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考试卷(完美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836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考试卷(完美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836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考试卷(完美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836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考试卷(完美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考试卷(完美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考试卷(完美版)(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下列古诗句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沉舟侧畔千帆过,一石激起千层浪 B.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D.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2、下列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燃放烟花 C.高压锅炉爆炸 D.玻璃破碎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量取9.5mL液体C.取用粉末固体 D.点燃酒精灯4、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剩饭变馊 B.冰块融化 C.芝麻磨粉 D.橙子榨汁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醋 B.蜡烛燃烧 C.滤纸折叠 D.食物腐烂6、下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量9.5mL液体 B.两人合作滴加液体C.放置试管 D.说明气密性良好8、下列成语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是A.火上浇油 B.百炼成钢 C.滴水成冰 D.杯水车薪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某化学小组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填“大”或“小”)。(2)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由此可知、蜡烛的_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温度最高;(3)为了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同学们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却发现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固体,下列同学的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B.请教老师,了解生成黑色固体的原因C.上网查蜡烛资料,探究黑色物质组成 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2、向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______色沉淀;向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试管中冒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______(填物质名称)这些变化中______(填“有”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3、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_。(2)通过对蜡烛燃烧的观察,你认为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类型是_________。4、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__里;取用时,瓶塞应________放在实验台上,目的是防止________,然后试剂瓶口与试管口要________,将液体缓缓倒入试管中。5、如下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标号和名称填在横线上。(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_______;(2)少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________;(3)溶解溶质或是进行较多溶液反应时,需要用_________;(4)量取液体时,需要用_______;(5)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用________和_______。6、如下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3)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___。(4)少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___________。(5)溶解溶质或者进行较多溶液的反应时,需要用___________。(6)量取液体时,需要用___________。7、请仔细观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1)改正实验A中的错误 ___________。(2)实验B的后果 ___________。(3)C实验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仪器后要先 ___________。8、请写出下述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1)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___________。(2)给盛有液体体积超过1/3的试管加热___________。(3)不垫石棉网,把烧杯放在铁圈上直接加热___________。(4)用外壁附水的试管盛固体加热___________。9、某同学做加热某固体的实验,实验结束,发现试管炸裂,请分析造成此后果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至少答三条)10、托盘天平的使用:(1)实验室需要一定量食盐,称量前,首先将___________移到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处,然后检查___________,如果指针向左偏转,应_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称量时,应先___________(填“加砝码”、“加食盐”、“移游码” 下同)再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直到天平再次平衡。如果在称量的过程中,指针向右偏转,应___________ ,直到天平再次平衡。如果操作时如上图所示,则称得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____。(2)称量一未知质量的烧杯,现用“↓”表示向托盘增加砝码,用“↑”表示从托盘上减少砝码,请用“↓”和“↑”在下表中表示你的称量过程,并在下图中用“ ”表示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称量结果:烧杯的质量为62.7g)。砝码(g)5020105取用情况 三、实验探究(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跟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提出问题)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猜想假设)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实验探究)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一支作对照,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实验结果)食盐质量/g00.10.50.70.91.0燃烧时间/min101518232527燃烧稳定性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易灭极易灭(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1)_______(2)_______。(实验反思)(3)为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你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4)明确探究的目的:该实验的探究目的是_______。(5)确定唯一变量:该对比实验变量是_______。(6)分析测量对象:该实验测量对象有两个,①_______、②_______。(7)分析唯一变量对测量目标的影响趋势,得出实验结论。2、某化学兴趣小组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黑色物质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烟灰乙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丙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既有烟灰又有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查阅资料)(1)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铜片变黑推知_________(填甲、乙、丙)的错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现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有关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取下胶塞前的现象: _______取下胶塞后的现象: _______乙的猜想正确(反思拓展)(1)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了__________的干扰。(2)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3)通过对黑色物质来源的探究,写出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呼出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一:定性比较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设计实验)为了证实这个问题,该小组设计了用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1)锥形瓶甲和乙中盛放等量的足量的______。某同学吸气时应将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连续数次吸气后,观察到甲瓶无明显现象。该同学呼气时,调整活塞A和B,再进行连续数次呼气操作。