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生态系统达标测试
展开5.2 生态系统
一、单选题
1.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
A. 乙和丙数量增加 B. 丙和丁数量增加
C. 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 乙和丁数量增加
题1图 题2图
2.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情况,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甲是生产者 B. 乙是消费者 C. 丙是分解者 D. 以上都不正确
3.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一项是( )
A. 青草←野兔→狼 B. 青草→野兔→狼
C. 阳光→青草→野兔→狼 D. 青草→野兔→狼→细菌和真菌
4.如图表示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的相互变化关系,甲、乙、丙三种生物之间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推测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最可能是( )
A. 丙 B. 甲 C. 乙 D. 甲和乙
5.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词蕴含着科学道理。以下诗句能体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是(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化作春泥是因为( )
A. 被生产者吸收了 B. 被消费者吃掉了 C. 被分解者分解了 D. 不确定
7.下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宽阔的运动场 B. 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
C. 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D. 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8.下列哪句话可以构成食物链( )
A.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 狼吃羊,羊吃草 D.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9.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 )
A. 一种生物可能被多种生物捕食 B. 一种动物可能捕食多种生物
C. 由多种互有联系的食物链组成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0.如图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的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⑤→①→②→③ D. ④→③→②→①
题10图 题11图
11.如图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图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以下叙述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 图甲表示能量流动的途径是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B. 图乙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 乙生态系统可以对甲生态系统产生干扰作用
D. 图乙表示人类活动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
12.水晶球样式的生态瓶常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有水、2~3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长着一些水藻。下列关于生态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水藻
B. 该生态瓶与外界隔绝,小鱼、水藻一直能繁衍下去
C. 该生态瓶必须放在有光照的地方才能使小鱼、水藻存活
D. 该生态瓶食物链简单,较易遭到破坏
题12图 题13图
13.如图表示的是某一生态系统中a、b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是被捕食者,b是捕食者 B. 如果a灭绝对b的影响不大
C. 某些时候,a、b的数量相等 D. a、b的数量变化关系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14.如图是某开发区生态系统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一条食物链是:乙→丙→丁 B. 能量最多的是乙,毒素最多的是丁
C. 丁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D. 若丁灭绝了,丙的数量会长期持续增加
题14图 题15图
15.在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它 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则乙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将引起( )
A. 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 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 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16.某中学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对一块农田观察后,画了如图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请你分析,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
A. 这个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
B. 这个食物网是一个生态系统
C. 鸟和昆虫之间是竞争关系
D. 蛇和鸟能够获得最多的能量
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 B. 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C. 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 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8.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 )
A. 生态关系 B. 食物关系 C. 物质关系 D. 能量关系
19.对于某个特定的自然区域而言,下列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范围,从大到小为( )
A. 群落、生态系统、种群、个体 B. 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
C.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 生态系统、种群、群落、个体
20.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贫血患者应该多吃的是( )
A. 含淀粉多的食物 B. 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C. 含维生素多的食物 D. 含蛋白质和铁多的食物
二、填空题
21.在一个玻璃缸中放入水、河泥、几种淡水藻、几条小鱼,然后密封,经过较长时间后,小鱼等生物都能正常生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此玻璃缸应放在________、温度适宜的地方。
(2)淡水藻为小鱼提供必需的________和________,小鱼等为淡水藻提供必需的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除生产者、消费者外还必须有________,不然该生态系统就不能长期存在。
22.据报道,上海崇明岛的鸟类数量明显减少,原来长满芦苇的海滩,现在基本上被三十年前引进的“互花米草”所侵占。研究后推测,过密的“互花米草”使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沙蚕等动物的生存空间变窄、数量变少,从而影响杂食性鱼类和以鱼为食的鸟类生存。请据此回答:
(1)写出此海滩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下列是有关崇明岛鸟类数量减少原因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
A.鸟类食物短缺
B.“互花米草”繁殖过快
C.食物链被破坏
D.鸟类筑巢缺乏材料
23.数千年的黄土高原,曾经生态优越、气候宜人。草原上鼠欢兔跳、狐走蛇行、鹰击长空……一派盎然生机,但后来由于砍伐树木、植被破坏,现在正成为一片秃山裸岭,不毛之地。每年雨季到来,大量泥沙冲进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
请你分析:
(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已提到的生物外,还应包括________。
