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 地理 必修第2册 PPT课件+练习(课时+单元)
-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PPT课件免费下载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 地理 必修第2册 第2章质量达标检测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课件免费下载 课件 0 次下载
-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课件免费下载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 地理 必修第2册 第3章质量达标检测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课件免费下载
展开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第二册课文《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022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
一、【课标导航】
1.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3.运用材料,说明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二、【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够结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布局,会分析不同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结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理解影响不同产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综合思维)。理解不同产业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并结合实例理解环境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人地协调观)。三、【学法点拨】本章包括三节内容,围绕影响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的区位因素展开,分别介绍了影响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习时注意结合课本中的活动题,通过探究求知,理解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情况,达到从整体上把握,学会具体问题的分析方法。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首先要明确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分析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其次根据区位因素的差异及农业生产类型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土地。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自然因素影响较小,重点分析人文因素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首先明确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其次结合实例分析对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四、【学习主要内容】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生产活动(1)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____________,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2)特点:______性、季节性和周期性。2.农业区位因素(1)概念:影响一定地方__________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特点:__________相对稳定,__________则处于不断的变化中。2.主要变化因素(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______,农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生产规模______;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生产规模______。(2)自然条件的改造:通过______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____________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______。
3.经济发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1)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______,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__________生产基地。(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________农产品的需求。(3)经济发展也推动了__________、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4)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____________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____________的农作物生产。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探究以下问题。泰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有可耕地面积约2 240 km2,其中有59.12%用于稻谷生产,其大米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澳大利亚是农牧业发达的国家,牧场辽阔,农牧产品主要出口国外,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两地农业景观反映出的气候特征有何差异?(2)图中的两种农业生产活动需要的劳动力有何差异?(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提示:(1)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景观反映出该地的气候具有湿热的特征;而澳大利亚牧场景观反映出的气候具有干旱的特征。(2)水稻种植需要的劳动力较多,牧业活动需要的劳动力较少。(3)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 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此外东南沿海地区临近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鲜花,鲜花市场需求量大。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各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下:(1)自然因素
2.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然后再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云南蒙自市是我国主要的葡萄种植基地之一。近年来该市种植的早熟葡萄品种第一茬在每年5、6月份上市,而通过盖棚、摘心、促花等措施改变了露天葡萄一年一收的现状,实现了第二茬上市,第二茬上市时间在11月份到次年1月份。第二茬葡萄产量比第一茬略低,但甜度较高,经济效益是第一茬的3倍左右。进入11月份,该地的葡萄主要依托电商平台销售,快递企业采用真空充气袋包装后运往全国各地。下图示意蒙自市所在位置。据此回答(1)~(3)题。
