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1.结合现实中的例子,理解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2.运用资料,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3.结合实例,描述城乡景观特点,说明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4.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探究:阅读教材P36,回答以下问题。1. 分析库伯佩迪的气候特点,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澳大利亚的库伯佩迪地处澳大利亚的南部内陆,维多利亚大沙漠东南部边缘,纬度较低,夏季受亚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到来自内陆地区东北信风的影响,全年高温少雨。
探究:阅读教材P36,回答以下问题。2. 说一说库伯佩迪的地下民居特点。
库伯佩迪的民居依山崖开挖修建,全部建在地下;与外部联系的门窗开口较小,内部宽敞;功能设施齐全,建筑功能多样。
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资源风水、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诸如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中州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湖湘文化、蜀文化、巴文化、徽文化、赣文化、闽文化……
1.地域文化(1)概念: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表现形式: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3)特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不断发展变化,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城乡景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3.城乡景观的相互关系:①各大洲,各地区,城乡景观均存在显著差异;②地域文化 城乡建设
一 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以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多为坐北朝南,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1.北京的四合院是如何体现“合”字内涵的?2.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体现了中国人的什么性格特征?
1.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2.体现了中国人性格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也体现了正统、严谨、尊卑有序的特点。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以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多为坐北朝南,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3.试从北京气候的角度入手,分析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形成原因。
3.北京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多风沙,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可保温防寒避风沙,向阳使冬季采光多。
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向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1)简述山西省形成“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节水意识的主要自然原因。(2)根据当地建筑特征推断山西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1)山西位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少,水资源稀缺。(2)冬季寒冷,多大风,降水少。
文化具有地域性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所创造的,具有显著特色的文化。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不同自然环境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得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城市和乡村各具特色的景观是在各自的地域文化孕育下形成的,所以我们能够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及其影响。如:上海外滩,一段长约1500米的江边大道,汇集了50多座风格各异的中西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这里是上海这座城市中西文化交融的见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二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1)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2)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因纽特人生活在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冰雪常年不化,就地取材建造冰屋居住。
傣家人生活在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区,屋顶人字脊,便于排水,二层高架,防潮、防虫,取竹建造竹楼。
土耳其岩熔台地广泛,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当地人们因地制宜依山势建洞穴居住。
山西降水较少,人们为了获得和保存更多的雨水,屋脊向院内倾斜,称为“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国自古有“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生儿育女”的传统,但在云南却出现了“娃娃出门男人带”的奇怪现象。颇具历史渊源和哈尼族特色的“木刻分水”:在一股山泉或沟渠的灌溉面积内,由这一面积内的田主,根据各自梯田的数量共同协商、规定其用水量,然后按泉水流经的先后,在流水入田处,横放一块刻有一定水量的木槽,水经木槽流入各家梯田。这种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下图为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1.云南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说明了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主要由森林、村寨、梯田和河流四部分组成。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1.为什么云南“娃娃出门男人带”?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2.美丽乡村哈尼村落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该地区流传下来的古代分水制度体现了怎样的地域文化?
活动:阅读教材P40,回答以下问题。观察图中民居,讨论他们有什么特色?这些民居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反映了什么样的地域文化?
湘西吊脚楼:依山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该地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吊脚楼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陕北窑洞:用石头或者砖头砌,窑洞上面覆盖厚厚的夯实的黄土,依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印度尼西亚巴塔克式房屋:气候湿热,雨量大,气温高。当地的民居适应气候的特点,把底层架空以利通风散热,以重木及棕榈建造,用木构架楔榫连接,坡顶的山墙两端可以通风,山墙上作彩色编织的调席盖和竹篾。
英国乡土民居:英国降水较多,乡土民居以乡村式的茅草农舍为代表,屋顶坡度较大。
肯尼亚茅草屋:草原面积广大,草屋的建筑充分考虑了就地取材的原则。
伊朗风塔:气候酷热,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这些民居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施艺而建造,体现了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429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课内容课件ppt</a>,共4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pptx、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质课件ppt,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下的世界是这样的,什么是地域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