(2)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看了上述黄土高原遭到破坏的事实,你认为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些什么?________。
24.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目前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已造成一定灾情。
(1)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两种生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2)如图所示为一种防治方法:将草地贪夜蛾爱吃的草种在农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释放捕食蝽去捕食草地贪夜蛾,进而降低灾情。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草地贪夜蛾对农田生态系统会造成毁灭性破坏,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却相对较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________就越弱。
25.浙江森林公安在“2020雷霆行动”中,开展打击非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违法犯罪的活动,首次查获用濒危盔犀鸟的头骨制作的艺术品。
(1)非法猎捕濒危野生动物,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是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的结构;
(2)开展打击非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违法犯罪的活动有助于保护生物的________;
(3)盔犀鸟头骨可制成艺术品,因它是实心的,易于雕刻,且外红内黄,色彩艳丽,堪比象牙。盔犀鸟头骨的这种性状是由________决定的,头骨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 。
26.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一条含鼠的食物链内四种生物所占数量关系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分析:
(1)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乙中,若某种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填名称);如果把a、b、d 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另一类是b和d,分类的依据可以是________。
A.体温是否恒定B.是否体内受精
C.是否胎生哺乳D.体表是否覆盖角质鳞片
(3)野兔有保护色、鹰有锐利的视觉,这都是________的结果。
27.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大幅度的减少白色污染。可降解吸管以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该类吸管用后经处理粉碎后撒入池塘,作为肥料,右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
(1)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________。(选“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该池塘生态系统比海洋生态系统更易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________就越弱。
(4)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把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对自然界的________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8.时隔34年,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挖掘。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被碳化的水稻种子,这一发现把古蜀先民开始种植水稻、吃水稻的时间推进到4500年前。
(1)甲、乙两图中,与水稻细胞结构相似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袁隆平院士团队研究的海水稻在盐碱地种植获得成功。在一块种植海水稻的盐碱地里,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水稻属于________。
(3)海水稻和杂交水稻不同的性状是由________决定的。
29.2018年5月15日,四位志愿者从“月宫一号”走出,标志着“月宫365”实验获得圆满成功。“月宫一号”与外界密闭隔绝,志愿者所需的氧气、水和食物可在系统内循环再生,其中饲养的黄粉虫以蔬菜老叶等为食,并能为人提供优质动物蛋白,与前一次实验相比,新增加了一个植物舱,植物种类增加到30多种。请回答:
(1)写出这个密闭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可看成一个________。
(3)植物种类的增加,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30.十九世纪末,一位年轻的学生发明了DDT(俗称“滴滴涕”)。到了1938年,化学家发现DDT可用于杀灭害虫,具有高效、低毒和不易分解的特点。低浓度的DDT可迅速地杀死蚊子等传播疟疾疾病的昆虫,而对鸟类、鱼类和人类无毒害作用,“二战”后曾广泛地应用于防治疟疾,被广大发展中国家贫苦人民誉为“希望的灯塔”。1962年,美国环境学家雷切尔通过4年的考察,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科学例证,发现DDT不仅能杀死害虫,也能杀死害虫的天敌,进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大量DDT能使鸟壳变薄导致幼鸟死亡,高浓度的DDT可能会改变人体的遗传物质或致癌。目前,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一百多个国家全面禁止使用DDT。
(1)疟疾是一种血液传染病,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上看,杀灭蚊子这种措施属于________。
(2)人体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填细胞结构),如果被改变可能会导致遗传病。
(3)试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人们使用低浓度DDT灭蚊,为什么也会危害到人类的健康?________。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A 2. B 3. B 4. A 5. C
6. C 7. D 8. C 9. D 10. A
11. B 12. B 13. B 14. D 15. A
16. A 17. D 18. B 19. B 20. D
二、填空题
21. (1)有阳光 (2)氧气;食物;二氧化碳 (3)分解者
22. (1)浮游植物→沙蚕→鱼→鸟(或浮游植物→鱼→鸟) (2)D
23. (1)细菌、真菌等分解者,水、空气、阳光、土壤等非生物部分
(2)草→兔→狐(合理即可)
(3)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退耕还林还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4. (1)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草→草地贪夜蛾→捕食蝽(合理即可)
(3)自动调节能力
25. (1)消费者 慢 (2)多样性 (3)基因;器官
26. (1)4
(2)鹰;AD
(3)自然选择
27. (1)群落
(2)植物—虾—杂食性鱼—肉食性鱼
(3)自动调节能力
(4)碳循环
28. (1)乙
(2)生产者
(3)基因
29. (1)植物→黄粉虫→人
(2)群落
(3)自动调节能力
30. (1)切断传播途径
(2)细胞核
(3)DDT在杀死害虫的同时,还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解析】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该是:丙→丁→甲→乙。“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由于食物增加而数量增加,丁因捕食者增多而数量减少,导致丙增加,所以“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最可能引起的变化是乙和丙数量增多,而丁数量减少,A符合题意。
2. B
【解析】食物链的开始总是生产者,食物链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因此乙是消费者,B符合题意。
3. B
【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来表示,箭头指向吃的一方,而且它们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因此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一项是青草→野兔→狼,B符合题意。
4. A
【解析】丙→乙→甲可能会构成一条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者是生产者,因此据图推测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最可能是丙,A符合题意。
