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无锡景教学设计
展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通过学习江南民歌,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从视觉、听觉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听唱法、对比法体验江南民歌的韵味,用娇柔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音乐的特点,用歌声表现歌曲的基本风格和特点。体会装饰音、衬词、方言、下行的旋律进行对表现歌曲风格的作用。初步认识五声调式。
2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心理、生理日渐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加强。对知识的获取范围扩大。在音乐上不局限于流行音乐的赏析,对民族民间音乐也有所热衷。本课是让学生通过音乐了解江南美景——无锡,了解江南小调的柔美韵律,了解方言色彩浓厚的民间小调所带有的韵味,进而增强对博大民族音乐的崇敬之情,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
3重点难点
体验歌曲委婉、细腻、柔美的风格特点。
装饰音的演唱技巧、一字多音的演唱。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一、播放MTV《太湖美》,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
1、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很美的歌曲,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①、这首歌曲属于我们国家哪个地方的歌?
②、歌曲有着怎样的音乐风格?
课件提示:①、北方地区的音乐还是江南地区的音乐?
②、音乐是委婉、细腻、柔美的?粗犷、豪放的?
2、师:有一座城市被益为“太湖明珠”,它就是江苏省无锡市,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歌曲《无锡景》,领略无锡那里独特的风光景致和充满浓郁地方色彩的民歌。
活动2【活动】二、完整聆听歌曲《无锡景》,感受民歌的韵味。
1、师:首先让我们以视听结合方式来欣赏歌曲《无锡景》,看看画面中都介绍了无锡的哪些美景和特产?《无锡景》这首歌曲又有着怎样独特的韵味?
再次聆听,感受歌曲中的方言和衬词。
师总结:方言和衬词使歌曲增添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方言和衬词也是民歌中重要的创作特点之一。
对比《无锡景》《太湖美》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生:相同——都具有委婉、细腻、柔美的风格特点.
不同——《太湖美》不带有方言。
师总结:《无锡景》是一首传统民歌,早在清朝末就已经流传于江南一带了。民歌是人们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它有着民歌的一些地方特征,譬如加入了方言,衬词等;而《太湖美》是在传统民歌基础上由个人创作而形成的艺术歌曲,它不是在人们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中产生的,有很多人把这类歌曲称为新民歌。
活动3【活动】学习歌曲《无锡景》。
1、学习旋律。
①、师:旋律中有哪些特殊的标记吗?(波音、倚音……)装饰音起到什么作用呢?让我们在演唱中慢慢体会。
②、重点学习指导:上波音、前倚音、连音线、切分音的演唱。
③、师:大家觉得旋律中的这些装饰音起到什么作用呢?没有装饰音会怎样?
生:装饰音体现江南民歌娇柔甜美的韵味。
2、初步认识五声调式。
①、再来演唱旋律,感受旋律中最主要的音是哪个音,整个旋律是由哪些音构成的?
师:“1”音在旋律中出现的最多,结束音也是“1”。
旋律是由“1 2 3 5 6” 音构成 ,没有“4”和“7”,这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特有的五声调式,也称民族调式。
②、师总结:五声调式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五个音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叫:1 2 3 5 6(宫 商 角 微 羽)《无锡景》这首歌曲的主音是“1”,我们就可以称它“五声宫调式”。
3、填词演唱。
①、师:歌曲是委婉、细腻、柔美的江南小调,我们应该用什么声音去演唱才能把这种细腻、柔美的特点表现出来?
生:亲切、甜美地。
②、设计演唱形式:女声领唱、男声领唱、齐唱
③、给予评价。
4、体会旋律进行方式对表现歌曲的作用。
①、师:歌曲共有几个乐句构成的?
②、 师:四个乐句正好具备了我国民族音乐中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
师:大家观察,每个乐句的尾音都落在哪些音上?
生:“1 5 3 1”。
师:这几个音的进行方式是怎样的?(趋于下行)
③、师:旋律中有几处小节出现了一样的节奏?我们试着唱一唱。
师:我们可以称他们为“音串”,这些“音串”有什么特点吗?
(趋于下行的旋律)
师总结:趋于下行的乐句,趋于下行的“音串”就像江南的小河从上游向下游流进。这种趋于下行的旋律进行方式也是这首歌曲的特点之一,也突显出了歌曲委婉、细腻、柔美的风格特点。
活动4【活动】聆听方言版《无锡景》。
1、师:这首《无锡景〉早在清末就已经流行于江南一带了,民歌是不断的演变和发展的,现在让我们来听听最初的,方言版的《无锡景》有着怎样的韵味?
2、师总结:地方民歌的产生和当地剧种也有很大关系。
活动5【活动】拓展知识:民歌产生的原因。
1、师:这首《无锡景》是一首江苏民歌,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呢?
2、共同演唱《茉莉花》
3、师:《茉莉花》和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无锡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委婉、细腻、柔美。
4、师:江南的民歌大多有委婉、细腻、柔美的特点,那么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呢?与什么有关呢?
生:与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江南多平原、湖泊、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与独特的气候环境有关。江南多温暖、潮湿,四季分明;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造成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性格变得温柔细致了,所以流传在这里的民歌也就委婉、动听。
活动6【活动】师总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歌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地区一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民歌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中,无锡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么今日的无锡是什么样子呢,还是让我们在音乐中体会吧。
最后在聆听歌曲《无锡是个好地方》,结束本课。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无锡景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音版七年级下册无锡景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音乐七年级下册无锡景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音乐七年级下册无锡景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七年级下册无锡景教案: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无锡景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