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六(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六(含答案),共13页。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仕,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①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示顺生③
胡翰
明招④山中人,高义无等伦。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⑤,未成先误身。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下同。②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③顺生:人名。④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⑤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太 祖 即 罢 之 后 聘 修 史 书 书 成 而 归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或劝之仕 ( ) ②既归 ( )
③时方籍金华民为兵 ( ) ④鲜习兵 (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4.文中“ ”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
A.于 B.以 C.而 D.乃
5.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象 记
[明]林璐①
黔中人昔为余言,守土者②以期贡象,必入山告语之曰:“朝廷诏汝备③禁卫,将授官于汝。”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
思陵④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头诺而来前。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⑤,盖山中偶也;候已竟去。守土者廉⑥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⑦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汝异类,敢抗天子不赴耶?”至期来,竟复去。守土者异之,设大炮于衢,语之曰:“汝爱妻,数数⑧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呜呼,异矣!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而今见之于一象!
(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有删节)
[注释] ①林璐:字玉逵,号鹿庵,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②守土者:地方官员。③备:充任。④思陵:即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⑤牝(pìn):雌性的。⑥廉:查访。⑦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⑧数数(sù):数,同“速”,快。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授官/于汝B.征/贡象
C.一象/呼之不至D.守土者次第/以城降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语( )
(2)会( )
(3)异(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2)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
(4)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常平:官仓名。
(1)解释加点的词语。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奇之 ( )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度常平不足赡 ( )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巩属民为保伍 ( )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奉继母益至( )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援笔而成 计利而忘义 《治水必躬亲》
B.欧阳修见其文 其始,以王命聚之 《捕蛇者说》
C.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D.有盗则鸣鼓相援 至则无可用 《黔之驴》
(3)翻译下面的句子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幼时记趣》)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楼记
[明]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①。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②登而望之曰:“可③矣!吾于山有穆④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⑤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
注释:①辟:同“壁”墙壁。 ②高子:作者自称。 ③可:动词,适合人意。 ④穆:同“睦”,和顺。 ⑤曩(nǎng):从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其左偏为楼:使……高,往上搭建。
B.可以被风之爽:通“披”,引申为享受。
C.今乃可斯楼耶:于是,就。
D.则吾之于兹楼也:助词,无实意。
2.用“/”给下面一段话断句,断三处。
曩 吾 少 时 慨 然 欲 游 五 岳 名 山 思 得 丘 壑 之 最 奇 如 桃 花 源 者 托 而 栖 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
4.第1段中,作者揭示此楼得名的原因是: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作者在文中借楼表明自己这样的处世之道:“ ”(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______)
(2)性行淑均,晓畅军事(______)
(3)战胜而不予人功(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2)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 向宠管理“宫
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②。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③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④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
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⑦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日: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日: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②咨嗟:叹息。③侪:,同辈,同类的人。③子母:利息和本金。⑤责券:求取证据。⑥橐: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⑦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以善酿致富 ( )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辄家取瓶,更注酒 ( )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卖酒者乃不长者耶 (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讼 则 破 家 事 连 吾 侪 数 姓 人 不 得 休 矣
(4)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条说明。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
【乙】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丙】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选自《陈涉世家》)
(1)下面对《蒹葭》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蒹葭》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
B.白露“为霜”“未晞”“ 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求之不得而最终放弃的惆怅。
C.全诗分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D.《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B.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C.臣未尝闻也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D.以头抢地耳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左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关?”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令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朝服衣冠 服: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
④今齐地方千里 方: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尝:____
(2)有一老父,衣褐 衣:____
(3)良因怪之 因: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父去里所,复还,日:“孺子可教矣!”
②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3)结合张良的奇遇,概括分析老人这样做的原因。
阅读文言文《齐人好猎》,完成下面题目: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唯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 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齐人有好猎者 ( )
②百事也尽然 ( )
③斗折蛇行 ( )(《小石潭记》)
④念无与乐者 ( )(《记承天寺夜游》)
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
②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3.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中“而”相同的一组是( )
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B.而子敬先亡 (《核舟记》)
C.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D.计利而忘义 (《治水必躬亲》)
4.好猎者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
\s 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六(含答案)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
答案为:
1.太 祖 即 罢 之/后 修 史 书/书 成 而 归
2.①有人,有的;②已经;③正;④少。
3.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
4.B
5.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
6.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文。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也是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D项正确划分为: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次第”充当“以城降”的状语,关系紧密,不可断开。
(2)(1)告诉 (2)适逢 (3)认为……奇异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来说,要联系课内所学,联系句子的意思,再解释词语。(1)联系《桃花源记》中“此中人语云”中的“语(yù)”,可以解释为“告诉”;(2)“会”在《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 中出现,两相联系,可以理解为“正好,恰逢”之意;(3)联系《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此处为特殊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解释为“认为……奇异”。
(3)(1)象听到后,慢慢地走上前伏在炮台下,好像等待着举炮的人。
(2)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妻子的,爱妻子并且爱自己,谁能用他所爱的,交换他所至爱的呢?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句子的翻译。(1)中重点词语:闻(听到)、徐(慢慢地)、若(好像);(2)中重点词语:以(把)、易(交换)。
(4)示例:能听从人的要求;能主动寻妻;在大炮前不惧身死;忠于旧朝,不改其心。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必须仔细阅读文章内容,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根据“思陵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可知象能听懂人的要求。从“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头诺而来前。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盖山中偶也”可以看出象能主动寻妻;从“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可以看出象在大炮前不害怕死亡,从“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可以看出象忠于旧朝,不改其心。
[参考译文]
黔地的人过去曾对我说,地方官员按时进贡大象,一定到山中对贡象说:“朝廷下诏令你充任禁卫,将要授予你官职。”象低下身子贴着脚,好像许诺的样子,随即驯顺地(跟随来人)走了,不用去捕捉它。
明思宗时,要贡象前来充军,之前告诉过他,一头象答应了;正赶上明朝灭亡,最终没有前来。皇朝定传国的宝器,征召贡象。几头象答应而且前来。一头象即使呼唤它,它也不来,迟到了几天,动作轻快地来找雌性的象,原来是它山中的配偶啊,等候多时最后离开了。地方官员查访后知道它到了日期还会回来,于是就在这个日期之前告诉它说:“现在的天子神圣,海内外广大地区知道天命有归属,将领率先带兵投降,地方官员接着带着城投降。你是异类,怎么敢违抗天子不赴任呢?”到了日期,象最终又离开了。地方官员认为很奇怪,在路上设置了大炮,告诉象说:“你爱妻子,速速回来,你再逃跑,就会死在炮弹下!”象听到后,慢慢地走上前伏在炮台下,好像等待着举炮的人。
啊,奇特啊!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妻子的,爱妻子并且爱自己,谁能用他所爱的,交换他所至爱的呢?现在从一头象的身上可以看出来!