5. C
【解析】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即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因此并不体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A不符合题意;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意即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因此诗句中并不体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B不符合题意;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即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该诗句中描述了“落红”这类植物在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下溶入泥土再被植物利用的过程,由此体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C不符合题意;
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意思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只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从诗句中并无体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D不符合题意。
6. C
【解析】“落红本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分解者把落花这种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了无机物,归还土壤,再被植物吸收利用,C符合题意。
7. D
【解析】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包括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比如昆虫,分解者——校园里的细菌和真菌,阳光、空气——非生物因素,因此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可以算作一个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8. C
【解析】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此 可以构成食物链的是狼吃羊,羊吃草,C符合题意。
9. D
【解析】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捕食多种生物,也可能被多种生物捕食,这就使得几条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10. A
【解析】图中植物为生产者,虫为初级消费者,鸟为二级消费者。故食物链写作植物→虫→鸟。
11. B
【解析】A、图甲中的能量流动途径就是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的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小于该生态系统的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C、乙生态系统中处于主动地位的是人,人类活动会干扰甲生态系统,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乙所示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12. B
【解析】A、该生态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生产者水藻,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生态瓶必须放在有阳光处,否则水藻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小鱼提供食物,也不能释放氧气,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C、该生态瓶必须放在有光照的地方才能使水藻进行光合作用为小鱼的生存提供食物和氧气,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生态瓶食物链简单,较容易遭到破坏,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13. B
【解析】A、由图中可知,a生物数量多于b生物数量,且整体上随着b生物数量的增多而减少,所以a是被捕食者,b是捕食者,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如果a灭绝,以其为食的b生物的数量将减少,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以看到,某些时候a、b的数量相等,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以看出,a、b两种生物的数量总是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14. D
【解析】A、图中乙、丙、丁存在捕食关系,写成食物链是乙 →丙 →丁,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并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一部分,所以一条食物链中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又因为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而积累,生物的营养级别越高,其体内的有毒物质就越多,所以乙能量最多,丁毒素最多,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于太阳能,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丁灭绝了,丙的数量在短期内会因没有天敌而增加,但随着其食物的减少,它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15. A
【解析】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中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丁,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乙的数量在增加,则在一段时间内会引起该食物链中甲的数量在减少。丙和丁的数量在增加。
16. A
【解析】A、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农作物→昆虫→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鸟、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和农作物→鼠→蛇,A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由生物及其所生存的环境构成的,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鸟和昆虫之间是捕食关系,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在生态系统中,当能量以食物的形式在不同的营养级之间传递时,食物中相当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所以处于几条食物链顶端的鸟和蛇所获得的能量很少,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17. D
【解析】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蕃洪抗旱、净化水源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A不符合题意。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B不符合题意;
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坏境形成的统一的整先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的自动调节能力,D符合题意。
18. B
【解析】由生态系统中各生物间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即食物关系就构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织构成了食物网。物质、能量都随着食物链流动,所以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B选项正确。A、C、D错误。
19. B
【解析】根据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定义可知,从大到小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B选项正确。
20. D
【解析】人之所以会贫血是因为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或是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引起的,那么血红蛋白其实就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所以对于贫血的患者应该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二、填空题