(1)蒙自市能够实现葡萄一年双收的原因有 ( )①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 ②市场需求量大 ③通过盖棚提高温度,延长生长期 ④采用农业技术保证了第二茬葡萄的成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2)与第一茬葡萄相比,蒙自市第二茬葡萄甜度高的气候条件有 ( )A.地处高原,昼夜温差大B.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条件好C.气温较高,糖分积累多D.灌溉水源充足
(3)蒙自市第二茬葡萄依托电商平台销往兰州时采用真空充气袋包装,主要是因为 ( )A.保鲜效果好B.节约运输成本C.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磨损D.缩短运输时间
[解析] 第(1)题,蒙自市位于云南省,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通过盖棚提高温度,延长了生长期,采用摘心、促花等农业技术保证了第二茬葡萄的成熟;市场需求量大促进了蒙自市扩大再生产,但不能够促使葡萄一年双收。故选D。第(2)题,该地属于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气温较低,生长周期长,糖分积累多。地处高原,昼夜温差大是第一茬和第二茬葡萄种植共同的区位条件,灌溉水源不属于气候条件。故选B。第(3)题,保鲜技术的提高是葡萄实现远距离销售的重要条件,采用真空充气袋包装,保鲜效果好。故选A。
1.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
(2)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成本低B.生产技术先进C.种植历史悠久D.能源供应充足(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 第(1)题,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修建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可以改善热量条件,因此热量是限制当地发展蔬菜种植的限制性因素。第(2)题,从材料信息“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可得出:①该地区温室培植蔬菜的生产技术并不先进;②温室种植起步晚,时间短;当地经济发达,劳动力缺乏,劳动力成本较高;由图例可知该地区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可为温室培植蔬菜提供充足的能源。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和该地区引进的温室培植“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说明政策扶持最直接的目的是让蔬菜尽可能满足当地需求,减少对外依赖。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 山东寿光是我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
材料二 冬季,海南岛是北京重要的蔬菜基地,有大批蔬菜从海南岛销往北京。(1)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2)与山东寿光相比,海南岛蔬菜生产具有哪些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3)蔬菜大棚主要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什么条件?试分析寿光发展蔬菜大棚的有利条件。
提示:(1)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2)纬度低,光热充足,降水较丰富,一年四季可连续生产。寿光发展蔬菜大棚技术,生产反季节蔬菜。 (3)热量(气温)。寿光冬季晴天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劳动力充足;种植蔬菜历史悠久;政府大力支持。
1.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条件等人文因素在不断变化,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技术、交通等因素的改进,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2.经济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变化
(2021·河南名校联盟调研)树莓被西方人誉为“贵族水果”,采摘机械化程度低,且存储条件要求高,价格高昂。2008年以前,我国树莓种植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内陆省份种植规模较小。封丘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滩区,为国家级贫困开发重点县,该县树莓种植始于2000年中国林科院948科技项目,种植户数变化不定。据此完成(1)~(3)题。
(1)2008年以前,我国内陆省份种植树莓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市场较小B.气候条件限制C.地形地质复杂D.机械化水平低(2)促使封丘县开始树莓种植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政策C.土壤D.交通(3)封丘县树莓种植户数变化不定的主要原因是( )A.树莓价格昂贵,市场需求量小B.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C.缺乏对市场的预判,种植存在盲目性D.存储要求高,加工能力不足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中“贵族水果”“价格高昂”等信息可以判断树莓为高端水果,2008年以前内陆省份经济相对落后,市场较小。故选A。第(2)题,从材料信息“国家级贫困开发重点县”“树莓种植始于2000年中国林科院948科技项目”可判断封丘县开始种植树莓的主导因素是政策。故选B。第(3)题,农民信息不通畅,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够精准,盲目种植影响效益,导致树莓种植户数变化不定。故选C。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南方水网地区设置了生猪“禁养区”“限养区”,福建、浙江、广东等地许多大型养猪企业纷纷向东北迁移,出现了“南猪北养”的局面。据此回答(1)~(3)题。(1) 南方水网地区发展养猪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广阔B.气候温暖 C.水源充足D.地价低廉(2)东北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入户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接近市场B.交通便利 C.劳动力成本低D.饲料丰富
(3) 能够实现“南猪北养”主要得益于( )①养猪企业排污量小 ②冷藏保鲜技术提高③养猪企业规模扩大 ④运输速度大为提高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解析] 第(1)题,养殖业属于农业,决定农民生产类型规模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南方水网地区发展养猪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广阔,A对。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地价低廉等不是主导因素,B、C、D错。第(2)题,东北是我国商品粮基础,作物秸秆等饲料充足,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入户的主要优势条件是饲料丰富,D对。市场在南方地区,距市场远,A错。交通、劳动力成本南方、北方差异不明显,B、C错。第(3)题,“南猪北养”市场主要在南方地区,产品需要远距离运输。能够实现“南猪北养”主要得益于冷藏保鲜技术提高,②对。养猪企业排污量大,污染水源,①错。实现“南猪北养”与养猪企业规模扩大无关,③错。铁路提速,生猪和猪肉的运输速度大为提高,④对。C对,A、B、D错。
农业区位图的判读[信息提取]
[方法总结](1)地形的判断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地势的起伏变化。地形平坦且面积较大,可发展粮食种植业;地势起伏较大,可发展林果业。(2)水源的判断根据图中河流的分布,可判断水源是否充足。靠近河流地区适合发展需水较多的生产活动,如花卉种植业。(3)交通条件的判断依据图中交通线路或河流的分布,判断交通是否便利。交通便利的地区可发展乳畜业。(4)市场的判断接近城区的地方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可发展城郊农业。
