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1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内阅读和类文阅读真题名师汇编(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内阅读和类文阅读真题名师汇编(含答案),共23页。
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课内外阅读名师汇编(14.文言文二则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6.表里的生物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第一部分 课内阅读 14.文言文二则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一)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一心以为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 。1.把小古文补充完整。(2.5分)2.请你分别用一个成语形容学弈的两个人: 、 。(2分)3.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文中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2分).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图说明什么道理?(2分) . 。5.为是其智弗若与?(3分)(1)句中“为”的意思是 ,“智”的意思是 。(2)“为是其智弗若与?”的意思是 。(3)这句话的断句为: 。(用“/”标出) (二)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1)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以为有鸿鹄将至( ) 使弈秋诲二人弈( ) (4)思援弓缴而射之 ( ) 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使弈秋诲二人弈。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同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2分). 。5.《学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 (三)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①两小儿辩斗 ( )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③孔子不能决也 ( ) (2)“翻译:孰为汝多知乎?. .(3)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 (四)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1.《两小儿辩日》选自《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 、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 。 小孩儿给出的理由是 , 。3.“孔子不能决也”中“决”的意思是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的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 。”4.把小古文补充完整。5.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1)句中“汝”指的是 (谁),全句的意思是 .. 。 画线部分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孩子们的 。 (五)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故: 去: 日中: . 探汤: 决: 孰: 汝: .2.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2)孰为汝多知乎?. .3.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4.你读了这篇短文的感受是什么?.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片段,完成练习。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当然,( )、善于发问 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 )的人,给那些具有( )精神的人。1.“锲”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联系上下文说说“锲而不舍”的意思: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A.见微知著 B.锲而不舍 C.独立思考3.科学发现有“偶然的机遇”说明( )A.科学真理来自于偶然的灵感。 B.科学真理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科学真理很难寻求,并非人人都能得到。4.用“ ”把这段话中引用的名言画出来。5.语段中第二个“偶然的机遇”为什么要加引号?. .. 。6.能够抓住“偶然的机遇”的人应具有什么特点?. 。7.课文中的 、 、 都是能够抓住“偶然的机遇”的人。8.为什么说“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片段,完成练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真理。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竞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根据下面的释义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空。①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______________.②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______________.(2)选段第2自然段中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第二段中______这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要用“?”“!”,而不能用“问号、叹号”,因为这样写很形象。(3)选段第3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 .. 。三、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片段,完成练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真理。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 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竞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 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把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填入对应的横线上。(2)节选的这部分,是通过先概括写 ,再具体写了 。(3)“司空见惯”的意思是____。 下文中的什么原本是“司空见惯”?用横线在文中勾画出来。(4)划线句子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 .(5)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选文列举了哪几个事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6)课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思路展开。选文的事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共同点?. .. .(7)《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我们认识到:生活和学习中都要有 .. 的精神。(8)仿照课文写法,从下面观点中任选一个,用具体事例说明这个观点。 失败是成功之母 阅读有利于提高写作 玩也能玩出名堂. .. .. .. .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片段,完成练习。无独有偶。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1915年, 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 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1.选段出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是 ,这是一篇 文。(2分)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段话的内容。(4分). .. .3.文章主要运用了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写法论述道理。第二段在这个具体事例中,“问号”指的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又是什么? (4分). .. .16.表里的生物 一、阅读《表里的生物》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 )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①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③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1)在句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文中句子①是___________描写,句子②是___________描写,句子③是___________描写。