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
展开写作背景: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的名篇。其主要内容是记述孔子诱导学生畅谈个人志向及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文章先是叙述孔子启发学生言志,然后是四个学生分别谈志。在孔子的开导下,子路“率尔而对”,直言其志,表示他可以领导一个夹在大国中间.地理环境不好的“千乘之国”,三年之后,他坚信可以做到外抗强敌,内拯饥馑,而且还可以使那里的人们懂得道德礼法。由于子路毫不客气地把他的雄大抱负吐露出来,显得过于自信和率真,所以引起夫子“哂之”。曾晳听到孔子询问,“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发言表示不愿求仕,向往一种投身于大自然的恬静生活。孔子由衷地发出了赞叹,给予曾晳以赞许,“我与点也”
一、文学常识
1. 本文选自: 侍坐:
2. 子路:姓: 名 ,字
曾晳:姓: 名 ,字
冉有:姓: 名 ,字
公西华:姓: 名 ,字
3. 《论语》记录 的一部 体 集,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全书共 篇,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
4. 孔子:名 字 , 国人, 时代 家 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5. 本文人物性格: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晳
6. 孔子《述而》中的 , , ,则不复也,体现了他的启发诱导式的教育思想。
7.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 , ,
,不逾矩。”
二、注音
千乘( ) 鼓瑟( ) 哂之( ) 章甫( ) 铿然( )
撰写( ) 冠者( ) 沂水( ) 舞雩( ) 喟然( )
论语( ) 冉有( ) 小相( ) 曾晳( ) 比及( )
饥馑( ) 率尔( ) 摄乎大国( ) 毋吾以也(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三、通假字
1. 鼓瑟希( ) 2. 莫春者( )
3. 唯求则非邦也与( ) 4. 居则曰( )
四、词类活用
1. 端章甫 2. 鼓瑟希
3. 风乎舞雩 4.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 曾晳后 6. 冠者五六人
7. 可使足民 8. 可使有勇
五、特殊句式
1. 以吾一日长乎尔 2. 毋吾以也
3. 不吾知也 4. 何以哉
5. 摄乎大国之间 6. 加之以师旅
7. 可使有勇 8. 尔何如
9. 异乎三子者之撰 10. 何伤乎
11.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12. 浴乎沂
13. 风乎舞雩 14.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15. 为国以礼
六、一词多义
1. 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则何以哉
③加之以师旅 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⑤为国以礼
2. 乎: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摄乎大国之间
③异乎三子者之撰 ④何伤乎
⑤浴乎沂,风乎舞雩
3. 如:①如或知尔 ②如其礼乐
③如会同
4. 而: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②舍瑟而作
③咏而归
5. 尔:①如或知尔 ②子路率尔
③求,尔何如 ④铿尔,舍瑟而作
6. 焉:①非曰能之,愿学焉 ②愿为小相焉
③且焉置土石
七、解释
1. 居则曰 2. 如或知尔 3. 率尔
4. 摄乎 5. 如之以师旅 6. 因之以饥馑
7. 由也为之 8. 比及 9. 知方 10. 哂之 11. 方六七十 12. 如五六十 13. 足民 14. 如其礼乐 15. 以俟君子 16. 愿学焉 17. 宗庙之事 18. 端章甫 19. 如会同 20. 愿为小相焉 21. 铿尔 22. 舍瑟而作 23. 何伤乎 24. 异乎三子者之撰 25. 莫春 26. 春服既成 27. 冠者五六人 28. 咏而归 29. 喟然 30. 吾与点 31. 为国以礼 32. 安见 33. 唯求非邦也与
八、自我检测
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吾与点也(yǔ) 喟然 (kuì) 论语(lùn) 浴乎沂(yí)
B.风乎舞雩(yú) 章甫(fǔ) 冠者 (guàn) 莫春(mù)
C.舍瑟而作(sè) 小相(xiàng) 饥馑(jǐn) 曾皙(xī)
D.千乘之国(shèng) 冉有(rǎn) 哂之(shěn) 铿尔(kēng)
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轻率 B.居则曰 居:闲居.平时
C.如或知尔 知:了解 D.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唯求则非邦也与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4. 下列句子从活用角度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曾晳后 B.可使有勇
C.风乎舞雩,咏而归 D.鼓瑟希
5. 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加之以师旅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冠者五六人
6. 下列句中的“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且知方也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7.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 )
A.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译文:靠礼治国,但他的话却不谦虚。
B.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译文:伤到哪里了?也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C.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文:在沂水里洗濯身体,在舞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归来。
D.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译文:至于振兴礼乐教化,要等待贤人君子。
8. 下面对文章的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此文记叙了孔子和他的几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孔子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孔子话音刚落,子路就抢先发言。“率尔”两字,很准确的表现出子路直率而又粗疏鲁莽的性格,对其回答,孔子以“哂之”表示嘲笑的态度。
C.曾皙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想,从容不迫,逍遥自在。孔子的“吾与点也”明确表现了他的思想倾向。
D.冉有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九、附:课文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人,那谁能去做大的赞礼人呢?”
十、素材链接:孔子
话题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材料加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节选)
话题2:挫折
材料加工: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节选)
话题3:理解
材料加工:现在我们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五章,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非常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圆场,说这里的“女人”不是指女人。
我认为,退一步讲,即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释为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对女人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痕或时代的局限。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士多德骂女人,尼采骂女人,非常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谟.黑格尔,对女性的歧视也很厉害。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性的歧视.蔑视.轻视,都是错误的。儒学.儒家中有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我们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与检讨。我们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外来文化,同时也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百多年来对于儒学的批判,有许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浅层次或直线性的,以致于今天中国大陆的多数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殇”的方式来对待儒学。我们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态和理性批判的方法来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节选)
话题4:选择
材料加工: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将其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有非礼之举,留下了坐怀不乱的美誉。
无独有偶。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爱,不让我进去?”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你现在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让你进来。”妇人说:“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做不到的,我现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没有像鲁人这样会学的,希望向善的方面发展,却不因袭别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
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魁力》节选)
话题5:幽默
材料加工: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亲切随和的“大成至圣”》节选)
话题6:诚信
材料加工: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论诚实守信》节选)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课时,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链接,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统编版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及答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语言建构与运用,资料链接,文本鉴赏,鉴赏技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