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年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课时练习试卷(含答案详细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6930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2022年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课时练习试卷(含答案详细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6930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2022年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课时练习试卷(含答案详细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69306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北京课改版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课时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面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是( )
A.对全国中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查 B.了解重庆市八年级学生身高情况
C.调查人们垃圾分类的意识 D.对“天舟三号”货运飞船零部件的调查
2、根据下面的两幅统计图,你认为哪种说法不合理( )
A.六(2)班女生人数一定比六(1)班多 B.两个班女生人数可能同样多
C.六(2)班女生人数可能比六(1)班多 D.六(2)班女生人数一定比男生多
3、班长王亮依据今年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月阅读数量的平均数是 B.众数是
C.中位数是 D.每月阅读数量超过的有个月
4、某次考试有3000名学生参加,为了了解3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有下述4种说法:①1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②3000名考生是总体;③1000名考生数学平均成绩可估计总体数学平均成绩;④每个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0种 B.1种 C.2种 D.3种
5、小明前3次购买的西瓜单价如图所示,若第4次买的西瓜单价是元/千克,且这4个单价的中位数与众数相同,则a 的值为( )
A.5 B.4 C.3 D.2
6、小明记录了今年元月份某五天的最低温度(单位:℃):1,2,0,-1,-2,这五天的最低温度的平均值是( )
A.1 B.2 C.0 D.-1
7、某县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了一次全县600名学生参加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为了解本次大赛的选手成绩,随机抽取了其中50名选手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600名学生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B.5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每个学生是个体
D.样本容量是50名
8、如图为成都市部分区县森林覆盖率统计图.其中,森林覆盖率低于的区县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在共有人参加的“我爱祖国”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
10、某班学生在颁奖大会上得知该班获得奖励的情况如下表:
项目人数 级别 | 三好学生 | 优秀学生干部 | 优秀团员 |
市级 | 1 | 1 | 1 |
区级 | 3 | 2 | 2 |
校级 | 17 | 5 | 12 |
已知该班共有27人获得奖励(每位同学均可获得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多项奖励),其中只获得两项奖励的有13人,那么该班获得奖励最多的一位同学可能获得的奖励为( )
A.3项 B.4项 C.5项 D.6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某次测试中,小颖语文,数学两科分数共计176分,如果再加上英语分数,三科的平均分就比语文和数学的两科平均分多3分,则小颖的英语成绩是______分.
2、在求n个数的平均数时,如果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k次(这里f1+f2+…+fk=n),那么这n个数的平均数为______,也叫做x1,x2,x3,…,xk这k个数的______,其中f1,f2,…,fk分别叫做x1,x2,…,xk的_____.
3、某校名学生参加了“爱我中华”作文竞赛.为了解这次作文竞赛的基本情况,
从中随机抽取部分作文成绩汇总制成直方图(如右图),其中分数段与等第的关系如下表:(每组可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
分数 | 分以下 | ||||
等第 |
(1)抽取的作文数量为________篇;
(2)抽取的作文中,分及分以上的作文数量所占的百分比是________;
(3)根据抽样情况估计,这次作文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等第________组中;
(4)估计参加作文竞赛的名学生的作文成绩为等的人数约为________名.
4、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某单位党支部开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读书活动,学习小组抽取了七名党员5天的学史的时间(单位:h)分别为:4,3,3,5,6,5,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
5、一组数据:3、4、4、5、5、6、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_____.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正越来越严重地伤害青少年的眼睛,保护视力,刻不容缓.某中学为了解学生的视力状况,培养学生保护视力的意识,对八年级部分学生做了一次主题为“保护视力永康降度”的调查活动,根据近视程度的不同将学生分为A、B、C、D、E五类,其中A表示视力良好、B表示轻度近视(300度以下)、C表示中度近视(300度~600度)、D表示高度近视(600度~900度)、E表示超高度近视(900度以上).学校根据调查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参与本次调查活动的学生有 人,
(2)求出C与E的人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3)求出超高度近视在扇形图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2、某校规定:学生的平时作业、期中练习、期末考试三项成绩分别按40%,20%,4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小亮的平时作业、期中练习、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依次为90分,92分,85分,小亮这学期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
3、一个中学礼仪队的20名女队员的身高(单位:cm)如图所示,你能大致估计出队员的平均身高吗?能用一种简便的方法计算这些队员的平均身高吗?