(3)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是一个___________的孩子。从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观点的句子抄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表里的生物》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拔 拨)开,我的面前立即(显现 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 恐怕)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词。2.读选段第一句话,加点词语写出了“我” 、 的心情。生活中我也有过心跳加速的情形: .. 。3.用“ ”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4.用“ ”画出作者看到的表里的世界。5.对选段中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A.表现了“我”十分贪玩的特点。 B.表明“我”对表充满无限的好奇。C.说明“我”小时候是个天真的孩子。D.表达“我”对父亲的不满。6.读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1)当父亲第一次打开表盖时,“唯恐”一词表现了“我” 。(2)用“唯恐”一词写一个句子。 .. 。7.结合全文,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 一、阅读《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玛琪叹了口气,去上课了。她脑子里还在想着当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们上的那种老式学校。附近所有的孩子都到一处去上学,他们在校园里笑啊、喊啊,他们一起坐在课堂里上课;上完一天的课,就一块儿回家。他们学的功课都一样,这样,在做作业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互相帮助,有问题还可以互相讨论。 而且他们的老师是真人...... 机器老师正在屏幕上显现出这样的字::“我们把½和¼ 这两个分数加在一起──” 玛琪在想,在过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她想,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玛琪不喜欢家里的机器老师。 B.机器老师通过屏幕和学生交流。C.玛琪爷爷的爷爷小的时候,上的是老式学校D.玛琪很羡慕以前的老式学校,只因为以前学生的老师是真人。2.“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具体是指什么时候?. .3.“而且他们的老师是真人.....”这句话单独成段,体现了什么?. .4.根据选文内容,说说未来学校与现在学校相比各有什么优劣之处?. .. .二、阅读《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课文片段,完成练习。那天晚上,玛琪甚至把这件事记在自己的日记里了。在2155年5月17日这一天她写道:“今天,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 这是一本很旧的书。玛琪的爷爷有一次告诉过她,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的爷爷对他讲,曾经有那么一个时候,所有的故事都是印在纸上的。 他们翻着这本书,书页已经发黄,皱皱巴巴的。他们读到的字全都静止不动,不像他们通常在荧光屏上看到的那样,顺序移动。真是有趣极了,你说是不是?读到后面,再翻回来看前面的一页的,刚刚读过的那些字仍然停留在原地。 玛琪问:“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 “在我们家。”托米指了一下,可并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在顶楼上。”他又说。 “书里写的什么?” “学校。”1. 选文第一段中的“这件事”指的是哪一件事?. .2. 玛琪写日记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3. 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的“甚至”二字说明了什么?. .. .4. 结合选文第二、三自然段,说一说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这本书”的特点是什么?它上面的字和2155年在荧光屏上读到的字有什么区别?. .. .5. 从玛琪发出的“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书里写的什么?”这些疑问中可以看出什么?. .. .6. 你认为刊印在纸上的字好还是用荧光屏显示的字比较好,说说你的看法。. .. .三、阅读《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课文片段,完成练习。那天晚上,玛琪甚至把这件事记在日记里了。在 2155 年5 月17 日这一页,她写道:“今 天,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 这是一本很旧的书。玛琪的爷爷有一次告诉她,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的爷爷 曾经对他讲,有那么一个时候,所有的故事都是印在纸上的。 他们翻着这本书,书页已经发黄,皱皱巴巴的。书上的字全都静立不动,一点儿也不像 他们平常在荧光屏上看到的“书”那样,顺序移动。读到后面,再翻回来看前面的一页,刚 刚读过的那些字仍然停留在原地。 她问:“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 “在我们家,”他指了一下,可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在顶楼上。” 他又说道。 “书里写的什么?” “学校。” 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玛琪一向 讨厌学校,而且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憎恶它。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 验题,她一次比一次的糟。最后她的妈妈发愁地摇了摇头,把教学视察员找了来。 视察员把机器调好以后,拍拍她的脑袋,笑着对她妈妈说:“这不是小姑娘的错,琼斯 太太。我认为是这个机器里的地理部分调得太快了些,这种事是常有的。我把它调慢了,已 经适合于十岁孩子的水平了。说实在的,她总的学习情况够令人满意的了。”说着,他又拍 了拍玛琪的脑袋。 玛琪失望极了,她本来希望他们会把这个机器老师拿走。有一次,托米的老师就被搬走 了将近一个月之久,因为历史那部分的装置完全显示不出图像来了。 所以她对托米说:“怎么会有人写学校呢?” 托米用非常高傲的眼光瞧了她一眼:“傻瓜,那不是我们这种类型的学校,那是几百年前的一种老式学校。”接着他一字一顿说:“几世纪前。” 玛琪很难过。“嗯,我不知道古时候孩子们上什么样的学校。”她站到托米身后看了一 会儿那本书,说:“不管怎么说,他们总得有一个老师吧?” “当然,他们是有老师,可不是我们这样的老师。是一个真人!” “一个真人?真人怎么会是老师呢?” “是这样的,他只不过给孩子们讲讲课,留些作业,提提问题。” “真人可没那么聪明。” “当然聪明啦,我爸爸就和我的机器老师知道得一样多。” 玛琪不打算争吵下去,便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家里来教我功课。” 拖米大声尖笑。“你不知道的事太多了,玛琪。那些老师才不到你家里上课呢。他们有 一个专门的地方,所有的孩子都到那儿去上学。” “所有的孩子都学一样的功课吗?” “那当然,如果他们年龄一样的话。” “可我妈妈说,老师是需要随时调整的,这样才好适合他所教的每个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智力。另外,对每个孩子的教法也应该是不同的。” “他们那时候的做法可能和现在不一样。好了,如果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就干脆别读这本书。” “我没说我不喜欢。”玛琪急忙说。她很想知道那些有趣的学校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们还没看完一半,玛琪的妈妈就喊了起来:“玛琪!该上课了!” 玛琪叹了口气,去上课了。她脑子里还在想着当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们 上的那种老式学校。附近一带所有的孩子都到一处去上学,他们在校园里笑呀、闹呀,他们 一起坐在课堂里上课;上完一天的课,就一块儿回家。他们学的功课都一样,这样,做作业 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互相帮助,有问题还可以互相讨论。 而且他们的老师是真人…… 机器老师正在屏幕上显现出这样的字:“我们把½和¼ 这两个分数加在一起──” 玛琪在想,在过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她想,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1)阅读课文,完成表格。(2)文中托米找到一本旧课本,为什么称它为“真正的书”?. .(3)根据选文内容,概括玛琪“讨厌学校”的原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验,她一次比一次答得糟。. .(5)选文的倒数第三段说“而且他们的老师是真人……”在玛琪心中,老师是真人意味着什么呢?请你将省略号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6)玛琪在逐渐了解过去的上学方式过程中,情感态度有什么变化?最初提及旧书讲述“上学”内容时,有点儿 知道过去授课老师是人,表现出 ;觉得人不会那么聪明的,表现出 ;想知道那些好玩的学校的情况, ;觉得过去的那些孩子一定非常喜欢上课,表现出 。(7)选文的最后一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8)阅读全文后,你觉得作者要表达什么?. . 第二部分 类文阅读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5G来了!你准备好了吗2018年,我国多地开展5G试点。