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题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章节练习试卷(含答案详细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6932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试题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章节练习试卷(含答案详细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6932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试题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章节练习试卷(含答案详细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6932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某次考试有3000名学生参加,为了了解3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有下述4种说法:①1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②3000名考生是总体;③1000名考生数学平均成绩可估计总体数学平均成绩;④每个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0种 B.1种 C.2种 D.3种
2、甲、乙、丙、丁四人的数学测验成绩分别为90分、90分、x分、80分,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恰好等于90分,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100分 B.95分 C.90分 D.85分
3、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是( )
A.疫情防控阶段进出某小区人员的体温检测 B.调查湖北省七年级学生的身高
C.检测一批手持测温仪的使用寿命 D.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质量
4、已知一组数据3,7,5,3,2,这组数据的众数为( )
A.2 B.3 C.4 D.5
5、某校为了了解七年级8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100名学生的期中数学成绩进行了统计,下面判断中不正确的有( )
A.这种调查的方式是抽样调查 B.800名学生是总体
C.每名学生的期中数学成绩是个体 D.100名学生的期中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6、学校快餐店有12元,13元,14元三种价格的饭菜供师生选择(每人限购一份).下图是某月的销售情况统计图,则该校师生购买饭菜费用的平均数和众数是( )
A.12.95元,13元 B.13元,13元 C.13元,14元 D.12.95元,14元
7、在共有人参加的“我爱祖国”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
8、为了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现将九年级(1)班同学一周的体育锻炼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已知锻炼7小时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2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九年级(1)班共有学生40名 B.锻炼时间为8小时的学生有10名
C.平均数是8.5小时 D.众数是8小时
9、如果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则a的值( )
A.8 B.5 C.4 D.2
10、下列调查中,最适合抽样调查的是( )
A.调查某校七年级一班学生的课余体育运动情况 B.调查某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
C.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 D.调查某校足球队员的身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甲乙两人参加竞聘,笔试和面试成绩的权重分别是是a,b,甲两项得分分别是90和80,乙两项得分分别是84,89,按规则最终成绩高的录取,若甲被录取,则a,b之间的关系是_____
2、九(1)班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款.全班40%的同学捐了10元,30%的同学捐了5元,20%的同学捐了2元,还有10%的同学因为自身家庭经济原因没捐款.则这次全班平均每位同学捐款____元.
3、某单位拟招聘一个管理员,其中某位考生笔试、试讲、面试三轮测试得分分别为92分,85分,90分,若依次按40%,40%,20%的比例确定综合成绩,则该名考生的综合成绩为______分.
4、数据8、9、8、10、8、8、10、7、9、8的中位数是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__.
5、一组数据6、8、10、10,数据的众数是 ___,中位数是 ___.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某校对全校2600名学生进行“新冠防疫知识”的教育活动,从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测试,成绩评定按从高分到低分排列分为A、B、C、D四个等级,绘制了图(1)、图(2)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本次抽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2)将两幅统计图补充完整.
(3)求扇形统计图中“B”等级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4)估计全校得“D”等级的学生有多少人?
2、某灯泡厂为了测定本厂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单位:h),从中抽查了400只灯泡,测得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
使用寿命/h | 500~600 | 600~700 | 700~800 | 800~900 | 900~1000 | 1000~1100 |
灯泡数/只 | 21 | 79 | 108 | 92 | 76 | 24 |
为了计算方便,把使用寿命介于500~600h之间的灯泡的使用寿命均近似地看做550h……把使用寿命介于1000~1100h之间的灯泡的使用寿命均近似地看做1050h,这400只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约是多少?(结果精确到1h)
3、某地连续统计了10天日最高气温,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
(1)这10天中,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多少?
(2)计算这10天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
4、某校举办弘扬中华传统知识演讲比赛,八(1)班计划从甲、乙两位同学中选出一位参加学校的决赛,已知这两位同学在预赛中各项成绩如表图:
(1)表中a的值为_________;b的值为_________.
