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 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27935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2.昼夜交替现象教案设计
展开课程基本信息 | ||||||||
课例编号 | 9 | 学科 | 科学 | 年级 | 六年级 | 学期 | 第一学期 | |
课题 | 昼夜交替现象 | |||||||
教科书 |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7月 | |||||||
教学目标 | ||||||||
科学概念 1.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 2.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但与事实相符的是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科学探究 1.能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 2.能基于假设,制订可行的探究方案,通过模拟实验,能够验证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 科学态度 能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认识到身边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有科学解释的。 教学重点:通过对昼夜交替现象不同视角的观察,提出不同的假设,并能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及解释。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并能够依据证据进行解释。 | ||||||||
教学过程 | ||||||||
时间 | 教学环节 | 主要师生活动 | ||||||
|
聚焦 | 提出问题 通过昼夜交替静态图片,调取学生已有经验,再结合上节课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课研究的问题,即: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 ||||||
| 探索 | 形成假设
通过对昼夜交替现象三个不同视角的观察,结合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提出假设。 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依据假设明确用什么模拟什么,怎么模拟。建议学生可以依据课前准备的材料进行模拟。 思考:在模拟实验中,根据什么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根据假设进行模拟实验,看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被照亮的一面为昼,背光面为夜。 在实验中,如果看到地球模型出现昼夜交替出现,就说明假设成立。如果没有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就说明假设不成立。
假设1: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假设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假设3: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假设4: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思考: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不同? 到底哪种假设才更加贴近事实呢?这其中的关键在于,需要明确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回顾本课学习过程: 首先,我们通过三个不同视角的观察,提出“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并由此开始了研究。 其次,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初步提出若干个假设; 第三,我们通过模拟实验依次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将不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排除。 最后,形成假设。 通过分析我们意识到“要想知道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需要明确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 请同学们做好《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一课学习准备。 材料包括:地球模型一个、长约为10-15厘米的小棒或圆珠笔芯一个、手电筒一个、马克笔一个、大块橡皮泥或类似材料一个、纸杯一个、直径约为1cm的圆片三个。 | ||||||
| 研讨 | 1.通过模拟实验,能证实我们的假设吗?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地球模型上出现的昼夜交替现象的? 2.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不同? 3.我们应如何进一步确认哪种假设是正确的? | ||||||
六年级下册4.认识星座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4.认识星座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日食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日食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5.观察鱼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5.观察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