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周长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周长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制定依据,巩固应用,加深理解,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周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与掌握周长的含义,能说出“围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2、会根据周长的含义和具体图形的特点,计算“直线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描绘、测量、计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渗透“化曲为直”的辩证思想。
4、经历交流合作的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测量并计算物体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一些图形的卡片等。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面积概念在第五册中是通过“哪个图形大”引入的,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容易。周长概念的引入比面积概念难一些,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围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教材通过呈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
2.学生实际
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周长,比如:沿着操场跑步等,但对于周长的实际含义不清楚。
教 学 过 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分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演示:小青虫爬桑叶
观察:小青虫在干什么?
2、小青虫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桑叶的周长。
3、揭示课题:周长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定会对周长有进一步的认识。
仔细观察,指名回答。
齐读课题。
从蚕沿桑叶爬一周的生动情景,初步认识并积累周长的经验。
16分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1、像小青虫爬桑叶那样,描一描书中枫叶、荷叶等图形的边线,描完后学小青虫的话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交流反馈,理解一周。
(1)出示上述图片,指一指、说一说它们的周长。
(2)怎样就是一周?
(3)小结:从图形边上任何一点开始,沿着图形的边顺时针或逆时针再回到这一点,就是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3、操作:描出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的一周。
(同桌相互说说所描图形的周长)
4、归纳:
(1)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
(2)板书: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3)教室里哪些地方也有周长?
5、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
刚才我们看到的图形,虽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判断下面图形是否都能找到周长,为什么?
学生描画。
交流反馈,理解一周。
学生操作。
尝试归纳。
学生判断。
从书本上的描边着手,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含义,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也能让学生在描边的过程中,体会到周长是平面图形表面一周的长度,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15分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出示三种基本图形:三角形、正五边形、长方形
(1)说说这些图形的周长是什么?
(2)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3)总结方法:我们能够利用身边的测量工具来计算出图形的周长。将图形所有边的长度相加就是周长。
2、出示一张组合图形:
讨论:若只提供两条边的长度,如何计算它的周长?
3、完成课本第58页第3题。
4、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
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独立计算。
归纳总结。
相互讨论。
独立计算。
同桌讨论。
通过设计对比性的题目,如: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辨别分析,在比较分析中加深对概念的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
2分
四、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1、出示圆形:想想如何测量它的周长?
2、同桌合作:测量圆形(巧克力金币)的周长。
独立思考。
同桌合作。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板书设计:
周长
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六、 几何小实践周长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运用,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周长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周长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感受“一周”,活动体验,感知周长,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