(2)把图中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3)若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现场效果四项得分按30%、50%、10%、10%的权重比例计算两人的最终得分,并选择最终得分较高的同学作为代表参赛,那么谁将代表八(1)班参赛?请说明理由.
项目 | 甲的成绩(分) | 乙的成绩(分) |
演讲内容 | 95 | 90 |
语言表达 | 90 | 85 |
形象风度 | 85 | b |
现场效果 | 90 | 95 |
平均分 | a | 90 |
5、小明想调查某个高速公路入口处每天的汽车流量(单位:辆).一天,他从上午8:00~11:00在该入口处,每隔相等的一段时间作一次统计,共统计了8次,数据如下:
记录的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第六次 | 第七次 | 第八次 |
3min内通过 的汽车流量 | 51 | 50 | 64 | 62 | 58 | 55 | 55 | 53 |
试估计:这天上午这3h内共有多少车次通过该入口?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解析】
【分析】
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本题总体是3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个体是这次考试中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样本是抽取的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样本容量是1000.
【详解】
解:①、②两个说法指的是考生而不是考生的成绩,故①、②两个说法不对,④指的是考生的成绩,故④对.③用样本的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是抽样调查的核心,故③对.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在本题中解题关键是注意总体、样本都是指考生的成绩,而不是考生.
2、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平均数是90,构建方程即可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
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数是90,
∴(90+90+x+80)=90,解得x=100.
这组数据为:80,90,90,100,
∴中位数为90.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掌握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A
【解析】
【分析】
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结合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接近准确数值,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A 疫情防控阶段进出某小区人员的体温检测,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方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 调查湖北省七年级学生的身高,适合采用抽样调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C 检测一批手持测温仪的使用寿命,适合采用抽样调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D 调查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质量,适合采用抽样调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4、B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这组数据的众数)即可求出这组数据的众数.
【详解】
解:在这组数据中3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众数的定义;熟记众数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B
【解析】
【分析】
总体是指考察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本题考查的对象是七年级8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
【详解】
解:A、题中的调查方式为抽样调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总体为800名学生的期中数学成绩,而不是学生,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每名学生的期中数学成绩是个体,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100名学生的期中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总体、个体与样本,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察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
6、A
【解析】
【分析】
可以设得总人数为x人,然后求得总钱数,再求平均数即可;在此题中购13元价格的饭菜的人最多,所以众数为13元.
【详解】
解:设本校共有师生x人,则买饭菜的费用是①12元:25%x×12=3x
②13元:55%x×13=7.15x,
③14元:20%x×14=2.8x
该校师生购买饭菜费用的平均数是(3x+7.15x+2.8x)÷x=12.95元.
购13元饭菜的人最多,所以众数为13元.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众数与平均数的知识,属于简单题目.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把所有数据相加后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得平均数.
7、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由中位数的概念,即最中间一个或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可知15人成绩的中位数是第8名的成绩.参赛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比较即可.
【详解】
解:由于总共有15个人,第8位选手的成绩是中位数,要判断是否进入前8名,故应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
8、D
【解析】
【分析】
根据频数之和等于总数,频数定义,加权平均数的计算,众数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求解.
【详解】
解:A. 九年级(1)班共有学生10+20+15+5=50名,故原选项判断错误,不合题意;
B. 锻炼时间为8小时的学生有20名,故原选项判断错误,不合题意;
C. 平均数是小时,故原选项判断错误,不合题意;
D. 众数是8小时,故原选项判断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频数、加权平均数、众数等知识,理解相关概念,看到条形图是解题关键.
9、A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数据的平均数是5,
∴,
∴;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0、C
【解析】
【分析】
根据抽样调查的定义(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与全面调查的定义(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一一进行调查的调查方式)逐项判断即可得.
【详解】
解:A、“调查某校七年级一班学生的课余体育运动情况”适合全面调查,此项不符题意;
B、“调查某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适合全面调查,此项不符题意;
C、“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适合抽样调查,此项符合题意;
D、“调查某校足球队员的身高”适合全面调查,此项不符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
1、a>1.5b
【解析】
【分析】
先表示甲乙的加权平均分,再根据甲被录取列不等式即可.
