知,PF1=PF2=a,OF1=OF2=c, PO=a2-c2
令b= PO=a2-c2,那么方程⑤就是
;x2a2+y2b2=1 (a>b>0) ⑥
称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方程.
设椭圆的焦点为F1和F2,焦距为2c ,而且椭圆上的动点P满足PF1+PF2=2a,其中a>c>0. 以F1F2 所在直线为y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此时:
(1)椭圆焦点的坐标分别是什么?
(2)能否通过x2a2+y2b2=1 (a>b>0) 来得到此时椭圆方程的形式?
y2a2+x2b2=1 (a>b>0),称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方程.
2.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标准
方程
图形
焦点
坐标
F1(-c,0),F2(c,0)
F1(0,-c),F2(0,c)
a,b,c的关系
b2=a2-c2
1. a=6,c=1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A.x236+y235=1 B.y236+x235=1
C.x236+y21=1D.x236+y235=1或y236+x235=1
2. 椭圆x225+y2=1上一点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2,则点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
A.5B.6 C.7D.8
3. 椭圆4x2+9y2=1的焦点坐标是( )
A.(±5,0) B.(0,±5) C.±56,0D.±536,0
解析: (1) 易得为D选项.
(2)设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若|PF1|=2,
结合椭圆定义|PF2|+|PF1|=10,可得|PF2|=8.
(3)∵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14+y219=1,
∴a2=14,b2=19,∴c2=a2-b2=14-19=536,且焦点在x轴上,
∴焦点坐标为±56,0.
(3)∵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14+y219=1,∴a2=14,b2=19,
∴c2=a2-b2=14-19=536,且焦点在x轴上,
∴焦点坐标为±56,0.
三、典例解析
例1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F1(-4,0),F2(4,0),并且椭圆上一点P与两焦点的距离的和等于10;
(2)焦点坐标分别为(0,-2),(0,2),经过点(4,3eq \r(2));
(3)经过两点(2,-eq \r(2)),eq \b\lc\(\rc\)(\a\vs4\al\c1(-1,\f(\r(14),2))).
[解] (1)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且c=4,2a=10,所以a=5,
b=eq \r(a2-c2)=eq \r(25-16)=3,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eq \f(x2,25)+eq \f(y2,9)=1.
(2)因为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所以可设它的标准方程为eq \f(y2,a2)+eq \f(x2,b2)=1(a>b>0).
法一:由椭圆的定义知2a=eq \r(4-02+3\r(2)+22)+eq \r(4-02+3\r(2)-22)=12,
解得a=6.又c=2,所以b=eq \r(a2-c2)=4eq \r(2).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eq \f(y2,36)+eq \f(x2,32)=1.
法二:因为所求椭圆过点(4,3eq \r(2)),所以eq \f(18,a2)+eq \f(16,b2)=1.
又c2=a2-b2=4,可解得a2=36,b2=32.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eq \f(y2,36)+eq \f(x2,32)=1.
(3)法一:若焦点在x轴上,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eq \f(x2,a2)+eq \f(y2,b2)=1(a>b>0).
由已知条件得eq \b\lc\{\rc\ (\a\vs4\al\c1(\f(4,a2)+\f(2,b2)=1,,\f(1,a2)+\f(14,4b2)=1,))解得eq \b\lc\{\rc\ (\a\vs4\al\c1(a2=8,,b2=4.))
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eq \f(x2,8)+eq \f(y2,4)=1.
若焦点在y轴上,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eq \f(y2,a2)+eq \f(x2,b2)=1(a>b>0).
由已知条件得eq \b\lc\{\rc\ (\a\vs4\al\c1(\f(4,b2)+\f(2,a2)=1,,\f(1,b2)+\f(14,4a2)=1,))解得eq \b\lc\{\rc\ (\a\vs4\al\c1(b2=8,,a2=4.))
则a2<b2,与a>b>0矛盾,舍去.
综上可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eq \f(x2,8)+eq \f(y2,4)=1.
