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2.呼吸与健康生活教案
展开《呼吸与健康生活》是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2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来自于课程标准中3~4年级的相关学习内容。
基于课程标准,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上一节课的问题清单,聚焦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不同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第二部分“探索”,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认识人呼吸的本质是在进行气体交换,并引导学生测量记录人在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第三部分“研讨”,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呼吸次数变化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拓展”,这部分既是研讨环节的资料补充,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后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采用资料阅读、视频辅助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善或修正对呼吸本质的认识,为后续解释呼吸速度变化做好知识储备。再引导学生测量不同状态下人体呼吸次数的变化,并对测量的数据展开思考与分析,同时引发对健康生活的思考。学生通过对呼吸活动的体验与探索,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认识呼吸是人体维持生命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活动。在体验活动中,学生还会感受到心跳次数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人体不同部分的器官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呼吸有较多的生活体验,知道我们离不开呼吸,运动起来呼吸会加快,睡觉时呼吸会减弱,但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呼吸”“为什么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加快”等问题的认识是比较模糊和零碎的,并不完整,故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一个同化的过程。同时,很多学生会认为人体呼吸时吸进去的都是氧气,呼出来的都是二氧化碳。故学生对呼吸本质的学习主要是一个顺应的过程。
四年级学生学习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呼吸系统是人体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系统,既可以自然地进行又可以受大脑控制。所以在体验安静、慢走、跳动等不同状态下的呼吸活动时,要求学生自然呼吸,不刻意控制自己的呼吸。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做好数据的获取与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
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能帮助我们维持生命活动。
【教学重难点】
1. 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 在教师引导下,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分析出人体运动后呼吸次数加快的原因是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
难点:在教师引导下,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分析出人体运动后呼吸次数加快的原因是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呼吸相关科普视频、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教师:在第一节课我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呼吸的问题(出示上一节课的问题清单),很多同学对“在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提出了疑问。请大家思考,在什么状态下,我们的呼吸会发生变化?
预设:睡觉的时候呼吸微弱,跑步时呼吸变快。
教师:接下来,我们通过学习《呼吸与健康生活》,一起来了解为什么在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会发生变化,从而指导我们更加健康的生活。
设计意图:利用单元起始课的问题清单来展开本节课的学习,使课与课之间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
二、探索
活动一:演示呼吸的过程
1. 请学生演示一次呼吸并说说气体经过的路径。
2. 我们吸进去的空气与呼出来的空气成分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预设:吸进去的气体是氧气,呼出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 科学家对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进行了更加精密的研究,从这个图中,你获取到什么信息?
预设:氮气不变,呼出来的氧气变少,二氧化碳变多,其他气体变多。
4. 气体成分发生了变化,它们在我们体内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肺相当于一个“中转站”,它是用二氧化碳来交换氧气。所以,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资料阅读完善或修正了原先对吸进去和呼出来气体成分的认识:吸进去是混合的多种气体,呼出来的也是混合的多种气体。气体交换的概念是学生认知的盲点,采用视频直观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肺就相当于“中转站”,是用二氧化碳来交换氧气。这里对呼吸本质的深刻认识为后续解释呼吸速度变化做好了知识储备。
活动二:哪些活动会加快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1. 在生活中,我们的呼吸是会发生变化的,例如跑步的时候能使呼吸加快,还有哪些活动会加快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我们可以尝试慢走和原地跳。
2. 判断呼吸是否加快,应先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之后再做出对比。为了减少误差,我们测量3次。再测量慢走1分钟后和跳动1分钟后的呼吸次数。
提示:
(1)要求学生自然呼吸,不刻意控制自己的呼吸。
(2)安静状态下测量3次,引导学生选择相同数值较多的那个数。如果没有相同数值,可选取位于中间大小的数。
3. 在学生记录的基础上,利用班级记录表将所有同学的数据汇总起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测量不同状态下(安静、慢走、原地跳)呼吸次数的变化,并利用班级记录表将所有同学的数据汇总起来。有效性的体验和数据为后续“为什么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增加”的研讨奠定了基础。
三、研讨
1. 这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提供同一个人睡眠状态、安静状态、慢走、原地跳的呼吸次数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相对于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有些活动能减慢呼吸,有些活动能加快呼吸。
2. 运动后,为什么呼吸次数会增加?我们呼吸是为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呼吸的本质是通过气体交换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从而解释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在一次呼吸中,气体交换的量是一定的,所以要多次呼吸,让更多氧气进入体内,以供我们人体所需。
请学生思考:“运动后,如果呼吸次数不增加,会怎么样?”从而认识到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在运动过程中,你还注意到身体的其他变化了吗?(可提供课前一些同学测试心跳的视频)
设计意图:在前面两个探索活动的基础上,利用视频、拓展的信息、追问等方法,让学生对“呼吸是人体维持生命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活动”有深刻的认识与内化。最后一个研讨问题是从呼吸系统延伸到循环系统,旨在让学生形成“人体各系统是共同参与,协作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认识。
四、拓展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 气体进行交换的地方在肺部,关于肺、肺活量以及如何测量,将在下一节课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的总结与拓展,从科学的角度帮助学生建立呼吸与健康生活的联系,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6.观察云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6.观察云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云的三种基本形态,科学零距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二年级上册3.书的历史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二年级上册3.书的历史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2.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2.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