以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为特点的5G,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5G时代来临,普通用户将收获哪些红利,又需要做好什么准备?5G+上网,超快网速需设备升级,每秒传输10GB,相当于1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速度是4G网络的100倍……从4G到5G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意味着用户上网体验的大升级。用户可以轻松在手机上看高清电影,玩VR(虚拟现实)游戏更加流畅真实。铺设5G网络,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入。为了获得更快传输速率,需要建设数量更多、密度更大的5G基站。基站设备、天线选址建设、优化调试等方面,都需要比4G高得多的资本投入。对于用户来说,目前的主流手机均不支持5G,用户想“尝鲜”,先得换一台新手机。预计我国将在2019年下半年生产出第一批5G手机。想要升级换代,还得耐心等待。5G+出行,无人驾驶应安全第一。湖北一司机对无人驾驶技术既兴奋又忐忑。一方面,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把生命拱手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工智能,总是不太放心。今年3月,中国电信、中兴通讯、百度公司在雄安新区完成国内首个基于5G网络实况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测试。测试中,无人车转向、加速、刹车不在话下,未来,无人车还将针对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接受一系列测试。今年4 月,重庆宣布将建立基于分级自动驾驶的智慧交通及自动驾驶演示验证与示范平台。5月17日,工信部相关人士提出将在5G和车联网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5G+家居,还可以提升智慧生活家居体验。业内人士指出,5G网络地址数量大,允许每个人都拥有很多台物联网设备,5G网络的功耗又相对较低,能保障较长的续航时间,加之网络延迟小、出错概率小,因此为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有网友担心,到了5G时代,很多智能家居由手机操控。如果发生手机丢失、手机信息泄露,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1.下列关于5G网络特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高速率、高可靠、高延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B.低速率、高可靠、低延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C.高速率、高可靠、低延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D.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 超大数量终端网络2.5G网络比4G网络投入资本高得多的原因是( )(2分)A.超快网速需要设备升级 B.网络的功耗相对较高C.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人 D.主流手机还不支持5G3.下列不属于5G时代用户福利的一项是( )(2分)A.上网网速更快 B.手机升级换代快C.可以实现无人驾驶 D.提升智慧生活家居体验4.“每秒传输10GB,相当于1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速度是4G网络的100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2分)A.列数字、作比较 B.作比较、举例子C.列数字、打比方. D.打比方、举例子5.作者以“5G时代来临, 普通用户将收获哪些红利,又需要做好什么准备”这一问题作为开头,其目的是( )(2 分)A.介绍背景,引出下文 B.设置悬念,引出下文C.增强趣味,总结全文 D.点明主旨,概括内容6.“预计我国将在2019年下半年生产出第一批5G手机”中“预计”一词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2分). . . . 7.5G时代来临,无人驾驶出行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你支持哪种观点呢?请联系短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 . . . . .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 钻石的品格钻石,我们都知道它是天然矿物中硬度最高的物质。为此,有一段时间我就想,不知道是怎样特别的结构,使它如此坚硬和神奇。 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查了一下钻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这才知道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碳,它是宝石中(唯 维)一由单一元素组 成的,属等轴晶系。简单地说,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相反,其他材料都达不到这样的纯度。也正因为这样,钻石才有了其他物质所没有的硬度。 那么,接着就又有一个问题了,靠什么来切割打磨如此坚硬的物质呢?答案让我感到很意外:靠另一颗钻石。想想也对,如此坚硬的物质,也只有靠自己来打磨自己了。正如有人说过的一句话一样:钻石自己敲打自己,是为了更完美。也正因为这样,钻石才会拥有坚硬的外表和鲜美的色(采 彩),也才 会让世人喜爱。 其实,这正是钻石的品格。钻石的形成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它深埋于地下,经过多少年高温、高压慢慢变化,最后在某一时刻随火山熔岩喷涌而出,又被泥沙夹带,接受风吹雨淋的考验,又经过多少年,才可能有幸被识货的人发现,才有可能变成一块儿真.正的钻石毛料,再经过慢慢地加工、打磨,才能渐渐地显现出光彩华美的一面。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既有长久深埋的寂寞,又有无人赏识的孤独,更有最后加工过程中经受的种种痛苦和忍受。也正因为这一切,最终钻石才成为一颗真正的钻石,实现自已的价值。 做人也是一样的,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是我们许多人只看到了别人成功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别人经受磨(练 炼)的一面。 一个人如果有了钻石一样的品格,能吃苦,不怕吃苦,靠自己打磨自己,只要能坚持下来,也许某一天你的光环会被更多的人发现,也会被更多的人赏识。只是,我们现在的许多人,总是羡(幕 慕)钻石的完美和价值,却不知道学习钻石的优秀品质。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该多一些钻石的品质。1.请用“\”将括号内不合适的字划去。(2分)2.钻石的化学成分是 。钻石具有 、 等品格。(3分)3.钻石是一种怎样的物质?请用文中的话对它作一个适当的解释: .. 。(2分)4.钻石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深埋于地下→ →喷涌而出→ →被人发现→ 。(3分)5.在钻石漫长的形成过程中,要经历哪些艰难困苦? (2分). . . . 6.阅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3分). . . .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科学发现的几点体会(10分) 1965年,我在德国进行了一项重复实验。在美国,所有的人都认为不应该再做这C个实验,因为已经有一流的专家做过,并且得出了结论。,1966年,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做这个实验,得出了新的结论。我的第一个体会就是: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20世纪70年代,我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设想,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实验室都不愿做这个实验,认为是不可能成功的。当完成这个实验时,我们有了新的发现。所以,我的第二个体会是:对于自己应该有信心,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 在加速器实验发展史上,过去50年里面,尽管我们为了获得经费,要写申请报告书,设定一个目标,说服政府的人投钱做加速器实验,可是往往实际的发现跟原来的目标根本没有关系。所以,我的第三个体会就是: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兴趣,不能因为别人反对你就停止。而且,对意外的现象要有充分的准备。1.这篇文章的作者丁肇中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荣获 。(2分)2.短文第1自然段中“所有的人都认为不应该再做这个实验”的原因是 。第2自然段“几乎所有的著名实验室都不愿做这个实验”的原因是 。(2分)3.短文中,作者介绍了他在科学研究中的哪几点体会?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2分)4.“实验”二字贯穿短文,这反映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分)5.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分) 答案见下一页答案第一部分 课内阅读一(一)1.专心致志 听之 有鸿鹄将至 弗若之矣 非然也2.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3.因为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人专心致志,一个人三心二意,所以效果不同。4.说明做一件事要专心致志,才能做得好,切不可三心二意。5. (1)因为 智力 (2)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3)为是/其智/弗若与?(二)1.全国 将要到来 教导 拉 2.使/弈秋/诲/二人弈3.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4.因为两个人的学习态度完全不同,一个人 专心致志,一个人 三心二意 ,所以他们的学习效果大不相同。5.《学弈》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三)(1)①争辩、争论②距离③判断(2)是谁说你智慧多呢?