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乡下人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682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乡下人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682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1.古诗词三首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3.天窗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4.三月桃花水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口语交际:转述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习作:我的乐园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2 乡下人家教案
展开
课题 | 2.乡下人家 | |
教学目标 | 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8个生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优美语言,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3、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
教学重难点 | 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体会作者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 |
学情分析 |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品味语句和在朗读中想象画面、领会文章大意的能力。在本文的学习中,要注重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从作者描绘的情景中展开想象,结合画面,以及学生的体会来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美。要注重词语的运用,写法的提炼,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同时进行,体会作者所运用的写法的好处,进一步理解作者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生活来体现乡村生活的美好。 | |
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 | 2课时 | |
教学准备 | 教师:教学ppt、音频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 |
教学过程 | ||
一、初读课文 1.我读了( )遍课文。2.我做到了:正确 正确、流利 二、生字新词 1.读读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屋檐 装饰 捣衣 和谐 率领 鸡冠花 觅食 倘若 2.写写课文中的生字,难写的多写几遍。 三、整体感知 熟读课文,试着说一说文章描绘了哪几幅美丽的乡村画面。 四、做批注 在课文中圈画你觉得新鲜、有趣的语句,想象画面并做批注。 五、课外拓展:搜集有关作者陈醉云先生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曲,会唱的可以轻轻跟着唱。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大家都陶醉在这乡间的小路上了吗?你知道乡下人家都是怎样生活的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陈醉云先生的脚步走进乡下人家,领略其中的田园风光吧。 二、 检查预习 1、认读词语: 屋檐 装饰 捣衣 和谐 率领 鸡冠花 觅食 倘若 自主认读——教师领读——巩固认读 2. 写字指导: 结合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指导写得不够规范的生字:率。 自主观察——范写(总结小口诀:点横居中,四点对应,中间靠拢,“十”横要长)——自主练习——同桌互评——展评 三、初识文章,理清脉络 1、找出全文中心段 师:现在肯定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这乡下美景,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家究竟是怎样的,那我们就来说说吧,课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感受? 指名答,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师总结: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那他究竟美在哪里呢?让我们沿着乡间小路取寻找你所喜欢的乡村风景吧。 2、概括场景(落实学习单,梳理标题) 师引导:文章的画面感很强,课前预习知道作者描绘了多幅乡村美景图,边读边想象画面,四人小组讨论给每幅景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教师给一两个例子后让学生迁移表达方法给其他景致取名,最后汇总整合。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用上几个关键词语就能概括这段的意思了,用“瓜藤攀架”行不行?这就是小标题。用同样的方法来说说第二幅景致,先弄清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再抓关键词就能概括出来了。 指名答:瓜藤攀架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门前晚餐图,秋虫夜吟图。 四、研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语句品读感悟 (一)朗读感兴趣的景致,圈画自己觉得新鲜有趣的语句,并说说你的想法或感觉。 指名答 预设1: 生:我对瓜藤攀架图比较感兴趣。 师:好,那我们就跟随这位同学先来到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下瞧瞧吧。你觉得哪些语句新鲜有趣呢? 预设生答:“……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抓关键语句“……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教师引导:如何理解这句话?什么是“可爱”的呢? ——从“青、红”的颜色,“攀、爬”的动作。 教师:为什么要写和石狮子大旗杆呢? 教师引导: 石狮子和大旗杆给人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理解“石狮子和大旗杆”与瓜架的对比) 预设生答:石狮子和大旗杆总是庄严肃穆的,一年四季毫无变化。 而瓜架会随着季节变化长叶、开花、结青的红的瓜,颜色样子都会不同,所以这道装饰是“别有风趣”的可爱。 教师评价:真会想象画面,这就是石狮子大旗杆和瓜架的对比。作者就这样对比着写,我们对比着理解,对比的手法真奇妙,这独特的乡下景色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2)小结:通过抓住关键语句“可爱”“别有风趣的装饰”……,体会到对乡下人家这别有风趣的装饰的喜爱之情。(3)朗读。 师:让我们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这种“别有风趣的装饰”和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 你们还喜欢哪一幅景致呢? 预设2:指名答:我喜欢鲜花绽放的景致。 师:瓜藤攀架是风趣的,那门前鲜花又是怎样一幅画,你觉得哪些语句新鲜有趣呢? 生:“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师:“朴素”和“华丽”这两个词意思相反,为什么描述的是同一事物呢?怎么理解? (1)指名说说“朴素”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明白这些花随处可见,不用刻意打理,也不是名贵的花种,理解这种“朴素”。 (2)依着时令,花开三季,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华丽”。 (3)引导学生总结:通过抓住( )语句,体会到了( )。 (4)师: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一段,体会这“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二)小组交流讨论 在其他几幅乡村美景图里,又能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请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小组代表发言。 预设1:(雨后春笋图) 1、生:我们小组觉得雨后的春笋的景致很有趣,很独特。 师:具体哪个语句让你们觉得有趣、独特呢? 生:“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抓关键语句,感受“探” 师:你找到这句,老师把句子改了一下,大家看看怎样?哪句更好?为什么? 对比读: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长出来。 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谁能做做“探”这个动作?你觉得“探”这个词好在哪? 预设生答:竹笋的调皮可爱和快速的生长速度,如同一个可爱的娃娃。 教师评价:一个拟人化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笋芽儿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破土而出的可爱景象,看来拟人的确能给我们与众不同的感受啊。 (2)预设关键语句“成群地”——多,充满生机 (3)做批注,把感受写在旁边 师:自主学习时,大家也做过批注,现在也可以把你新的感受或者体会写一写。 (4)师引导:如果你是那探出来的竹笋,你会看到什么?心情怎么样? 预设:高兴,迫不及待,新奇等等 那请你( )地来读一读吧。 2、文中还有哪里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预设2:(鸡鸭觅食图) 指名答,预设生答:“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里面的‘率领’一词。” (1)抓关键语句“率领” 师:率领的本意是什么?放在这里带给你什么感受? 预设生答:率领的本意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放在这里感觉母鸡非常威武,这里也是用了拟人的方法。 教师引导:发挥你的想象,你瞧见一只( 威武、慈祥…… )的母鸡,率领一群(可爱、调皮……)的小鸡,在竹林中(快乐、自信)地觅食。可作者没有加这么多修饰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把你的想象放进句子中,再来读一读吧。 教师评价:读得很有画面感,多么威武的母鸡呀,那雄鸡是一种什么状态?鸭子呢?通过哪些词语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预设生答: (2)“大踏步”——雄鸡的神气 (3)“不时地”“即使……它们也从不吃惊。”——鸭子的自由自在 师:通过这些新鲜、有趣的语句你体会到什么? 指名答,师生总结鸡鸭与人和谐、自然地相处。 (4)朗读。教师引导:威武的母鸡,神气的雄鸡,还有自由自在的鸭子,他们与人在一起是多么自然和谐,这幅画面多的有趣呀!请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预设3: 3、(秋虫夜吟图) (1)生答:还有“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进入梦乡。”作者也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纺织娘在说话。 师:是呀,纺织娘仿佛在说着悄悄话,你觉得好像在述说着什么? 师评价:真有想象力,多么恬静的画面,多么甜蜜的梦乡,请你再次朗读。 (2)小结:作者在文中多次运用拟人的手法,使文章语言文字有声有色,使普通、平凡的事物充满灵动、活力,展现出乡村生活的美,我们要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 预设4:(门前晚餐图) 4、过渡:还有一幅门前晚餐图呢,哪些语句有趣?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生答:怎么能“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1)抓关键语句“天高地阔” 师引导:门前吃饭时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聊到什么? 预设生答: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眼界很开阔。 能听到很多声音,很多大自然美妙的乐曲。 还可以自由自在地畅所欲言,想聊什么就聊什么。 教师引导:那么人的内心也是——天高地阔的。 预设生答:明白了,乡下人家在门前吃饭,看到的景物天高地阔,听到的声音天高地阔,讨论的话题天高地阔,内心感受也是天高地阔。 教师评价:你们从一个词语读出言外之意,了不起! (2)师过渡:乡下人家吃晚餐真是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还有一些好友也来参观他们的晚宴。 出示句子“天边的红霞,……都是他们的好友。……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3)师范读,指名读,体会“自然和谐”。 教师评价: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把文字丰富起来,把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生动起来,这就是阅读的美妙。这么美的句段一定要积累在心中,慢慢品味。 五、补充作者资料,升华感情 1、关于作者,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 2、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3、教师引导:陈醉云先生出生在江南水乡,那里有他幸福快乐的童年和美好的回忆,长大后他移居美国。他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这几处景物吗? 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家乡的一景一物都有他儿时的记忆,所以作者表达的感情是? 预设:对故乡生活的怀念,思念,向往…… 4、教师引导总结写法: 因此要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通过借景抒情,更想表达的是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乡下田园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爱恋! 5、让我们再次放开声音,用充满美的朗读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爱恋。 六、总结拓展 1、这节课我们通过抓关键语句的方法,感受到作者笔下描绘的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风景,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怀念。 师生总结:初读课文,我们感到美,抓关键词品读,我们感到独特、迷人的美,深度阅读我们懂得这是作者对家乡深沉的爱恋。 | ||
板书 设计 | 2.乡下人家 小标题字卡 瓜藤攀架图 鲜花绽放图 独特、迷人的风景 鸡鸭觅食图 抓关键语句 雨后春笋图 对家乡的怀念、热爱 门前晚餐图 秋虫夜吟图 | |
作业 设计 | 1、从课文中找出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积累下来。 2、推荐阅读《呼兰河传》,这本书是作者萧红回忆乡下生活所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 | |
教学 反思 | 1、总体氛围创设的比较好,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2 乡下人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2 乡下人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2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2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板书课题,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 乡下人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 乡下人家教案,共2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