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展开课例编号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第一
课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科书
书名: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年 12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运用图表及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通过对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分析,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
表现。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教学难点:结合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图文资料,说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简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提升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分30秒
引课,
创设情境
教师:PPT展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片中体现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教师讲解:
蓝天白云----大气
起伏的山地—地貌
水体—------水文
草地牛羊----生物
出露的土层--土壤
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这就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新课讲授:
一、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分析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2.分析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3.分析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4.分析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学生活动:结合本学期前四章学习的内容,说明五大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教师总结:五大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五大要素之间通过大气运动、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及生物活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水体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水分,各水文过程是自然界内部相互联系的纽带。土壤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他要素的关键环节。大气环流从大尺度上支配着海陆间的水循环和地表热量平衡。
分析气候对生物、地貌、水文、土壤的影响:
PPT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及其景观
学生活动:
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找到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并结合景观说明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教师总结: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纬度相差不大,但他们的景观及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却大不相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适合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长,河流众多,河网密布。而热带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以热带荒漠景观为主,河流稀少。
PPT展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地貌景观
学生活动:
观察四幅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地貌景观图,说出塑造地貌的主要动力。
教师总结:
图一、图二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气候干旱,风力强劲,以风沙地貌为主,图一是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风蚀蘑菇、图二是以风力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形成的流动沙丘。
而图三是流水作用为主要的外力形成的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流水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区,形成的地貌有:河口三角洲、V型谷等。在寒冷极地和高原、高山地区,冰川是塑造地貌的主要动力,以冰川地貌为主,形成棱角比较鲜明的“角峰”如图四,是冰川侵蚀形成的。
学生活动:完成逻辑关系图,分析气候对黄河和长江水文特征的影响
教师总结:
分析这类问题要把握气候特征,我们通过以前的学习知道 黄河大部分流经 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温在0摄氏度 以下,所以河流有 结冰期;而长江大部分流经 亚热带季风区,冬季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但由于流域内 年降水量比黄河流域大,所以长江的 年径流量大。季风的不稳定导致 降水季节变化和 年际变化较大,所以黄河、长江水位季节和年际变化 都比较大。
PPT展示:黑土和红壤剖面图,说出哪个土壤更肥沃?
学生活动:
观察黑土和红壤剖面图,分析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教师总结: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相反,在高温的热带和亚热带南部湿热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大量分解。形成肥力较低的酸性红壤。
5.分析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6.地貌对生物、土壤的影响。
PPT展示:迎风坡、背风坡示意图
学生活动:分析地势对气温的影响及不同坡向对光照和降水的影响。
教师总结:
PPT展示:某山地,不同坡向的植被景观
学生活动:观察不同坡向植被生长情况,推断土壤肥沃程度。
教师总结: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土壤比较肥沃。
小结: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教师小结:我们以气候和地貌为例,比较详细的分析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五大自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大气运动、生物循环、水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互渗透形成一个 有机整体,系统内 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可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影响,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
整体性表现
1.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整体性表现之二“牵一发而动全身”。
3.整体性表现之三:地理环境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PPT展示:西北地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活动:说明各要素演化是与自然环境相一致的。
教师总结: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河流稀少。西北地区风力大,以风沙地貌为主,仅有少量的耐旱植物,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土壤发育差,肥力低。可见,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每个要素都与所在区域 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
PPT展示: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与下游的黄河大堤;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119页《活动-观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案例,通过完善逻辑关系图,分析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师总结:总结逻辑关系图,并小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案例表明:
1.时间尺度上:随时间的发展,单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多要素变化,从而引起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2.空间尺度上:某一要素(如植被破坏)发生改变,不仅会对所在地区(小尺度)其他要素产生影响,还会对其他地区甚至是全球(大尺度)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 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PPT展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新功能。
教师总结:
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大气中CO2的含量长期保持稳定的案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是由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五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有三方面的表现:
1.各要素构成有机整体,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变化的整体反应: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在分析这个变化时,不但要分析小尺度的变化,还要分析随着尺度的扩大,对其他地区甚至全球的影响。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整体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认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预测、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综合考虑,系统决策,才能实现人地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堂练习
1.我国南方低山和丘陵地区,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地表多红壤,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种自然景观特征体现了( A )。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复杂性
课后拓展
根据课本122、123页图文材料,分析如果刚过盆地的森林被大量砍伐,该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如果刚果盆地森林被大量砍伐,会造成森林资源减少,物种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增大,河口可能出现三角洲;还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等。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设计,共4页。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陆地水体类型,陆地水体及其关系,河流补给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