(3)示例: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四)1.列子•汤问 教育家 思想家2.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 离人近,正午的时候离人远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3.判断 实事求是 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5(1)孔子 两个小孩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2)反问 率真可爱(五)1.原因,缘故。距离。正午。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 裁决,判断。 谁,哪个。你。2.(1)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2)谁说你懂得很多啊?3.一个小孩的观点: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依据:离人近的大,而远的小。另一个小孩的观点: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远,而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依据:距离人近时热,而距离人远时凉。. 。4.示例:学习是无止境的,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敢于发问,大胆质疑。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1. 金字旁 Q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文中指不断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精神 2.ACB 3.B 4.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说明这些科学领域的发现表面上看起来是偶然的,实际上偶然背后有它的必然性,它们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6.善于独立思考、有锲而不舍的精神。7.波义耳 魏格纳 阿瑟林斯基 8.因为那些找到真理的人都是从身边平常的事情中发现的。9.要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意思对即可)二、(1)①司空见惯 ②追根求源; (2)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真理; 拉直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4)只有敏锐地发现问题,并且坚持不懈地思考,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三、(1)pǔ;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3)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紫罗兰中有--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4)发现问题,是不断追问 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 发现了真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与做梦有关;(6)选文的事例是按照”提出观点--论证观点--重申观点"顺序写的。共同点:都是首先提出观点,然后论证观点。(7)锲而不舍;(8)我选择观点:失败是成功之母。美国总统林肯,他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 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四、1.叶永烈 议论2.魏格纳通过偶然观察到地图上的海岸线可以重合后,搜集证据,得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奥地利医生在儿子睡觉时,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于是他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在做梦的结论。3.“问号”是奧地利医生在儿子睡觉时,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指奥地利医生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由此发现的真理是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在做梦。16.表里的生物 一、(1)因此 不但 还 (2)语言 动作 心理活动(3)因为我对他的表产生了神秘感,很想研究一番。(4)好奇心特别强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二、1.拨 呈现 唯恐 2.喜悦 激动 马上就要轮到我上台演讲了,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我不停地问自己:上台后会不会忘记要演讲的内容?会不会.....我的心莫名地加速跳动着 3.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5.BC 6.(1)对表里的美丽世界的好奇与喜爱 (2)我快步走进教室,唯恐迟到了。7.“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 一、1.D 2.当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他们上那种老式的学校的时候。3.体现了玛琪渴望自己的老师是真人而不是机器人。4.示例:未来的老师是机器人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但缺乏乐趣。现在的老师是真人,一对多,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去进行测试和教育。二、1. 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2. 2155年5月17日3. “甚至”说明玛琪对“发现真正的书”这件事的重视。4. 很旧,书页发黄,皱皱巴巴的。书上的字全部静止不动,读到后面再翻回去看,之前读过的字还在,荧光屏上的字是顺序移动的。5. 可以看出玛琪对“这本书”的喜爱和好奇。6. 我认为印在纸上的字比较好,因为纸上的字一直静止不动,便于学生回顾复习时翻看,记忆视觉感也比较舒适,荧光屏上的字看得时间长一点就会让眼睛不舒服,影响学习效率。(答案不唯一)三、(2)因为这和他们平时接触的书完全不一样,玛琪所看的书都是电子书。她从爷爷的讲述中得知,只有把故事印在纸上的书,才算真正的书。(3)因为教学的机器黑乎乎的,又大又丑;荧光屏上没完没了地提问题;她总是要用那种打孔文字像编程序似的把作业和答卷写出来插到槽口上去。(4)“一次又一次”写出机器人老师上课的枯燥,而“一次比一次”则突出了她对学习的厌烦与无奈。(5)示例:而且他们的老师是真人,不会永远对着一张固定的荧光屏,真人老师有表情,也有感情,可以自由地交流,而不是只能回答固定的问题;真人老师能看到学生的困难,能调整讲题的难度,不会用统- -的标准要求我,一次又一次问我不会的问题.(6)不屑一顾诧异怀疑产生兴趣渴望和羡慕 (7)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8)科技高速发展,学校教学的方式会发生变化,但作者流露出一种深深的优虑:人机对话固然先进,但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我们应对现实和未来的学习,甚至教育本身进行反思。 第二部分 类文阅读一、1-5 DCBAB6.“预计我国将在2019年下半年生产出第一批5G手机”中“预计”一词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2分)不能。“预计”一词是对2019年下半年生产出第一批5G手机的估计和推测,时间并不能确定。如果删去,就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7.5G时代来临,无人驾驶出行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你支持哪种观点呢?请联系短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示例:不赞成。理由:①无人车驾驶,有些技术还不过关(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有待进一步测试);②基础设施不完善;③车子出现故障后的应急反应不够灵敏。二、1. 维 采 练 幕 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碳。钻石具有不怕吃苦、自已打磨自己等品格。3.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4.钻石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深埋于地下→高温、 高压产生变化→喷涌而出→风吹雨淋→被人发现→加工、打磨5.既有长久深埋的寂寞,又有无人赏识的孤独,更有最后加工过程中经受的种种痛苦与忍受。6示例:我要学习钻石能吃苦、不怕吃苦,靠自己打磨自己的品质,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能成功。(言之有理即可)三、1.诺贝尔物理学奖 2.已经有一流的专家做过,并且得出了结论 认为是不可能成功的3.第一个体会就是: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第二个体会是:对于自己应该有信心,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第三个体会就是: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兴趣,不能因为别人反对你就停止。而且,对意外的现象要有充分的准备。4.反映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精神。5.要有所成就,就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轻言放弃。过去未来学习地点授课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氛围过去未来学习地点专门的教学楼家里授课教师人机器人学习内容同样的课程因材施教,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进度,没完没了地测试学习方式一起讨论,互相帮助单独学习,人机对话学习氛围和谐、开心,讨厌.痛恨