【详解】
甲的加权平均分为:90a+80b
乙的加权平均分为:84a+89b
∵甲被录取
∴甲的分数>乙的分数
∴90a+80b>84a+89b,
解得a>1.5b,
故答案为:a>1.5b.
【点睛】
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解答.
2、5.9
【解析】
【分析】
设总人数为x求平均值即可.
【详解】
设全班人数为x人
则平均每位同学捐款为: (元)
故答案为:5.9
【点睛】
本题考查平均数的知识,熟练掌握求值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88.8
【解析】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解方法求解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该名考生的综合成绩为92×40%+85×40%+90×20%=88,8(分),
故答案为:88.8.
【点睛】
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熟知加权平均数的求解方法是解答的关键.
4、 8 8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处在最中间的数或处在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7,8,8,8,8,8,9,9,10,10,
∵处在最中间的两个数分别为8,8,
∴中位数,
∵8出现了四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众数为8,
故答案为:8,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求众数和求中位数,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5、 10 9
【解析】
【分析】
先把数据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
【详解】
解:由题意可把数据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6、8、10、10,
所以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9,众数为10;
故答案为10,9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三、解答题
1、(1)120人;(2)见解析;(3)144°;(4)260人
【解析】
【分析】
(1)由A等级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可得总人数;
(2)总人数乘以C等级百分比求出其人数,再根据四个等级人数之和等于总人数求出D等级人数,继而分别用B、D等级人数除以总人数求出其所占百分比即可补全图形;
(3)用360°乘以样本中B对应的百分比即可;
(4)用总人数乘以样本中D等级人数所占百分比即可.
【详解】
解:(1)本次抽查的学生人数为24÷20%=120(人);
(2)C等级人数为120×30%=36(人),
D等级人数为120﹣(24+48+36)=12(人),
B等级人数所占百分比为48÷120×100%=40%,
D等级人数所占百分比为12÷120×100%=10%,
补全图形如下:
(3)扇形统计图中“B”等级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360°×40%=144°;
(4)估计全校得“D”等级的学生有2600×10%=260(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统计调查的应用没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799h
【解析】
【分析】
先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出400只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然后把计算的结果四舍五入即可.
【详解】
解:400只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21×550+79×650+108×750+92×850+76×950+24×1050)
=798.75
≈799(h).
答:这400只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约是799h.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接近程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1)35℃;(2)34.3℃
【解析】
【分析】
(1)根据所占比例最大即可确定众数;
(2)先求出各温度占总天数的百分比的和,再除以即可.
【详解】
解:(1)根据扇形统计图,35℃占的比例最大,因此日平均气温的众数是35℃;
(2)这10天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是: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扇形统计图、求众数、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4、(1)a=90 ,b=90 ;(2)见解析;(3)推荐甲同学,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得a、b的值;
(2)由(1)求得的结果补全统计图即可;
(3)四项得分按30%、50%、10%、10%的权重比例计算两人的最终得分,比较结果即可.
【详解】
解:(1)甲同学的成绩的平均分,
乙同学的成绩的平均分:,解得:b=90;
故答案为:90,90
(2)由(1)求得乙同学的形象风度为90分,如图所示:
(3)推荐甲同学,理由如下:
由题意得,甲同学的成绩:(分)
乙同学的成绩:(分)
故甲同学的成绩比乙同学好,应该选甲.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5、3360车次
【解析】
【分析】
根据表中数据先计算出每3min的平均汽车流量,然后计算总的时间通过的车次即可.
【详解】
解:每3min的平均汽车流量为:
(辆).
所以,可以估计这天上午这3h通过该入口的车次大约为:
(车次),
答:这天上午3h内共有3360车次通过该入口.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平均数的实际应用,利用平均数据求出总数,理解题意中利用平均数求总数据的大小是解题关键.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调查中,最适合全面调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组数据分别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问题不适合用全面调查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