4、体育老师对七年级男生进行引体向上测验,以做7个为标准,超过的个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个数用负数表示,下表是第四小组7名男生的成绩记录:
姓名 | 小明 | 小彬 | 小亮 | 小山 | 小强 | 小刚 | 小飞 |
与标准个数的差值 | 2 | -1 | 0 | 3 | -2 | -3 | 1 |
(1)将上表中各人与标准个数的差值按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
(2)成绩最差的是谁?他与最好成绩相差多少?
(3)平均每人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
5、为响应“双减”政策,老师们都精心设计每天的作业,兴华学校调查了部分学生每天完成作业所用时间,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抽查学生完成作业所用时间的众数是______;
(3)求所有被抽查学生完成作业所用的平均时间.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解析】
【分析】
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进行判断.
【详解】
解:.对全国中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查,适合抽样调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了解重庆市八年级学生身高情况,适合抽样调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调查人们垃圾分类的意识,适合抽样调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对“天舟三号”货运飞船零部件的调查,适合普查,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2、A
【解析】
【分析】
根据两个扇形统计图,只能得到两个班级男女生比例的大小,无法确定男生和女生的具体人数,由此即可得.
【详解】
解:∵两个班的人数不知道,
∴无法确定每个班的男生和女生的具体人数,
∴六(2)班女生人数一定比六(1)班多不合理,
故选:A.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从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理解题意,掌握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3、D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可判断A;根据众数的定义,可判断B;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可判断C;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可判断D.
【详解】
解:A、每月阅读数量的平均数是,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众数是,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数据,中位数是,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折线统计图看出每月阅读量超过的有个月,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注意求中位数先将该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确定中位数: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则中间的一个数即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则最中间的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即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4、C
【解析】
【分析】
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本题总体是3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个体是这次考试中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样本是抽取的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样本容量是1000.
【详解】
解:①、②两个说法指的是考生而不是考生的成绩,故①、②两个说法不对,④指的是考生的成绩,故④对.③用样本的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是抽样调查的核心,故③对.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在本题中解题关键是注意总体、样本都是指考生的成绩,而不是考生.
5、C
【解析】
【分析】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和题意,可以得到的值,本题得以解决.
【详解】
解:由统计图可知,前3次的中位数是3,
第4次买的西瓜单价是元千克,这四个单价的中位数恰好也是众数,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6、C
【解析】
【分析】
利用平均数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这五天的最低温度的平均值是.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平均数公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7、A
【解析】
【分析】
根据总体的定义:表示考察的全体对象;样本的定义:按照一定的抽样规则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个体的定义:总体中每个成员成为个体,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A、这600名学生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50名学生的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每个学生的成绩是个体,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样本容量是50,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样本,总体,个体和样本容量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知相关定义.
8、B
【解析】
【分析】
根据直方图即可求解.
【详解】
由图可得森林覆盖率低于的区县有新津县、青白江,共2个
故选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统计图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直方图找到森林覆盖率低于的区县,进而求解.
9、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由中位数的概念,即最中间一个或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可知15人成绩的中位数是第8名的成绩.参赛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比较即可.
【详解】
解:由于总共有15个人,第8位选手的成绩是中位数,要判断是否进入前8名,故应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
10、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要使“该班获得奖励最多的一位同学”获奖最多,则让剩下的人中的一人获奖最多,其余获奖最少,只获一项奖励,用总奖励减去各部分的奖励即可得获奖最多的人的项目个数.
【详解】
解:根据题意,要使“该班获得奖励最多的一位同学”获奖最多,则让剩下的人中的一人获奖最多,其余人获奖最少,只获一项奖励,则获奖最多的人获奖项目为:
项.
故选:C.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数据的整理、处理,理解题意,理清在什么情况下获奖最多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
1、97
【解析】
【分析】
先求出三科的平均分,根据平均数的含义求出三科的总分,减去语文,数学两科分数即可求解.
【详解】
解:(176÷2+3)×3-176
=(88+3)×3-176
=91×3-176
=273-176
=97(分).
答:小明的外语成绩是97分.