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课内外阅读名师汇编(14.文言文二则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6.表里的生物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第一部分 课内阅读 14.文言文二则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一)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一心以为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 。1.把小古文补充完整。(2.5分)2.请你分别用一个成语形容学弈的两个人: 、 。(2分)3.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文中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2分).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图说明什么道理?(2分) . 。5.为是其智弗若与?(3分)(1)句中“为”的意思是 ,“智”的意思是 。(2)“为是其智弗若与?”的意思是 。(3)这句话的断句为: 。(用“/”标出) (二)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1)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以为有鸿鹄将至( ) 使弈秋诲二人弈( ) (4)思援弓缴而射之 ( ) 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使弈秋诲二人弈。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同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2分). 。5.《学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 (三)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①两小儿辩斗 ( )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③孔子不能决也 ( ) (2)“翻译:孰为汝多知乎?. .(3)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 (四)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1.《两小儿辩日》选自《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 、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 。 小孩儿给出的理由是 , 。3.“孔子不能决也”中“决”的意思是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的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 。”4.把小古文补充完整。5.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1)句中“汝”指的是 (谁),全句的意思是 .. 。 画线部分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孩子们的 。 (五)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故: 去: 日中: . 探汤: 决: 孰: 汝: .2.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2)孰为汝多知乎?. .3.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4.你读了这篇短文的感受是什么?.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片段,完成练习。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当然,( )、善于发问 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 )的人,给那些具有( )精神的人。1.“锲”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联系上下文说说“锲而不舍”的意思: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A.见微知著 B.锲而不舍 C.独立思考3.科学发现有“偶然的机遇”说明( )A.科学真理来自于偶然的灵感。 B.科学真理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科学真理很难寻求,并非人人都能得到。4.用“ ”把这段话中引用的名言画出来。5.语段中第二个“偶然的机遇”为什么要加引号?. .. 。6.能够抓住“偶然的机遇”的人应具有什么特点?. 。7.课文中的 、 、 都是能够抓住“偶然的机遇”的人。8.为什么说“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片段,完成练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真理。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竞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根据下面的释义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空。①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______________.②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______________.(2)选段第2自然段中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第二段中______这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要用“?”“!”,而不能用“问号、叹号”,因为这样写很形象。(3)选段第3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 .. 。三、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片段,完成练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真理。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 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竞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 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把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填入对应的横线上。(2)节选的这部分,是通过先概括写 ,再具体写了 。(3)“司空见惯”的意思是____。 下文中的什么原本是“司空见惯”?用横线在文中勾画出来。(4)划线句子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 .(5)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选文列举了哪几个事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6)课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思路展开。选文的事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共同点?. .. .(7)《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我们认识到:生活和学习中都要有 .. 的精神。(8)仿照课文写法,从下面观点中任选一个,用具体事例说明这个观点。 失败是成功之母 阅读有利于提高写作 玩也能玩出名堂. .. .. .. .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片段,完成练习。无独有偶。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1915年, 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 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1.选段出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是 ,这是一篇 文。(2分)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段话的内容。(4分). .. .3.文章主要运用了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写法论述道理。第二段在这个具体事例中,“问号”指的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又是什么? (4分). .. .16.表里的生物 一、阅读《表里的生物》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 )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①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③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1)在句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文中句子①是___________描写,句子②是___________描写,句子③是___________描写。(3)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是一个___________的孩子。