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四(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四(含答案)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四(含答案)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四(含答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四(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四(含答案),共14页。
    [明]林璐①
    黔中人昔为余言,守土者②以期贡象,必入山告语之曰:“朝廷诏汝备③禁卫,将授官于汝。”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
    思陵④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头诺而来前。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⑤,盖山中偶也;候已竟去。守土者廉⑥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⑦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汝异类,敢抗天子不赴耶?”至期来,竟复去。守土者异之,设大炮于衢,语之曰:“汝爱妻,数数⑧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呜呼,异矣!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而今见之于一象!
    (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有删节)
    [注释] ①林璐:字玉逵,号鹿庵,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②守土者:地方官员。③备:充任。④思陵:即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⑤牝(pìn):雌性的。⑥廉:查访。⑦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⑧数数(sù):数,同“速”,快。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授官/于汝B.征/贡象
    C.一象/呼之不至D.守土者次第/以城降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语( )
    (2)会( )
    (3)异(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2)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


    (4)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
    B.所造诣/人莫测也
    C.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D.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从( )
    (2)谒( )
    (3)会(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2)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


    (4)徐中行是个怎样的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2)吾妻之美我者 美:
    (3)朝服衣冠,窥镜 窥: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邹忌讽谏齐威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
    【乙】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丙】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选自《陈涉世家》)
    (1)下面对《蒹葭》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蒹葭》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
    B.白露“为霜”“未晞”“ 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求之不得而最终放弃的惆怅。
    C.全诗分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D.《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B.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C.臣未尝闻也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D.以头抢地耳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赫传
    汪琬
    张赫,濠州人。江淮大乱,尝团结义兵,以捍乡里。闻太祖①起,遂率众来附,授千户,以功进万户。从渡江,以功擢②常春翼元帅,守御常州。寻,从击陈友谅于鄱阳湖,又从攻武昌。已又从伐张士诚,进围平江,诸将分门而军。赫军阊门。士诚屡出兵突战,屡挫其锋。吴平,赐彩段表里。又从克庆元,并下温、台。
    洪武元年,擢福州卫都指挥副使,复明署都指挥使司事。是时,倭寇出没海岛中,乘间辄傅③岸剽掠,沿海居民悉苦之。帝数遣使谕日本国王,诏书谓:“能臣,则当奉表来庭;不能臣,亦当领兵自固,永安境土。如必欲为寇,将克期命舟师往剿灭其国。”继又数绝日本贡使,然不得倭人要领。赫在海上久,所捕掳不可胜计。最后追寇至琉璃大洋,亲率士卒与战,禽其魁十八人,斩首数十级,获倭船十余艘,收其弓刀诸器械无算。帝伟赫功,遂命掌都指挥印。寻调兴化卫,召还,擢大都督府佥事。
    会远东漕运方艰,军食后期④,帝以为虑。以赫久于海上习知海道曲折因命赫督海运事。久之,封航海侯,予世券⑤。赫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岁,凡督十运,劳动备至,军中赖以无乏。病卒,追封恩国公,谥庄简。
    (选自《汪琬全集笺校》)
    【注】①太祖,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②擢:提升官职。③傅:通“附”,靠近。④后期,延误期限。⑤世券:即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并下温、台 下
    ②沿海居民悉苦之 苦
    ③禽其魁十八人 禽
    ④会远东漕运方艰 会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以 赫 久 于 海 上 习 知 海 道 曲 折 因 命 赫 督 海 运 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已又从伐张士诚,进围平江,诸将分门而军
    ②不能臣,亦当领兵自固,永安境土。
    (4)从文中看,张赫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破之,用代陶瓦②。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③,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④之暇,被鹤氅( chǎng )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待其酒力醒,茶烟⑤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⑥;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黄冈新建小竹楼记》)