故答案为:97.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本题的难点是求出三科的平均分和三科的总分.
2、 加权平均数 权
【解析】
【分析】
利用加权平均数的相关定义,即可作答.
【详解】
解: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可得:n个数的平均数为
对应地叫做这些数据的加权平均数,对应的f1,f2,…,fk叫做权,
故答案为:,加权平均数,权.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相关概念,熟练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是求解该题的关键.
3、 64 C 80
【解析】
【分析】
(1)根据直方图将所有小组的频数相加即可求得抽查的人数;
(2)用80及80分以上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得结果;
(3)根据总人数结合每一小组的人数确定中位数的位置即可;
(4)用总人数乘以A等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详解】
解:(1)抽取的作文数量为:;
故答案为:64;
(2);
故答案为:;
(3)∵共本,
∴中位数应是第和人的平均数;
∵和人均落在组,
∴中位数落在组;
故答案为:C;
(4)(名).
故答案为:80.
【点睛】
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及用样本估计总体、中位数的知识,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结合统计图或直方图并从中进一步整理出进一-步解题的有关信息.
4、5h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的意义(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众数)可得答案.
【详解】
解: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5h,共出现3次,
所以众数是5h,
故答案为:5h.
【点睛】
本题考查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5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处在中间的数或者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解: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3、4、4、5、5、6、8,
最中间的数是5,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熟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1)600;(2)150,12,补全条形统计图见解析;(3)
【解析】
【分析】
(1)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由B类别的人数和所占比即可求出总人数;
(2)用总人数乘以C类别的所占比即可得出C类别的人数,用总人数减去A、B、C、D的人数即可得出E类别人数,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
(3)求出E类别的所占比,再乘以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由题可知:参与本次调查活动的学生有(人),
故答案为:600;
(2)C类别的人数为(人),
E类别的人数为(人),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
(3)超高度近视在扇形图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点睛】
本题考查统计知识,根据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所给出的条件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2、88.4分
【解析】
【分析】
小亮这学期总评成绩是平时作业、期中练习、期末考试的成绩与其对应百分比的乘积之和.
【详解】
解:根据题意,小亮这学期总评成绩为:
(分).
答:小亮这学期总评成绩为88.4分.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解答是解题关键.
3、170cm,见解析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点的大致分布发现在170cm这条线上有5个点,其余点在这条直线上、下两侧,且点数基本相同即可大致估计出队员的平均身高;将图中数据汇总至表格中,再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求解即可.
【详解】
解:队员的平均身高大致为170cm,因为170cm这条线上有5个点,其余点在这条直线上、下两侧,且点数基本相同;
根据统计图得到20名女队员的身高为:
身高/cm | 165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人数 | 1 | 2 | 2 | 2 | 5 | 3 | 2 | 2 | 1 |
故队员的平均身高为:
cm.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中获取相应的数据,再进行求解.
4、(1)-3<-2<-1<0<1<2<3;(2)小刚成绩最差,他与最好成绩相差 6个;(3)平均每人做了7个引体向上
【解析】
【分析】
(1)将各人与标准个数的差值按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即可;
(2)根据表格可知小刚成绩最差,他与最好成绩相差 3-(-3)= 6个;
(3)计算出每个人做的引体向上的个数后相加,求平均数即可.
【详解】
解:(1)-3<-2<-1<0<1<2<3;
(2)3-(-3)= 6,
小刚成绩最差,他与最好成绩相差 6个;
(3),
平均每人做了7个引体向上.
【点睛】
本题考查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求平均数,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并熟练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5、(1)见解析;(2);(3)小时
【解析】
【分析】
(1)根据每天完成作业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小时的占30%,共30人,即可求得总人数;根据总数减去其他三项即可求得每天完成作业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的人数进而补充条形统计图;
(2)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完成作业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的人数最多;
(3)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求得100个完成作业所用时间的平均数
【详解】
(1)总人数为:(人);
每天完成作业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的人数为:(人)
补充条形统计图如下:
(2)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完成作业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的人数最多,故学生每天完成作业所用的平均时间的众数为1.5,
(3)被抽查学生完成作业所用的平均时间为小时
【点睛】
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信息关联,求众数、平均数,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为了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19页。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果店内的5个苹果,其质量,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有一组数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