从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观点的句子抄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表里的生物》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拔 拨)开,我的面前立即(显现 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 恐怕)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词。2.读选段第一句话,加点词语写出了“我” 、 的心情。生活中我也有过心跳加速的情形: .. 。3.用“ ”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4.用“ ”画出作者看到的表里的世界。5.对选段中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A.表现了“我”十分贪玩的特点。 B.表明“我”对表充满无限的好奇。C.说明“我”小时候是个天真的孩子。D.表达“我”对父亲的不满。6.读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1)当父亲第一次打开表盖时,“唯恐”一词表现了“我” 。(2)用“唯恐”一词写一个句子。 .. 。7.结合全文,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 一、阅读《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玛琪叹了口气,去上课了。她脑子里还在想着当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们上的那种老式学校。附近所有的孩子都到一处去上学,他们在校园里笑啊、喊啊,他们一起坐在课堂里上课;上完一天的课,就一块儿回家。他们学的功课都一样,这样,在做作业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互相帮助,有问题还可以互相讨论。 而且他们的老师是真人...... 机器老师正在屏幕上显现出这样的字::“我们把½和¼ 这两个分数加在一起──” 玛琪在想,在过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她想,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玛琪不喜欢家里的机器老师。 B.机器老师通过屏幕和学生交流。C.玛琪爷爷的爷爷小的时候,上的是老式学校D.玛琪很羡慕以前的老式学校,只因为以前学生的老师是真人。2.“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具体是指什么时候?. .3.“而且他们的老师是真人.....”这句话单独成段,体现了什么?. .4.根据选文内容,说说未来学校与现在学校相比各有什么优劣之处?. .. .二、阅读《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课文片段,完成练习。那天晚上,玛琪甚至把这件事记在自己的日记里了。在2155年5月17日这一天她写道:“今天,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 这是一本很旧的书。玛琪的爷爷有一次告诉过她,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的爷爷对他讲,曾经有那么一个时候,所有的故事都是印在纸上的。 他们翻着这本书,书页已经发黄,皱皱巴巴的。他们读到的字全都静止不动,不像他们通常在荧光屏上看到的那样,顺序移动。真是有趣极了,你说是不是?读到后面,再翻回来看前面的一页的,刚刚读过的那些字仍然停留在原地。 玛琪问:“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 “在我们家。”托米指了一下,可并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在顶楼上。”他又说。 “书里写的什么?” “学校。”1. 选文第一段中的“这件事”指的是哪一件事?. .2. 玛琪写日记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3. 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的“甚至”二字说明了什么?. .. .4. 结合选文第二、三自然段,说一说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这本书”的特点是什么?它上面的字和2155年在荧光屏上读到的字有什么区别?. .. .5. 从玛琪发出的“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书里写的什么?”这些疑问中可以看出什么?. .. .6. 你认为刊印在纸上的字好还是用荧光屏显示的字比较好,说说你的看法。. .. .三、阅读《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课文片段,完成练习。那天晚上,玛琪甚至把这件事记在日记里了。在 2155 年5 月17 日这一页,她写道:“今 天,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 这是一本很旧的书。玛琪的爷爷有一次告诉她,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的爷爷 曾经对他讲,有那么一个时候,所有的故事都是印在纸上的。 他们翻着这本书,书页已经发黄,皱皱巴巴的。书上的字全都静立不动,一点儿也不像 他们平常在荧光屏上看到的“书”那样,顺序移动。读到后面,再翻回来看前面的一页,刚 刚读过的那些字仍然停留在原地。 她问:“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 “在我们家,”他指了一下,可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在顶楼上。” 他又说道。 “书里写的什么?” “学校。” 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玛琪一向 讨厌学校,而且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憎恶它。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 验题,她一次比一次的糟。最后她的妈妈发愁地摇了摇头,把教学视察员找了来。 视察员把机器调好以后,拍拍她的脑袋,笑着对她妈妈说:“这不是小姑娘的错,琼斯 太太。我认为是这个机器里的地理部分调得太快了些,这种事是常有的。我把它调慢了,已 经适合于十岁孩子的水平了。说实在的,她总的学习情况够令人满意的了。”说着,他又拍 了拍玛琪的脑袋。 玛琪失望极了,她本来希望他们会把这个机器老师拿走。有一次,托米的老师就被搬走 了将近一个月之久,因为历史那部分的装置完全显示不出图像来了。 所以她对托米说:“怎么会有人写学校呢?” 托米用非常高傲的眼光瞧了她一眼:“傻瓜,那不是我们这种类型的学校,那是几百年前的一种老式学校。”接着他一字一顿说:“几世纪前。” 玛琪很难过。“嗯,我不知道古时候孩子们上什么样的学校。”她站到托米身后看了一 会儿那本书,说:“不管怎么说,他们总得有一个老师吧?” “当然,他们是有老师,可不是我们这样的老师。是一个真人!” “一个真人?真人怎么会是老师呢?” “是这样的,他只不过给孩子们讲讲课,留些作业,提提问题。” “真人可没那么聪明。” “当然聪明啦,我爸爸就和我的机器老师知道得一样多。” 玛琪不打算争吵下去,便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家里来教我功课。” 拖米大声尖笑。“你不知道的事太多了,玛琪。那些老师才不到你家里上课呢。他们有 一个专门的地方,所有的孩子都到那儿去上学。” “所有的孩子都学一样的功课吗?” “那当然,如果他们年龄一样的话。” “可我妈妈说,老师是需要随时调整的,这样才好适合他所教的每个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智力。另外,对每个孩子的教法也应该是不同的。” “他们那时候的做法可能和现在不一样。好了,如果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就干脆别读这本书。” “我没说我不喜欢。”玛琪急忙说。她很想知道那些有趣的学校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们还没看完一半,玛琪的妈妈就喊了起来:“玛琪!该上课了!” 玛琪叹了口气,去上课了。她脑子里还在想着当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们 上的那种老式学校。附近一带所有的孩子都到一处去上学,他们在校园里笑呀、闹呀,他们 一起坐在课堂里上课;上完一天的课,就一块儿回家。他们学的功课都一样,这样,做作业 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互相帮助,有问题还可以互相讨论。 而且他们的老师是真人…… 机器老师正在屏幕上显现出这样的字:“我们把½和¼ 这两个分数加在一起──” 玛琪在想,在过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她想,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1)阅读课文,完成表格。(2)文中托米找到一本旧课本,为什么称它为“真正的书”?. .(3)根据选文内容,概括玛琪“讨厌学校”的原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验,她一次比一次答得糟。. .(5)选文的倒数第三段说“而且他们的老师是真人……”在玛琪心中,老师是真人意味着什么呢?请你将省略号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6)玛琪在逐渐了解过去的上学方式过程中,情感态度有什么变化?最初提及旧书讲述“上学”内容时,有点儿 知道过去授课老师是人,表现出 ;觉得人不会那么聪明的,表现出 ;想知道那些好玩的学校的情况, ;觉得过去的那些孩子一定非常喜欢上课,表现出 。(7)选文的最后一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8)阅读全文后,你觉得作者要表达什么?. . 第二部分 类文阅读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5G来了!你准备好了吗2018年,我国多地开展5G试点。以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为特点的5G,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5G时代来临,普通用户将收获哪些红利,又需要做好什么准备?5G+上网,超快网速需设备升级,每秒传输10GB,相当于1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速度是4G网络的100倍……从4G到5G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意味着用户上网体验的大升级。