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齐桓晋文之事》教案_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案 45 次下载
- 1.3《庖丁解牛》教案_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案 51 次下载
- 2《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案 48 次下载
- 3《鸿门宴》教案_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案 46 次下载
- 4《窦娥冤(节选)》教案_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案 5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精品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2.过程与方法:结合注释或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语的含义,疏通文意。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展现的鲜明的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文中表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文中语句。把握文展现的鲜明的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文中表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课文: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会集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它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
二、自主学习
1.作者介绍: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 ,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2.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3.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在书上做批注。
4.积累重要文言知识,完成下列练习。
(1)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句子顺序和现代汉语不同
①不吾知也
②毋吾以也
③则何以哉?
(2)翻译以前学过的句子,注意句式特点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②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④何陋之有?(《陋室铭》)
⑤唯利是图(成语)
⑥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的词
①吾一日长乎尔
②乎大国之间
③乎三子者之撰
④浴乎沂,风乎舞雩
(4)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尔”的用法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②鼓瑟希,铿尔
③尔何如?尔:代词,你
④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
⑤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⑥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
(5)翻译下面句子注意“方”的用法
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
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
③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
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正,才
(6)翻译下面句子,注意“与”的用法
①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 与:同意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大利 与:语气助词
③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
④遂与外人隔绝 与:和
⑤生三人,公与之母 与:给予
(7)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横线词的用法
①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②鼓瑟希,铿尔
③三子者出,曾皙后
④浴乎沂,风乎舞雩
第2课时
自主学习
1.通读课文,把握内容,理清思路,思考:
(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文概括段意。
2.精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
(2)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的态度。
(3)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
二、交流讨论
针对“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教师巡堂指导。
三、展示点评
1.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推举发言人,回答问题,阐述观点。
2.教师指导和点评。
明确
1.(1)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相对而言,本文是《论语》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这篇文章记叙了孔子师生谈话的整个过程,不仅逼真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所以还应该把它看成一篇记叙文。
(2)全文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三个段落:
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2.(1)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2)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
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3)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作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己不愠”),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曾皙因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述志后,对曾皙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
课文中的孔子既是一个有抱负,也是一个苦闷的活生生的形象。孔子本来是问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曾皙却答非所问,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恬然自适的乐趣,离开了政治。孔子“喟然”而叹,对曾皙所说的深表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时候,他的内心有过苦闷,他的“喟然”之叹,便形象地表现出这种苦闷。所以,课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挂着“大成至圣文宣王”招牌的孔圣人,更为可信动人。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1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听读课文,理清思路,归纳总结,赏析人物,品读课文,体会孔子的思想和主张,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精品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任务 1,学生活动 1,学习任务二,学生活动二,学生活动三,学生活动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而知新——导入解题,学而时习之——朗读明意,学而不思则罔——合作探究,三人行必有我师——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