法二:设椭圆的一般方程为Ax2+By2=1(A>0,B>0,A≠B).分别将两点的坐标(2,-eq \r(2)),eq \b\lc\(\rc\)(\a\vs4\al\c1(-1,\f(\r(14),2)))代入椭圆的一般方程,得eq \b\lc\{\rc\ (\a\vs4\al\c1(4A+2B=1,,A+\f(14,4)B=1,))解得eq \b\lc\{\rc\ (\a\vs4\al\c1(A=\f(1,8),,B=\f(1,4),))
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eq \f(x2,8)+eq \f(y2,4)=1.
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标准方程的一般步骤
(1)定位置:根据条件判断椭圆的焦点是在x轴上,还是在y轴上,还是两个坐标轴都有可能.
(2)设方程:根据上述判断设方程eq \f(x2,a2)+eq \f(y2,b2)=1(a>b>0)或eq \f(x2,b2)+eq \f(y2,a2)=1(a>b>0)或整式形式mx2+ny2=1(m>0,n>0,m≠n).
(3)找关系: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b,c(或m,n)的方程组.
(4)得方程:解方程组,将解代入所设方程,写出标准形式即为所求.
跟踪训练1.求与椭圆eq \f(x2,25)+eq \f(y2,9)=1有相同焦点,且过点(3,eq \r(15))的
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 法一:因为所求椭圆与椭圆eq \f(x2,25)+eq \f(y2,9)=1的焦点相同,所以其焦点在x轴上,且c2=25-9=16.
设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eq \f(x2,a2)+eq \f(y2,b2)=1(a>b>0).
因为c2=16,且c2=a2-b2,故a2-b2=16 ①.
又点(3,eq \r(15))在所求椭圆上,所以eq \f(32,a2)+eq \f(\r(15)2,b2)=1,
即eq \f(9,a2)+eq \f(15,b2)=1 ②. 由①②得a2=36,b2=20,
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eq \f(x2,36)+eq \f(y2,20)=1.
法二:由题意可设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eq \f(x2,25+λ)+eq \f(y2,9+λ)=1.
又椭圆过点(3,eq \r(15)),将x=3,y=eq \r(15)代入方程得eq \f(9,25+λ)+eq \f(15,9+λ)=1,解得λ=11或λ=-21(舍去).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eq \f(x2,36)+eq \f(y2,20)=1.
例2 (1)已知P是椭圆eq \f(x2,4)+eq \f(y2,8)=1上一动点,O为坐标原点,则线段OP中点Q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圆C:(x+1)2+y2=25及点A(1,0),Q为圆上一点,AQ的垂直平分线交CQ于点M,求点M的轨迹方程.
典例解析
[思路探究] (1)点Q为OP的中点⇒点Q与点P的坐标关系⇒代入法求解.
(2)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椭圆的定义进行求解.
(1)x2+eq \f(y2,2)=1
[设Q(x,y),P(x0,y0),由点Q是线段OP的中点
知x0=2x,y0=2y,
又eq \f(x\\al(2,0),4)+eq \f(y\\al(2,0),8)=1,所以eq \f(2x2,4)+eq \f(2y2,8)=1,即x2+eq \f(y2,2)=1.]
(2)[解] 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MQ|=|MA|,
∴|CM|+|MA|=|CM|+|MQ|=|CQ|,
∴|CM|+|MA|=5.
∴点M的轨迹为椭圆,其中2a=5,焦点为C(-1,0),A(1,0),∴a=eq \f(5,2),c=1 ,∴b2=a2-c2=eq \f(25,4)-1=eq \f(21,4).
∴所求点M的轨迹方程为eq \f(x2,\f(25,4))+eq \f(y2,\f(21,4))=1,即eq \f(4x2,25)+eq \f(4y2,21)=1.
1.与椭圆有关的轨迹方程的求法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和代入法,本例(1)所用方法为代入法,例(2)所用方法为定义法.
2.对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认识
如果能确定动点运动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以利用这种已知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其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称为定义法.定义法在我们后续要学习的圆锥曲线的问题中被广泛使用,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
3.代入法(相关点法)
若所求轨迹上的动点P(x,y)与另一个已知曲线C:F(x,y)=0上的动点Q(x1,y1)存在着某种联系,可以把点Q的坐标用点P的坐标表示出来,然后代入已知曲线C的方程 F(x,y)=0,化简即得所求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代入法(又称相关点法).