【参考答案】
(1)以……为奇,对……感到奇怪;估计;同嘱,嘱托;周到
(2)C
(3)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略
(4)劝说富人出售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整治治安,打击豪强奸盗;改官舍为收容所,扶贫济困;奉养继母,抚恤弟妹。(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
【答案为】
1.C(乃:竟然)
2.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
3.况且天下的好山好水很多,我不能每天去游玩,只要可以寄托我的志趣就行了。
4.此楼四周风景优美,又可以让作者感到适合心意。 “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
答案为:
(1)悉:都,全部;晓:通晓,知晓;予:给予。
(2)(1)先帝称赞向宠有能力,因此大家商议推举向宠担任都督。
(2)项羽有谋臣范增却不能够重用他,这就是项羽被我擒住的原因啊。
(3)C
(4)相同之处:他们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不同之处: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乙)
高祖说:“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凭借,依靠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重新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快步走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竟然
(2)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起饮酒,相互叹息呢?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卖酒人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3)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
(4)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诚信经营。例如,儿童或女人来买酒,一定要问买酒给谁喝。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乐于助人。例如, 为别人还债。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善解人意。例如,担心客人不能尽情吃喝,采用了与客同博赢钱买酒 肉的方式待客。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智慧理家。例如,无事在家与三子终日博,保护自己的家产。
【译文】
万安县有个卖酒的人,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一生从不欺负别人。有的人派遣儿童、女人来买酒,卖酒者一定问:你能饮酒吗?有的人(来买酒的)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卖酒者总是从自己家里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买酒的人)拿着回去。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
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起饮酒,商量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卖酒的人询问道: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起饮酒,相互叹息呢?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不肯还贷,将要被起诉。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就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得安息了!卖酒者询问:你们担保了多少钱?他们回答:本息一共四百两。卖酒者说:这有什么发愁的呢?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了贷款,并不求取借据。
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下大雪,不能继续前行。听说卖酒者是有德行的人,快步走到他家寄宿。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买肉一同吃喝。客人大多时候是睹输了,私下不高兴地说: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吗?然而我已经输了,还要大吃大喝,花费从我这赢的钱。雪停之后,客人兑现了赌博所输的钱,准备出发。卖酒者笑着说;哪有主人竟用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天气非常寒冷,不以博奕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卖酒者把从客人那里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
魏先生说:我听说卖酒者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争执起来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有人问他,他说: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和别人赌博,败坏我的家产了。唉!卖酒人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参考答案】
(1) B(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2)C听、听到 (A.逃跑;通“无”没有B.筑起;当作D.用;来,表示目的)
【参考答案】
(1) ①穿戴 ②比得上 ③的确 ④方圆
(2)①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很严重了。
②能够在公共场合议论指责我,传到我的耳中来的,获得下等奖赏。
答案为:
(1)曾经;穿(着);以此为……;
(2)(1)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
(2)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的说:“应该像这样。”
(3)老人这样做是为了检验张良是不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诚实守信的人。
参考译文:
张良曾经有空闲,从容地在下邳桥上信步闲游。有一老人,穿着麻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鞋掉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拿鞋!”张良很惊讶,想打他,因为他老了,勉强忍着气到桥下捡来了鞋。老人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想)已经给他捡了鞋,就跪着给他穿上了,老人伸着脚承受,(而后)笑着离开了。张良很惊奇,目送老人走了一里左右,老人又回来了,说道:“小伙子值得教导。过五天,天刚亮的时候,和我在这儿相会。”张良因此觉得奇怪,跪着回答:“好。”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去到桥上,老人已经先到了,(老人)发火说:“同老年人约会,(却)晚来,为什么?”(说罢)就走,(嘱咐)说:“五天以后早早相会!”五天后鸡叫头遍,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儿)了,又发怒说:“又来晚了,为什么?”(说罢就)走了,(嘱咐)说:“过五天,再早点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于是拿出一册书说:“读了这册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后,将应验。十三年(后),你去看望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那就是我。”(说完)就走了,没有说别的,没有再见面。
天亮后,(张良)看那册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答案为】
1.喜欢、爱好 这样 像蛇一样 考虑、思考
2.圣人不是能与他开玩笑的
难道想要我努力(集中精力)耕作有了收获然后买好的猎狗吗?
3.B
4.有责任感(或要强或常怀愧疚之心);善于反省;能听信良言(虚心);努力勤奋并要方法(仅写“努力勤奋”不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一(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五(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课外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醉翁亭记, 送东阳马生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四(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