    [注]①椽:房椽。②陶瓦:用泥土烧成的瓦。③雉堞圮毁:城上矮墙倒塌毁坏。④公退:公事完毕,回来。⑤茶烟:指烹茶炉火的烟气。⑥齐云、落星、井干、丽谯:都是名楼。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
    ②何陋之有 何:__________
    ③因作小楼二间 因:__________
    ④被鹤氅衣 被: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B.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C.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D.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怎样的共同情怀或志趣?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
    【乙】
    墨者有钜子①腹䵍②,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①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家有成就的人称“钜子”。 ②腹䵍tūn: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③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所以:
    ④人之所私也 私:
    (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B.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C.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3)将文中画横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4)①甲文运用 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舍生而取义”的观点;乙文主要通过 来刻画腹䵍的形象。
    ②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 伯牙善鼓琴
    《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宾客大宴 会:聚集
    B.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C.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山的北面
    D.吾于何逃声哉 于:到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一一宾客们体会到少有的舒适,慢慢地都正襟危坐了。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着用力拉倒房屋发出崩裂倒塌的声音。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D.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你从琴声中所听到的大丈夫般的意志,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口技是民间表演技艺,它用发声器官模仿各种声音,创造出生动逼真的场景。《口技》就是形象地摹拟出一家人由睡而醒到再入睡及附近发生一场火灾的过程。琴属于古六艺中“乐”的范畴,常被人们用来抒发情感。如伯牙就是把情怀寄托于琴音,而子期通过琴音就能领悟到他传达的情趣。
    B.甲乙两文内容上均着眼于“善”。甲文口技表演者仅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能模仿出生动逼真、层次丰富多变的场景,可谓“善演”;乙文伯牙一把琴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造出崩山之音,可谓“善弹”;而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读出他的旨趣,可谓“善听”。
    C.甲乙两文表现的主旨不同。甲文文题统一,全文围绕口技者的表演展开描写,赞扬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乙文则因题目是后人所加,文与题并不完全统一,文章虽然也表现了伯牙琴技高超,但更多的是赞扬钟子期善听,是心灵默契的知音。
    D.甲乙两文都使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甲文正面详写了精彩纷呈的表演,同时通过写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出表演者技艺之高。乙文正面详写了伯牙鼓琴之“善”,而侧面略写子期对琴声的评价,突出伯牙琴技之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释] ①佚(yì):同“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B.定公/躐席而起
    C.人穷/则诈
    D.是以/舜无佚民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乡( )
    (2)工( )
    (3)策(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③以抚之。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④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
    【注】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 ②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
    ③熟羊:地名。 ④橐中装:指珠玉之类的财物。
    1、下列句中的“以”与“因城熟羊以抚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
    A.不以物喜 B.而吾以捕蛇独存
    C.以激怒其众 D.醒能述以文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侯可入京应诏,回乡后将钱全部分给其他同举者,将要走时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出他自律不贪的良好品格。
    B.侯可任地方官政绩卓著。在巴州化城时,订立规约制度,基本上改变了当地“尚鬼废医”“娶妇责财”等陋习。
    C.西夏寇边时,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他设计迷惑敌人。 有功,被韩琦推荐作了泾阳知县。
    D.侯可的朋友去世,他“鬻衣相役”以葬,并用所“馈白金”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 办嫁妆;友人父病无钱医治,侯可把自己的财物全给了他。其义举获得人们交口称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比还 比: ②娶妇必责财 责:
    ③因城熟羊以抚之 城: ④急人之急 急:
    4、翻译下列句子。
    (1)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

    (2)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

    \s 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四(含答案)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也是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D项正确划分为: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次第”充当“以城降”的状语,关系紧密,不可断开。
