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练习
展开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选择题
1. 肺泡内的氧能够进入血液的原因是( )
A. 肺泡内的氧浓度大于二氧化碳的浓度
B. 血液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C. 肺泡内的氧浓度大于血液氧浓度
D. 血液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于肺泡内的氧浓度
【答案】C
【解析】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血液中的浓度小;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产生的压力实现了肺与外界的吸气;肺泡收缩产生的压力实现了呼气。
2. 下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a与b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B. 气体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
C. 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
D. 血管乙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右心房
【答案】B
【解析】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错误.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氧气。血管甲是肺动脉,血管乙是肺静脉,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是含有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B正确,C错误.血管乙表示肺静脉,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左心房,D错误.
3. 在呼吸过程中,吸进的氧气进入人体后最终到达的部位是
A. 组织细胞 B. 心脏 C. 肺 D. 血液
【答案】A
【解析】人体呼吸过程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知,在呼吸过程中,吸进的氧气进入人体后最终到达的部位是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氧,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 如图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关于途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为氧气 B. ②为二氧化碳
C. 甲处流动的是静脉血 D. 乙处为肺动脉
【答案】C
【解析】此图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①为二氧化碳,②为氧气,甲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乙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故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5. 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气体经过的途径是( )
A. 外界→咽→食道→肺
B. 肺→气管→咽→外界
C. 肺→气管→鼻腔→外界
D. 外界→鼻腔→气管→肺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所述,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时,气体进入肺,这样,气体经过外界进入肺,途径如下:外界→鼻腔→咽→气管→支气管→肺,可见D符合题意。
6. 据统计,在夏季我国中小学生中平均每天约有40人因溺水死亡。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溺水时主要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D.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答案】A
【解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的换气)四个环节。
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所以人一旦溺水就会有生命危险,这主要是因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阻。
7. 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a、b、c、d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 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C. 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D. 乙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A
【解析】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c、d表示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A错误。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B正确。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甲内的血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C正确。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8. 下列曲线图表示同一人在四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其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最缓和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从曲线A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了近6次,1分钟为60秒,故此人每分钟呼吸了小于18次,故此人的呼吸频率小于18次/分,呼吸深度在2~3之间,小于1。
从曲B可以看出,此人20秒呼吸了9次,但是为了减少误差,平均每5秒呼吸了2次,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每个时间段5秒内基本上都是2次,因此此人20秒内呼吸了8次。故此人的呼吸频率为24次/分,呼吸深度在1~5之间,约等于4。
从曲线C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了6次,1分钟为60秒,故此人每分钟呼吸了18次,故此人呼吸频率为18次/分,呼吸深度超过了2~3之间,大于1。
从曲线D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了8次,1分钟为60秒,故此人每分钟呼吸了24次,故此人的呼吸频率为24次/分,呼吸深度在在1.5~4之间约等于2.5。
因此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最缓和的是A。
二、非选择题
9. 根据如图(模拟膈肌的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模型此时模拟的状态是_____(吸气还是呼气).
(2)图中A表示_____,图中C表示的是_____.E表示的是_____.
(3)用手上推E,小气球_____,表示_____.
(4)此模型不能演示胸廓的_____径的变化,因此不能完全演示呼吸运动.
【答案】 (1). 吸气 (2). 气管 (3). 肺 (4). 膈 (5). 缩小 (6). 呼气 (7). 前后、左右
【解析】1、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2、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1)图示中,箭头表示用手向下拉推橡皮模,代表膈肌收缩,模拟的是吸气过程。
(2)图中A、B表示气体进出肺的通道,A是气管,B是支气管;C小气球代表肺,D代表胸廓,E代表膈肌。
(3)用手上推E,表示膈肌舒张,膈的顶部上升,胸廓缩小,装置内气压上升,小气球随之回缩,造成气球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从气球排出,表示呼气过程。
(4)此模型只模拟了膈肌的运动而引起的胸廓的上下径的变化,不能模拟肋间肌运动而导致的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因此不能完全演示呼吸运动。
10. 如图甲为模拟呼吸运动的膈肌运动模型,图乙为肺部气体交换示意图,丙为某部位不同时间测得的气体成分比较,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气球是模拟人体呼吸系统的_____,表示吸气过程的是_____(填A或B)图.
(2)甲图中,A表示膈肌处于_____(请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图乙中,c表示_____气体,c、d能进出肺泡是由于气体具有_____作用.
(4)丙中X的气体成分与图乙中的_____(填a或b或c或d)成分最为接近.
【答案】 (1). 肺 (2). B (3). 舒张 (4). 二氧化碳 (5). 扩散 (6). b
【解析】A图示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B图示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图乙a呼气、b吸气、c二氧化碳、d氧气。
(1)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本图演示呼吸运动过程,玻璃管代表气管、气球代表肺(或肺泡)、1模拟人体的胸廓,橡皮膜2代表膈肌;B图示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
(2)A图示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
(3)图乙中,c表示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能进出肺泡是由于气体具有扩散作用;
(4)丙中X的气体含有较多的氧气,是吸入的气体,与b吸入的气体成分最为接近。
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3,9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同步练习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