21. (1)有阳光
(2)氧气;食物;二氧化碳
(3)分解者
【解析】(1)此玻璃缸应放在有阳光、温度适宜的地方。
(2)生物的生活离不开氧气和食物,小鱼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呼出二氧化碳,而淡水藻吸收二氧化碳。
(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来源,生产者是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消费者是动物,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是植物的能量,而分解者则分解水藻、鱼的残溶物等为生产者提供无机营养,从而使该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得以循环利用,因此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除生产者、消费者外还必须有分解者,不然该生态系统就不能长期存在。
22. (1)浮游植物→沙蚕→鱼→鸟(或浮游植物→鱼→鸟)
(2)D
【解析】(1)食物链的起始者是生产者(植物),根据吃与被吃的关系,此海滩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沙蚕→鱼→鸟。
(2)A、由于鸟类的食物减少导致导致鸟类数量减少,A不符合题意;
B、过密的“互花米草”使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沙蚕等动物的生存空间变窄、数量变少,从而影响杂食性鱼类和以鱼为食的鸟类生存,故鸟类数量减少,B不符合题意;
C、食物链破坏导致鸟类数量减少,C不符合题意;
D、崇明岛东滩有植被覆盖,不缺乏筑翼材料,D符合题意。
23. (1)细菌、真菌等分解者,水、空气、阳光、土壤等非生物部分
(2)草→兔→狐(合理即可)
(3)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退耕还林还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已提到的树木等生产者和鼠、兔、狐、蛇、鹰的呢过消费者外,还应包括细菌、真菌等分解者,水、空气、阳光、土壤等非生物部分。
(2)该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草→兔→狐或草→兔→鹰等。
(3)在“西部大开发”时,为了避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鹰注意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退耕还林还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4. (1)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草→草地贪夜蛾→捕食蝽(合理即可)
(3)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1)苏云金芽孢杆菌属于细菌,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2)如图所示可写出一条食物链:草→草地贪夜也饿→捕食蝽。
(3)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且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25. (1)消费者
(2)多样性
(3)基因;器官
【解析】(1)非法猎捕濒危野生动物,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是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的结构,因为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2)开展打击非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违法犯罪的活动,保护了生物就是保护了动物的多样性。
(3)盔犀鸟头骨可制成艺术品,因它是实心的,易于雕刻,且外红内黄,色彩艳丽,堪比象牙。盔犀鸟头骨的这种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头骨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
26. (1)4
(2)鹰;AD
(3)自然选择
【解析】(1)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 →鼠 →蛇 →鹰;植物 →鼠 →鹰;植物 →昆虫 →鸟 →鹰;植物 →羊 →狼。
(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有害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进行积累。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c、d、a、b,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c→d→a→b.可见,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鹰。
结合题意,由图分析已经可知,a是蛇,b是鼠、d是鹰。
A、蛇是变温动物,鼠、鹰都是恒温动物, 故体温是否恒定的分类依据符合题意;
B、蛇、鼠、鹰都是体内受精, 故是否体内受精 的分类依据不符合题意;
C、蛇、鹰是卵生,鼠是胎生, 故是否胎生哺乳的分类依据不符合题意;
D、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 , 鼠、鹰体表没有覆盖角质鳞片, 故体表是否覆盖角质鳞片的分类依据符合题意;
(3) 野兔有保护色、鹰有锐利的视觉,这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7. (1)群落
(2)植物—虾—杂食性鱼—肉食性鱼
(3)自动调节能力
(4)碳循环
【解析】(1)该池塘中存在多种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2)能量损失最多,说明这条食物链是最长的,即植物→虾→杂食性鱼→肉食性鱼;
(3)海洋生态系统包含的物种比池塘生态系统多太多,因此海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4)分解者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为无机物,进入植物体内参与碳循环;
28. (1)乙
(2)生产者
(3)基因
【解析】(1)水稻是植物,图中甲是动物细胞,乙是植物细胞;
(2)水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3)生物的形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29. (1)植物→黄粉虫→人
(2)群落
(3)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1)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生产者)开始的,位于食物链的第二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位于食物链中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因此位于食物链其他环节的生物通常是动物(消费者),由于黄粉虫以植物为食,却能为人提供优质动物蛋白,因此这个密闭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植物→黄粉虫→人。
(2)该生态系统中包括了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因此可以看成一个群落。
(3)“月宫一号”新增了植物的种类,而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30. (1)切断传播途径
(2)细胞核
(3)DDT在杀死害虫的同时,还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解析】(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疟疾是一种血液传染病,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上看,杀灭蚊子这种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人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存在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
(3)有些有毒物质在生物的体内不能被分解,无法排出,会随着食物链的传递而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运用生态学原理,人们使用低浓度DDT灭蚊,危害到人类的健康是因为DDT在杀死害虫的同时,还会沿着食物链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5章 电与磁2 电流的磁效应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5章 电与磁2 电流的磁效应一课一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册3 阳光的组成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3 阳光的组成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氧气习题: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氧气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