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乙瓶中液体变浑浊,则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要大些。(2)将锥形瓶甲和乙中改为盛放适量的浓硫酸,连续数次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实验步骤与(1)相同,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反思交流)(3)丙瓶的作用是______。探究二:定量测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设计实验)为了证实这个问题,该小组又设计了用如图甲的装置进行实验:(4)先检查装置(图甲)的气密性,在集气瓶中装入VmL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以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呼出的气体,连接装置。打开弹簧夹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mL。实验测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为______(用V、V1表示)mL。(探究三)定量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如图乙所示,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袋内含空气),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丙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回答:(5)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_(填“X”“Y”或“Z”)。(6)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4、如图1是某泡打粉的部分说明,它是西点膨大剂的一种,经常用于蛋糕及西饼的制作,化学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发现并提出问题)泡打粉如何能使面食膨胀松软?(查阅资料)(1)面食的疏松多孔主要是因为制作过程中产生了气体;(2)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是白色粉末状晶体,能溶于水,受热易分解。(3)碳酸钙不溶于水,与小苏打不反应,900℃以上才能分解以上信息属于小苏打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属于小苏打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猜想与假设)根据使用说明,小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①_______。②泡打粉在受热时能产生气体使面团膨胀松软。(设计并进行实验)(1)小明取少量泡打粉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①,请把猜想①补充完整。(2)小聪为探究猜想②,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定量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珠,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经验证为碳酸钠,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解释与结论)该泡打粉使面食膨胀松软的原因是_______,因此该泡打粉烘焙加热使用效果最佳。(反思与交流)为什么实验(2)中小聪只取小苏打而不取碳酸钙?(仪器的洗涤与整理)最后清洗试管时,发现试管a破裂,则可能的原因是___(写一条即可)。5、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一根小木条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如图所示)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在_________处的木条烧得最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_,迅速取下烧杯向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发现________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6、如图1是某泡打粉的部分说明,它是西点膨大剂的一种,经常用于蛋糕及西饼的制作,化学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发现并提出问题)泡打粉如何能使面食膨胀松软?(查阅资料)(1)面食的疏松多孔主要是因为制作过程中产生了气体;(2)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是白色粉末状晶体,能溶于水,受热易分解。(3)碳酸钙不溶于水,与小苏打不反应,900℃以上才能分解。以上信息属于小苏打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小苏打化学性质的是______。(猜想与假设)根据使用说明,小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①______。②泡打粉在受热时能产生气体使面团膨胀松软。(设计并进行实验)(1)小明取少量泡打粉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①,请把猜想①补充完整。(2)小聪为探究猜想②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实验前应首先检查______,小聪取一定量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珠,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经验证为碳酸钠,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解释与结论)该泡打粉使面食膨胀松软的原因是______,因此该泡打粉烘焙加热使用效果最佳。(反思与交流)为什么实验(2)中小聪只取小苏打而不取碳酸钙?______。(仪器的洗涤与整理)最后清洗试管时,清洗干净的标志是______。实验后,发现试管a破裂,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一条即可)。7、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问题)发光发热现象是化学变化的标志之一,如碳,铁和石蜡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就伴随发光发热现象,那么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实验)为了找到有说明力的证据,某同学找来蜡烛并与白炽灯做了下列对比实验。请完成下表中有关内容的填写:蜡烛燃烧和白炽灯内钨丝通电时变化情况的比较: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1)点燃蜡烛,分别用干冷烧杯和沾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约1min~2min后,再吹灭蜡烛。①干冷烧杯内壁出现______。②用手触摸烧杯壁,有______感觉。③石灰水变______。①蜡烛燃烧时有光和热放出。②蜡烛燃烧时有______和______生成,因此发生的是______变化。(2)观察白炽灯内钨丝的色和状态,然后通电。观察现象,约1min~2min后,停止通电,比较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是否变化。①钨丝是银白色的固体。②通电后灯泡发出白光,用手靠近灯泡,有灼热的感觉。③停止通电后,钨丝颜色和状态______变化(填“有”或“没有”)。①钨丝通电时也有光和热放出。②通电前后,钨丝本身_____发生变化(填“有”或“没有”),因此发生的是______变化。(问题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探究)(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填序号)。(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因为_________。8、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一次探究。(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进行实验)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______Ⅱ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______焰心处有可燃性物质Ⅲ______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1)实验Ⅰ得到的结论是______。(2)补全实验Ⅱ的实验现象______。(3)实验Ⅲ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结论与反思)(4)蜡烛燃烧为______变化。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一例说明______。(5)实验Ⅲ是该小组同学对如图2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如图2所示实验相比,实验Ⅲ的优点是______。9、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有些物质(如铁丝)燃烧没有火焰,有些物质(如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冋学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相关问题:(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据查阅资料可知:蜡烛是一种混合物,在50~70%时熔化,在300~550℃时气化,蜡烛燃烧时的温度约为600℃,据此判断,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蜡烛受热后气化产生的蜡烛蒸气。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2)探究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没有火焰产生?(查阅资料)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的温度(℃)铁15352750约1800钠97.8883约1400请结合探究一与上表中的数据,简要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产生的原因:______。由此推测:钠在氧气中燃烧时,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3)拓展思考: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火焰产生。但生活中发现,冬天用木炭烤火取暖时木炭燃烧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考试卷完美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考试卷【通用】,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考试卷最新,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