用户可以轻松在手机上看高清电影,玩VR(虚拟现实)游戏更加流畅真实。铺设5G网络,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入。为了获得更快传输速率,需要建设数量更多、密度更大的5G基站。基站设备、天线选址建设、优化调试等方面,都需要比4G高得多的资本投入。对于用户来说,目前的主流手机均不支持5G,用户想“尝鲜”,先得换一台新手机。预计我国将在2019年下半年生产出第一批5G手机。想要升级换代,还得耐心等待。5G+出行,无人驾驶应安全第一。湖北一司机对无人驾驶技术既兴奋又忐忑。一方面,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把生命拱手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工智能,总是不太放心。今年3月,中国电信、中兴通讯、百度公司在雄安新区完成国内首个基于5G网络实况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测试。测试中,无人车转向、加速、刹车不在话下,未来,无人车还将针对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接受一系列测试。今年4 月,重庆宣布将建立基于分级自动驾驶的智慧交通及自动驾驶演示验证与示范平台。5月17日,工信部相关人士提出将在5G和车联网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5G+家居,还可以提升智慧生活家居体验。业内人士指出,5G网络地址数量大,允许每个人都拥有很多台物联网设备,5G网络的功耗又相对较低,能保障较长的续航时间,加之网络延迟小、出错概率小,因此为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有网友担心,到了5G时代,很多智能家居由手机操控。如果发生手机丢失、手机信息泄露,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1.下列关于5G网络特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高速率、高可靠、高延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B.低速率、高可靠、低延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C.高速率、高可靠、低延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D.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 超大数量终端网络2.5G网络比4G网络投入资本高得多的原因是( )(2分)A.超快网速需要设备升级 B.网络的功耗相对较高C.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人 D.主流手机还不支持5G3.下列不属于5G时代用户福利的一项是( )(2分)A.上网网速更快 B.手机升级换代快C.可以实现无人驾驶 D.提升智慧生活家居体验4.“每秒传输10GB,相当于1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速度是4G网络的100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2分)A.列数字、作比较 B.作比较、举例子C.列数字、打比方. D.打比方、举例子5.作者以“5G时代来临, 普通用户将收获哪些红利,又需要做好什么准备”这一问题作为开头,其目的是( )(2 分)A.介绍背景,引出下文 B.设置悬念,引出下文C.增强趣味,总结全文 D.点明主旨,概括内容6.“预计我国将在2019年下半年生产出第一批5G手机”中“预计”一词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2分). . . . 7.5G时代来临,无人驾驶出行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你支持哪种观点呢?请联系短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 . . . . .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 钻石的品格钻石,我们都知道它是天然矿物中硬度最高的物质。为此,有一段时间我就想,不知道是怎样特别的结构,使它如此坚硬和神奇。 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查了一下钻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这才知道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碳,它是宝石中(唯 维)一由单一元素组 成的,属等轴晶系。简单地说,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相反,其他材料都达不到这样的纯度。也正因为这样,钻石才有了其他物质所没有的硬度。 那么,接着就又有一个问题了,靠什么来切割打磨如此坚硬的物质呢?答案让我感到很意外:靠另一颗钻石。想想也对,如此坚硬的物质,也只有靠自己来打磨自己了。正如有人说过的一句话一样:钻石自己敲打自己,是为了更完美。也正因为这样,钻石才会拥有坚硬的外表和鲜美的色(采 彩),也才 会让世人喜爱。 其实,这正是钻石的品格。钻石的形成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它深埋于地下,经过多少年高温、高压慢慢变化,最后在某一时刻随火山熔岩喷涌而出,又被泥沙夹带,接受风吹雨淋的考验,又经过多少年,才可能有幸被识货的人发现,才有可能变成一块儿真.正的钻石毛料,再经过慢慢地加工、打磨,才能渐渐地显现出光彩华美的一面。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既有长久深埋的寂寞,又有无人赏识的孤独,更有最后加工过程中经受的种种痛苦和忍受。也正因为这一切,最终钻石才成为一颗真正的钻石,实现自已的价值。 做人也是一样的,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是我们许多人只看到了别人成功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别人经受磨(练 炼)的一面。 一个人如果有了钻石一样的品格,能吃苦,不怕吃苦,靠自己打磨自己,只要能坚持下来,也许某一天你的光环会被更多的人发现,也会被更多的人赏识。只是,我们现在的许多人,总是羡(幕 慕)钻石的完美和价值,却不知道学习钻石的优秀品质。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该多一些钻石的品质。1.请用“\”将括号内不合适的字划去。(2分)2.钻石的化学成分是 。钻石具有 、 等品格。(3分)3.钻石是一种怎样的物质?请用文中的话对它作一个适当的解释: .. 。(2分)4.钻石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深埋于地下→ →喷涌而出→ →被人发现→ 。(3分)5.在钻石漫长的形成过程中,要经历哪些艰难困苦? (2分). . . . 6.阅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3分). . . .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科学发现的几点体会(10分) 1965年,我在德国进行了一项重复实验。在美国,所有的人都认为不应该再做这C个实验,因为已经有一流的专家做过,并且得出了结论。,1966年,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做这个实验,得出了新的结论。我的第一个体会就是: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20世纪70年代,我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设想,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实验室都不愿做这个实验,认为是不可能成功的。当完成这个实验时,我们有了新的发现。所以,我的第二个体会是:对于自己应该有信心,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 在加速器实验发展史上,过去50年里面,尽管我们为了获得经费,要写申请报告书,设定一个目标,说服政府的人投钱做加速器实验,可是往往实际的发现跟原来的目标根本没有关系。所以,我的第三个体会就是: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兴趣,不能因为别人反对你就停止。而且,对意外的现象要有充分的准备。1.这篇文章的作者丁肇中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荣获 。(2分)2.短文第1自然段中“所有的人都认为不应该再做这个实验”的原因是 。第2自然段“几乎所有的著名实验室都不愿做这个实验”的原因是 。(2分)3.短文中,作者介绍了他在科学研究中的哪几点体会?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2分)4.“实验”二字贯穿短文,这反映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分)5.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分) 答案见下一页答案第一部分 课内阅读一(一)1.专心致志 听之 有鸿鹄将至 弗若之矣 非然也2.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3.因为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人专心致志,一个人三心二意,所以效果不同。4.说明做一件事要专心致志,才能做得好,切不可三心二意。5. (1)因为 智力 (2)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3)为是/其智/弗若与?(二)1.全国 将要到来 教导 拉 2.使/弈秋/诲/二人弈3.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4.因为两个人的学习态度完全不同,一个人 专心致志,一个人 三心二意 ,所以他们的学习效果大不相同。5.《学弈》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三)(1)①争辩、争论②距离③判断(2)是谁说你智慧多呢?(3)示例: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四)1.列子•汤问 教育家 思想家2.