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六章第二节 地质灾害 教案
展开6.2 地质灾害
教材分析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图文结合,重点强调致灾过程和灾情,不需要讲授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自然过程机制。
学情分析
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引导学生从现实出发,辩证地思考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区域认知
了解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和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区域。
(二)综合思维
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关联性,说明地质灾害的变化过程。
(三)地理实践力
结合图示和文字信息,判断地质灾害的类型。
(四)人地协调观
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来源:Zxxk.Com]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
教学难点
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教学方法
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导入。
[来源:学|科|网Z|X|X|K]
(二)推进新课
探究一 地震
1.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表格。
地质灾害 | 发生规律 | 分布 |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地震 |
| [来源:学科网] |
|
滑坡 |
|
|
|
泥石流 |
| [来源:学科网ZXXK] |
|
2.学生阅读课本P106--P107全部内容,独立思考并试着解决上述问题。
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同学之间质疑、补充。
4.教师结合课件,总结。
(过渡)滑坡、泥石流是我国山区常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接下来,学习滑坡、泥石流。
探究二 滑坡、泥石流
1.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表格。
地质灾害 | 发生规律 | 分布 |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地震 |
|
| |
滑坡 |
|
|
|
泥石流 |
|
|
|
2.学生阅读课本P108全部内容,独立思考并试着解决上述问题。
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同学之间质疑、补充。
4.教师结合课件,总结。
5.师生互动完成P109活动。强调:灾害链。
(三)课堂小结
地震主要与板块运动有关。滑坡与土质有一定的关系。季风区,降水集中,多暴雨,且该地区位于山区,地形坡度大,容易引发泥石流,泥石流可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积水过多,一旦决堤就可能形成山洪。
作业布置
1.下列地形中发生滑坡、泥石流最少的是(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2.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
(1)1999年9月21日D处发生里氏7.6级地震,距震中较远的A城市有幢高大建筑物倒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本次地震中产生的诱发性地质灾害是______、______。
(4)B处与C处相比,______处诱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
板书设计
地质灾害 | 发生规律 | 分布 |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地震 | 地处板块交界处 | 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 人财物损失;引发次生灾害 |
滑坡 | 外力破坏导致斜坡岩体或土体的整体下滑 | 山区 | 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建筑物,堵塞河道;人员伤亡 |
泥石流 | 山区沟谷的特殊洪流 | 山区 | 与山洪相伴,破坏森林、农田、道路;人员伤亡 |
教学反思
1.致灾过程和灾情是探究与学习的重点,避免了难度过大。
2.加强信息获取能力,以实现快速解答问题。
3.灾害链的构建还不到位。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5°N,79,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地质灾害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地质灾害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7°,东经101,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解释该次地震需要考虑,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