    (2)(1)告诉 (2)适逢 (3)认为……奇异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来说,要联系课内所学,联系句子的意思,再解释词语。(1)联系《桃花源记》中“此中人语云”中的“语(yù)”,可以解释为“告诉”;(2)“会”在《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 中出现,两相联系,可以理解为“正好,恰逢”之意;(3)联系《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此处为特殊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解释为“认为……奇异”。
    (3)(1)象听到后,慢慢地走上前伏在炮台下,好像等待着举炮的人。
    (2)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妻子的,爱妻子并且爱自己,谁能用他所爱的,交换他所至爱的呢?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句子的翻译。(1)中重点词语:闻(听到)、徐(慢慢地)、若(好像);(2)中重点词语:以(把)、易(交换)。
    (4)示例:能听从人的要求;能主动寻妻;在大炮前不惧身死;忠于旧朝,不改其心。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必须仔细阅读文章内容,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根据“思陵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可知象能听懂人的要求。从“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头诺而来前。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盖山中偶也”可以看出象能主动寻妻;从“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可以看出象在大炮前不害怕死亡,从“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可以看出象忠于旧朝,不改其心。
    [参考译文]
    黔地的人过去曾对我说,地方官员按时进贡大象,一定到山中对贡象说:“朝廷下诏令你充任禁卫,将要授予你官职。”象低下身子贴着脚,好像许诺的样子,随即驯顺地(跟随来人)走了,不用去捕捉它。
    明思宗时,要贡象前来充军,之前告诉过他,一头象答应了;正赶上明朝灭亡,最终没有前来。皇朝定传国的宝器,征召贡象。几头象答应而且前来。一头象即使呼唤它,它也不来,迟到了几天,动作轻快地来找雌性的象,原来是它山中的配偶啊,等候多时最后离开了。地方官员查访后知道它到了日期还会回来,于是就在这个日期之前告诉它说:“现在的天子神圣,海内外广大地区知道天命有归属,将领率先带兵投降,地方官员接着带着城投降。你是异类,怎么敢违抗天子不赴任呢?”到了日期,象最终又离开了。地方官员认为很奇怪,在路上设置了大炮,告诉象说:“你爱妻子,速速回来,你再逃跑,就会死在炮弹下!”象听到后,慢慢地走上前伏在炮台下,好像等待着举炮的人。
    啊,奇特啊!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妻子的,爱妻子并且爱自己,谁能用他所爱的,交换他所至爱的呢?现在从一头象的身上可以看出来!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表达的意思,C项断句有误,应该是“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2)(1)跟随、跟从 (2)拜访 (3)适逢、恰逢、正好
    [解析] 此题是对实词的翻译和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联系课内所学,结合语境后再解释词语。(1)“从”曾出现在“余之从师也”中,此处是“跟从、跟随”之义。(2)结合语境,“谒”应为“拜访”之义。(3)“会”的解释可以从“会宾客大宴”这句话中“会”的解释来迁移。
    (3)(1)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苦读)不睡觉,就这样过了一年多。
    (2)父亲死后,他赤着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亲自耕种赡养母亲。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1)注意“扇”“炉”是名词作动词。(2)注意“跣”“躬”的意思是“光着脚”“亲自”,省略成分要补上。
    (4)不畏求学艰辛,勤奋刻苦,孝顺(乐善好施、教学严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须细读文章,注意从选文中找出人物相关的言行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表现了徐中行求学的艰辛。从“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不越其序而后已”中可以看出徐中行孝顺,乐善好施等。
    [参考译文]
    徐中行是台州临海人。他刚刚通晓儒学,就听说世居陕西路安定堡的胡瑗讲授道学,他的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先入学的学生直接和老师学习,然后辅导后入学的学生),就想要去跟从胡瑗学习。到了京城,首先拜访范纯仁,范纯仁认为他很贤能,就向司马光推荐了他,司马光认为这个人心神清朗,态度和蔼,可以和他一起进修道业。恰逢福唐(今福州市)人刘彝入朝,(徐中行)(从他那里)得到了胡瑗所传授的经义,反复诵读,深入思考,致力于勤苦之事,食用无味之物,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因苦读)不睡觉,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于是回乡修理小屋,整天端坐,所达到的境地没有人能够揣测。父亲死后,他赤着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亲自耕种赡养母亲。(就着)剩余的力量推广施行(这样的行为),安葬了十多个同姓和外姓的亲戚以及州里(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贫苦没有后代的死者。晚年他教导学生,从洒水扫地、应酬答对,以及研究事理、获取知识,以至于治理国家、平定天下,(都要求)不失去人的本性,不越过学的次第,如此这般方才罢手。
    1.(1)修:__长,这里指身高__
    (2) 美:__认为……美丽__
    (3)窥:__察看__
    (4) 面:__当面__
    2.(1)__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谈的了。__
    (2)__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别国。__
    3.邹忌讽谏成功;而扁鹊规劝失败。原因: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使人易于接受,而扁鹊规劝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身份,直言不讳,让其难以接受。__
    【参考答案】
    (1) B(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2)C听、听到 (A.逃跑;通“无”没有B.筑起;当作D.用;来,表示目的)
    【参考答案】
    (1)①攻下;②以……为苦,对……感到苦,苦于;③“禽”通“擒”,捉住 ;④适逢,正赶上
    (2)以 赫 久 于 海 上/ 习 知 海 道 曲 折/ 因 命 赫 督 海 运 事
    (3)①不久(张赫)又跟从(太祖)讨伐张士诚,进兵围攻平江,各路将领分城门驻军。
    ②不能为臣,也应当带领军队巩固自身,永使边境安定。(扣住“臣”、“固”、“安”)
    (4)辅佐太祖平定天下,抗击倭寇大获全胜,督管海运,保障了军粮运输.