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 离人近,正午的时候离人远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3.判断 实事求是 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5(1)孔子 两个小孩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2)反问 率真可爱(五)1.原因,缘故。距离。正午。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 裁决,判断。 谁,哪个。你。2.(1)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2)谁说你懂得很多啊?3.一个小孩的观点: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依据:离人近的大,而远的小。另一个小孩的观点: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远,而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依据:距离人近时热,而距离人远时凉。. 。4.示例:学习是无止境的,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敢于发问,大胆质疑。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1. 金字旁 Q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文中指不断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精神 2.ACB 3.B 4.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说明这些科学领域的发现表面上看起来是偶然的,实际上偶然背后有它的必然性,它们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6.善于独立思考、有锲而不舍的精神。7.波义耳 魏格纳 阿瑟林斯基 8.因为那些找到真理的人都是从身边平常的事情中发现的。9.要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意思对即可)二、(1)①司空见惯 ②追根求源; (2)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真理; 拉直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4)只有敏锐地发现问题,并且坚持不懈地思考,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三、(1)pǔ;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3)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紫罗兰中有--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4)发现问题,是不断追问 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 发现了真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与做梦有关;(6)选文的事例是按照”提出观点--论证观点--重申观点"顺序写的。共同点:都是首先提出观点,然后论证观点。(7)锲而不舍;(8)我选择观点:失败是成功之母。美国总统林肯,他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 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四、1.叶永烈 议论2.魏格纳通过偶然观察到地图上的海岸线可以重合后,搜集证据,得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奥地利医生在儿子睡觉时,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于是他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在做梦的结论。3.“问号”是奧地利医生在儿子睡觉时,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指奥地利医生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由此发现的真理是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在做梦。16.表里的生物 一、(1)因此 不但 还 (2)语言 动作 心理活动(3)因为我对他的表产生了神秘感,很想研究一番。(4)好奇心特别强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二、1.拨 呈现 唯恐 2.喜悦 激动 马上就要轮到我上台演讲了,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我不停地问自己:上台后会不会忘记要演讲的内容?会不会.....我的心莫名地加速跳动着 3.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5.BC 6.(1)对表里的美丽世界的好奇与喜爱 (2)我快步走进教室,唯恐迟到了。7.“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 一、1.D 2.当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他们上那种老式的学校的时候。3.体现了玛琪渴望自己的老师是真人而不是机器人。4.示例:未来的老师是机器人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但缺乏乐趣。现在的老师是真人,一对多,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去进行测试和教育。二、1. 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2. 2155年5月17日3. “甚至”说明玛琪对“发现真正的书”这件事的重视。4. 很旧,书页发黄,皱皱巴巴的。书上的字全部静止不动,读到后面再翻回去看,之前读过的字还在,荧光屏上的字是顺序移动的。5. 可以看出玛琪对“这本书”的喜爱和好奇。6. 我认为印在纸上的字比较好,因为纸上的字一直静止不动,便于学生回顾复习时翻看,记忆视觉感也比较舒适,荧光屏上的字看得时间长一点就会让眼睛不舒服,影响学习效率。(答案不唯一)三、(2)因为这和他们平时接触的书完全不一样,玛琪所看的书都是电子书。她从爷爷的讲述中得知,只有把故事印在纸上的书,才算真正的书。(3)因为教学的机器黑乎乎的,又大又丑;荧光屏上没完没了地提问题;她总是要用那种打孔文字像编程序似的把作业和答卷写出来插到槽口上去。(4)“一次又一次”写出机器人老师上课的枯燥,而“一次比一次”则突出了她对学习的厌烦与无奈。(5)示例:而且他们的老师是真人,不会永远对着一张固定的荧光屏,真人老师有表情,也有感情,可以自由地交流,而不是只能回答固定的问题;真人老师能看到学生的困难,能调整讲题的难度,不会用统- -的标准要求我,一次又一次问我不会的问题.(6)不屑一顾诧异怀疑产生兴趣渴望和羡慕 (7)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8)科技高速发展,学校教学的方式会发生变化,但作者流露出一种深深的优虑:人机对话固然先进,但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我们应对现实和未来的学习,甚至教育本身进行反思。 第二部分 类文阅读一、1-5 DCBAB6.“预计我国将在2019年下半年生产出第一批5G手机”中“预计”一词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2分)不能。“预计”一词是对2019年下半年生产出第一批5G手机的估计和推测,时间并不能确定。如果删去,就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7.5G时代来临,无人驾驶出行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你支持哪种观点呢?请联系短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示例:不赞成。理由:①无人车驾驶,有些技术还不过关(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有待进一步测试);②基础设施不完善;③车子出现故障后的应急反应不够灵敏。二、1. 维 采 练 幕 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碳。钻石具有不怕吃苦、自已打磨自己等品格。3.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4.钻石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深埋于地下→高温、 高压产生变化→喷涌而出→风吹雨淋→被人发现→加工、打磨5.既有长久深埋的寂寞,又有无人赏识的孤独,更有最后加工过程中经受的种种痛苦与忍受。6示例:我要学习钻石能吃苦、不怕吃苦,靠自己打磨自己的品质,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能成功。(言之有理即可)三、1.诺贝尔物理学奖 2.已经有一流的专家做过,并且得出了结论 认为是不可能成功的3.第一个体会就是: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第二个体会是:对于自己应该有信心,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第三个体会就是: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兴趣,不能因为别人反对你就停止。而且,对意外的现象要有充分的准备。4.反映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精神。5.要有所成就,就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轻言放弃。过去未来学习地点授课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氛围过去未来学习地点专门的教学楼家里授课教师人机器人学习内容同样的课程因材施教,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进度,没完没了地测试学习方式一起讨论,互相帮助单独学习,人机对话学习氛围和谐、开心,讨厌.痛恨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