读“某城镇及周围地区农业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要发展乳牛养殖业及花卉、小麦、苹果三种种植业,试与甲、乙、丙、丁四处对应。(2)20世纪60年代,该地农民曾对乙地(乙地的坡角为28°)进行梯田开发,发展种植业。说明这样做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答案] (1)甲——小麦种植业,乙——苹果种植业,丙——乳牛养殖业,丁——花卉种植业。(2)不合理。乙地坡较陡,修筑梯田工程量大,还会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
[解析] 第(1)题,甲处距离城镇较远,土地平坦开阔,适宜种植小麦;乙处为丘陵地区,适宜发展苹果种植业;花卉种植业、乳牛养殖业均需要市场条件,丙、丁两处距离城镇近,丁处紧临河流,适宜种植花卉;丙处靠近公路,适宜发展乳牛养殖业。第(2)题,在较陡的山坡上修筑梯田,工程量大,还易引发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破坏。
一、单项选择题“剑麻主要生长在高温湿润的热带地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据此回答1~2题。1.两段材料分别体现的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地域性 季节性B.地域性 计划性C.季节性 周期性D.周期性 灵活性2.针对上述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分别是( )A.因时制宜因地制宜B.因地制宜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D.差异性因时制宜
[解析] 第1题,“剑麻主要生长在高温湿润的热带地区”,主要生长在这样的地区,别的地区不适合,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农历五月收割小麦,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所以正确答案为A。第2题,针对地域性的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品种来种植;针对季节性的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因时制宜,到了什么季节就干什么活,不误农时。故B为正确答案。
温室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下图为某设计师设计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图。和普通大棚相比,“蓄水菜棚”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据此回答3~4题。
3. “蓄水菜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 ( )A.光照和水源B.热量和水源C.热量和土壤D.光照和土壤4. 设计师设计“蓄水菜棚”的理念是 ( )A.回收利用污染物B.合理利用自然资源C.减少废弃物排放D.保护生态系统平衡
[解析] 第3题,“蓄水菜棚”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属于透明体,而对于地面辐射属于绝缘体,棚内大气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给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能改变当地的热量条件。同时由于大棚内可减少水分的蒸发,实现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使其充分利用当地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发展蔬菜生产。故B项正确。第4题,由材料中可知“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因此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故B项正确;蓄水菜棚回收的水分不属于污染物和废弃物,故A、C错误;蓄水菜棚对于生态系统平衡没有影响,故D项错误。
苹果喜温凉,是我国暖温带代表性水果。我国苹果优势产区主要在陕西、山东一带。贵州、西藏等西南地区种植的苹果(同一品种)较优势产区早1个月成熟上市,市场售价较高。据此回答5~6题。5. 西南地区适合种植苹果的自然条件是( )A.纬度较低,生长期长B.海拔较高,气候温凉C.距海较近,降水丰沛D.土地较广,便于栽种6. 拉萨河谷成为西藏重要的苹果产区,主要是因其( )A.海拔较低B.纬度较高C.地形较平坦D.灌溉较便利
[解析] 第5题,西南地区主要是我国的亚热带,热量条件较好,在海拔较低处不适宜种植苹果,根据材料“苹果喜温凉”可知只有在海拔较高处由于热量条件降低适合种植苹果,西南地区适合种苹果与纬度低和距海远近、土地面积无关,故答案选B。第6题,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在青藏地区发展农业只能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较合适,因其热量相对更好,A正确;拉萨的纬度在西藏并不高,可排除B;地形平坦和灌溉较便利是西藏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C、D可排除。
二、综合题7.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橙,是一种柑果,喜温,不耐寒,生长土壤pH值在5.5~7.0之间为好。材料二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镇位于沅江上游嘎洒江沿岸,主要以河谷与山地为主,青山绿水。近年来,在当地政府鼓励下,将荒地承包出去,种植褚橙,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冰糖橙生产基地之一;褚橙主要种植在河谷地势较高的滩地上,收获后一部分直接销往市场,其余搬运到山腰存放。下图是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等高线地形图。
(1)分析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镇有利于褚橙生长的气温条件。(2)分析嘎洒镇橙农将部分褚橙存放在山腰的主要原因。(3)分析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镇发展褚橙产业的有利条件。[答案] (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河谷地形不易散热,热量丰富;生长季节,昼夜温差大;冬季北部有山脉阻挡冷空气进入,受冷空气影响较小。(2)山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风速较小(地形封闭),利于褚橙储存水分;植被覆盖度高,空气湿度大,利于褚橙水分保持;位于河流沿岸及公路沿线,交通便利。
(3)该镇地处河谷,临近主要公路,交通便利;靠近褚橙果园(禇橙主要种植在河谷地势较高的滩地上),果园规模大;距离县城和昆明较近,市场广阔;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政策优惠。[解析] 第(1)题,气温与纬度位置、地形等因素有关。第(2)题,水果要想保持新鲜首先要保持水分不流失,另外作为储存地,要能够及时向市场输送,因此要求交通要便利,该地的半山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褚橙水分蒸发少;山腰植被覆盖度高,空气湿度大,利于褚橙水分保持;秋季山腰风速较小,气温较低,温和凉爽,利于褚橙储存水分;位于河流沿岸及公路沿线,交通便利。第(3)题,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镇发展褚橙产业的有利条件,可以从褚橙的生长条件、交通、市场、政策等方面来回答。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课件ppt,共60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狭义农业,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按投入多少,按产品用途,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因地制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精品ppt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种植业,畜牧业,农业区位因素,拓展延伸,农业的生产特点,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河流黄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