    答案为:
    (1)出名,闻名;什么;于是;通“披”;披着,穿着;
    (2)B
    (3)①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②挨着的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节省很多工序。
    (4)甲文叙写了环境的幽静和生活情趣的高雅,乙文着力写清韵雅趣的竹楼和幽雅飘逸的谪居生活,都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怀。
    答案为:
    (1)通“避”,躲避;假如,假使;用来;偏爱;
    (2)A
    (3)①并非(不仅仅)只有贤德的人(贤人或贤者)有这样的心。
    ②(腹䵍)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
    (4)①比喻(对比);对话(语言描写)
    ②示例:甲文中孟子认为的“义”是比生命更重要的大义、正义,能给予人不苟且偷生、不避祸患的勇气。乙文中腹䵍认为的“义”是原则、公正、正义,他因此大义灭亲,维护了法律的正义性。我认为两文的“义”内涵虽稍有不同,但都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答案为:
    (1)A;
    (2)C;
    (3)D
    参考译文:
    【甲】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绕着屏风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听到远远的深巷中传来一阵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边含乳头边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模仿得像极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仔细听,微笑,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起了呼噜声,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消失。隐隐听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声音,盆子、器皿翻倒倾斜,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乙】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也是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按照主谓结构,正确的划分为: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2)(1)同“向”,从前(先前) (2)擅长(善于) (3)用马鞭驱赶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课内所学,联系句子的意思,再解释词语。(1)“乡”是通假字,同“向”,从前(先前);(2)“昔者舜工于使人”的意思是“舜善于用人做事”,“工”是“善于,擅长”之意;(3)联系《马说》“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字,意为“用马鞭驱赶”。
    (3)(1)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
    (2)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句子的翻译。(1)中重点词语:“俄而(不一会儿)”“闻(报告)”;(2)中重点词语:“穷(困境)”“危(危机)”,“未之有也”是句子的倒装,应为“未有之也”,意思为“从来都没有过”。
    (4)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解析] 此题考查了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主旨的把握。这类题目解答的关键在于读通文意,抓住主要内容。细读文章可知,文段先从东野毕马车驾驭技术高却让马跑了,然后引出治国的道理。如,“臣以政知之”“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以及舜等人的例子,意在告诉鲁定公要体恤民情;从“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句中,告诫鲁定公要让人民安居乐业,人民才不会逃走的道理。最后,加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颜渊陪鲁定公坐在高台之上,东野毕在台下驾驭马车。定公说:“东野毕马车驾驭得太好啦!”颜渊曰:“好是好啊,不过他的马却快要跑了。”定公不高兴,就对左右侍奉的人说:“我听说道德高尚的人不会中伤他人。道德高尚的人也中伤他人吗?”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禀报了鲁定公。定公跨过坐席站起来,说:“赶快驾车叫回颜渊。”
    颜渊到后,定公说:“先前我说:‘东野毕马车驾驭得太好啦!’您却说:‘好是好啊,不过他的马却快要跑了。’不知道您凭借什么知道这种结果的?”颜渊说:“臣是根据治理国家的方法知道的。过去,舜善于用人做事,造父善于驾驭马匹。舜不让他的百姓用尽全力,造父不让他的马耗尽体力。因此,舜没有逃跑的百姓,造父也没有逃跑的马匹。现在东野毕驾车,上车时拉着马缰绳,使马的身体过于挺直了;又让马盘旋转动,慢行快跑,调服车马的要求太苛刻了,让马历经险阻到达远方,马已经筋疲力尽了,已经这样了,却还不停地驱赶它,因此,我知道它一定会逃跑。”
    定公说:“太好了,能稍微深一步讲吗?”颜渊说:“野兽被逼急了就会咬人,鸟被逼急了就会啄人,人走投无路了,就会互相欺诈。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诗经》说:‘执辔如组,两骖如舞。(手握缰绳如同编织一样松紧有度,两匹骖马就会像跳舞一样欢快自如。)’说的就是擅长驾驭的道理。”定公说:“是我的过错。”
    答案为:
    1、C
    2、A
    3、①等到 ②索求 ③筑城 ④对…感到着急
    4、(1)这些钱,是乡里用来资助应诏的人的,不能拿来谋取别的利益。
    (2)(侯可)命令他们说:“竖起你们的旗帜,围绕着山慢慢地行走。”(倒装句、潜、就、并)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五(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五(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课外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醉翁亭记, 送东阳马生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四(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四(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三(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三(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