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下册10 清平乐·春归何处综合训练题
展开1、 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寂寞(jì mò) 行(xín)路 踪(zōng)迹
B.黄鹂(huáng lí) 百啭(zhuàn) 蔷薇(qiáng wēi)
C.春归(guī) 能(nà)解 同(tóng)住
2、 下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
A: 游蕲(qín)水清泉寺 B: 谁道人生无再少(shǎ)
C: 百啭(zhuàn)无人能解 D: 因风飞过蔷薇(huī)。
3、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山下兰芽短浸溪。(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B: 休将白发唱黄鸡。(歌唱黄鸡)
C: 寂寞无行路。(春天来去的踪迹)
D: 百啭无人能解。(懂得,理解)
4、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蕴藏着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所以这是以乐写哀。
B: 这首词写得跌宕起伏,词人希望有人知春去处,唤春归来;然无人知晓,于是词人寄希望于黄鹂能知春踪迹;遗憾的是黄鹂也飞过蔷薇花丛。
C: 全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在自问自答之中饱含词人忧怨、惆怅之情。
D: 此词写于词人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老大无成,春风得意的往日一去不复返了。
5、 下面有关黄庭坚所作的《清平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唐,“清平乐”是词牌名。
B: 根据内容,作者写的应是初夏时节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惜春之情。
C: 这首词的上阕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
D: 根据内容,作者写的应是初春时节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惜春之情。
6、 “笛弄晚风三四声”中“弄”的意思是( )
A.做;干 B.逗弄 C. 耍:玩耍
二、填空题
1、 解释加点的词语,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何处:____________ 寂寞: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百啭:____________ 因风: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文学家、书法家___________,他曾与苏轼齐名,世称__________。
2.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代 ,“清平乐”是______名。
3.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__之情。
4.“春归何处?____________。若有人知春去处,_____________。”其中前两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___________;后两句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之情。表现出词人__________________。
5.“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诗中表达的是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上阕写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词人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7.春归何处?_______________。春无踪迹谁知?___________。百啭无人能解,__________。
3、 辨字组词。
寞(___) 唤(___) 踪(___)
摸(___) 换(___) 综(___)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泊船瓜洲》中“京口”与“瓜洲”很近,中间只隔一条江水。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只隔了几重山,还比较远,无法回去。 (______)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______)
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与朋友离别的惆怅与悲凉的感情。(______)
4.“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这一句话是词前的小序,简要介绍了作词的缘由。(______)
5.黄庭坚的《清平乐》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发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______)
四、给诗名找到作者和对应的诗句。
A.范仲淹 B.王安石 C.韩愈 D.王观 E.黄庭坚
F.叶绍翁 G.出没风波里 H.一枝红杏出墙来
I.绝胜烟柳满皇都 J.眉眼盈盈处
K.明月何时照我还 L.寂寞无行路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______)——(________)
《江上渔者》——(______)——(__________)
《泊船瓜洲》——(______)——(__________)
《游园不值》——(_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逝东》——(______)——(___________)
《清平乐》——(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诗阅读
1、 阅读词句,并完成练习。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词句。
【2】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B.唤取:呼唤,询问。
C.啭:鸟婉转地鸣叫。 D.因风:因为风势。
【3】词的上阕,一个“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来与自己同住。词的下阕,通过黄鹂“___________”,写出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之情。
【4】在这首词中,运用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将__________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喜爱。
【5】美好春光的流逝总是让人感到无限惋惜和伤感,请你再写出两句类似的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①新词②酒一杯③,去年天气旧亭台④。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⑤独徘徊。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上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______)
②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本来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饮酒听歌,但这种情境却触发了他对“去年”类似经历的追忆,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______)
③下阕写出了词人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感到既似曾相识又无可奈何。(______)
【2】这首词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处,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1、B
2、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不正确。“游蕲水清泉寺” 中“蕲”读音应为“qí”。
B.不正确。“谁道人生无再少”中“少”读音为“shà”。
C.正确。
D.不正确。“因风飞过蔷薇”中“薇”读音为“wēi”。
3、B
解析:
考查古诗中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理解字义,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B.不正确。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 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
4、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并且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代: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词中以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所以A项错误。
5、B
6、B
二、1、【1】 哪里。 清静,寂静。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
【2】 鸟婉转地鸣叫。 借着风势。 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2、宋 黄庭坚 “苏黄” 宋 词牌 初夏 惜春 寂寞无行路 唤取归来同住 拟人 寂寞 对春天的喜爱 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 春之无踪影可寻 寂寞无行路 除非问取黄鹂 因风飞过蔷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代: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鹂。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这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清平乐是词牌名。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宋代。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作品有《山谷集》附词一卷。
这是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
上片写春天的归去。作者将春拟人化,起句发问,既点明寻春、惜春旨意,又透出爱春、伤春情绪。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春去无痕。“若有”两句用浪漫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写出了对春天的依恋深情。
下片写夏季的到来。作者先以叹问点明春天已无踪迹,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接着,想到黄鹂定会知道。然而,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结尾以黄鹂“飞过蔷薇”写出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蔷薇暗示了夏天已经到来。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作品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3、寂寞 呼唤 踪迹 抚摸 交换 综合
三、× √ × √ √
四、C I A G B K F H D J E L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及作者等文学常识的积累。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五、1、【1】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2】D
【3】 何 因风飞过蔷薇 爱惜、留恋
【4】 拟人 春天 春天
【5】惜春只怕春归去,多插瓶花在处安。
解析:
【1】
这道题考查词的积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作答,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
这道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D项中,“因风”指的是“借着风势”,而不是“因为风势”,故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
【3】
这道题考查对词的理解。“何”所在的词“何处”指的是“哪里”,也就是说词人不知道春去了哪里,有了疑问,后面才有了设想。因此一个“何”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词的下阕通过写黄鹂借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写出了春已逝,初夏来。因为蔷薇花大多在夏天开放。最后,本首词表达了词人惜春、恋春的情感。
【4】
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及作用。此词赋予抽象的春天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想要把春天叫回来一起居住。因此这首词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突出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5】
这道题考查对惜春诗词的积累。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要认真积累,并且能够做到分类积累。
2、【1】 √ √ √
【2】“一曲新词酒一杯”和“去年天气旧亭台”是对比。“新”的是唱词,“旧”的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和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3】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终将会消逝,但是在消逝的同时还会有其他美好事物再现。只是这种重现并不是美好事物原封不动的重现,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罢了。
解析:
【1】
这道题考查对词的理解。作答时,仔细阅读词,然后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最后结合对这首词的理解判断各小题的对错。这首词通过写眼前的景物与去年的景物好像一样,来表达自己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之情,因此第①②③题均正确。
【2】
这道题考查对对比手法的理解。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或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在这首词中,有多处用到了对比的手法,选一处进行分析即可。
【3】
这道题考查对词的理解。作答时要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去分析大意,体会词人通过这两句词所传达出来的哲理。
注释:①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②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③酒一杯:一杯酒。④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⑤小园香径:落花散香的小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古诗词阅读: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古诗词阅读,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古诗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阅读理解,课内阅读,阅读古文,完成练习,课内阅读我最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0 清平乐·春归何处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0 清平乐·春归何处综合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辨字组词,解释句中带点的字,翻译诗句,填空,默写整首词,下面选项断句有误的是,阅读这首词,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9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9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古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