跟踪训练2.已知x轴上一定点A(1,0),Q为椭圆eq \f(x2,4)+y2=1上任一点,求线段AQ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 设中点M的坐标为(x,y),点Q的坐标为(x0,y0).
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得eq \b\lc\{\rc\ (\a\vs4\al\c1(x=\f(x0+1,2),,y=\f(y0,2),))∴eq \b\lc\{\rc\ (\a\vs4\al\c1(x0=2x-1,,y0=2y.))
∵Q(x0,y0)在椭圆eq \f(x2,4)+y2=1上,∴eq \f(x\\al(2,0),4)+yeq \\al(2,0)=1.
将x0=2x-1,y0=2y代入上式,得eq \f(2x-12,4)+(2y)2=1.
故所求A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eq \b\lc\(\rc\)(\a\vs4\al\c1(x-\f(1,2)))eq \s\up24(2)+4y2=1.
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同时类比圆的定义,抽象出椭圆的几何定义。发展学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运用解析法,求出椭圆的方程,获得椭圆的标准方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数学运算,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通过典型例题,掌握根据椭圆的定义求出其方程的基本方法,即待定系数法,提升学生数学建模,数形结合,及方程思想,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通过圆与圆位置关系的综合问题,提升学生数学建模,数形结合,及方程思想,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三、达标检测
1.椭圆eq \f(x2,25)+y2=1上一点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2,则点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
A.5 B.6 C.7 D.8
D [根据椭圆的定义知,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2a-2=2×5-2=8.]
2.已知椭圆4x2+ky2=4的一个焦点坐标是(0,1),则实数k的值
是( )
A.1 B.2 C.3 D.4
B [椭圆方程可化为x2+eq \f(y2,\f(4,k))=1,由题意知eq \b\lc\{\rc\ (\a\vs4\al\c1(\f(4,k)>1,,\f(4,k)-1=1,))
解得k=2.]
3.若方程eq \f(x2,m)+eq \f(y2,2m-1)=1表示椭圆,则实数m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eq \b\lc\{\rc\}(\a\vs4\al\c1(m\b\lc\|(m>\f(1,2)且m≠1)))[由方程eq \f(x2,m)+eq \f(y2,2m-1)=1表示椭圆,得eq \b\lc\{\rc\ (\a\vs4\al\c1(m>0,,2m-1>0,,m≠2m-1,))解得m>eq \f(1,2)且m≠1.]
4.设F1,F2分别是椭圆C:eq \f(x2,a2)+eq \f(y2,b2)=1(a>b>0)的左、右焦点,设椭圆C上一点eq \b\lc\(\rc\)(\a\vs4\al\c1(\r(3),\f(\r(3),2)))到两焦点F1,F2的距离和等于4,写出椭圆C的方程和焦点坐标.
[解] ∵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4,
∴2a=4,a2=4,∵点eq \b\lc\(\rc\)(\a\vs4\al\c1(\r(3),\f(\r(3),2)))是椭圆上的一点,
∴eq \f(\r(3)2,4)+eq \f(\b\lc\(\rc\)(\a\vs4\al\c1(\f(\r(3),2)))\s\up24(2),b2)=1,∴b2=3,∴c2=1,
∴椭圆C的方程为eq \f(x2,4)+eq \f(y2,3)=1. 焦点坐标分别为(-1,0),(1,0).
5.如图所示,在圆C:(x+1)2+y2=25内有一点A(1,0).Q为圆C上任意一点,线段AQ的垂直平分线与C,Q的连线交于点M,当点Q在圆C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方程.
解:如图所示,连接MA.由题意知点M在线段CQ上,
从而有|CQ|=|MQ|+|CM|.
又点M在AQ的垂直平分线上,
则|MA|=|MQ|,故|MA|+|MC|=|CQ|=5>|AC|=2.
又A(1,0),C(-1,0),故点M的轨迹是以(1,0),(-1,0)为焦点的椭圆,
且2a=5,c=1,
故a=52,b2=a2-c2=254-1=214.故点M的轨迹方程为x2254+y2214=1.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四、小结
五、课时练
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提高概括能力。
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3.1 椭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3.1 椭圆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活动设计,教学过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1 椭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1 椭圆教学设计,共6页。
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1 椭圆优质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3.1 椭圆优质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