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1、知晓碳排放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影响。 2、了解碳排放有关情况,知道不同主体应对碳减排放的责任。 3、了解碳排放国际合作的意义。4、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一、碳 循 环 地球上的碳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全球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又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返回到大气中。
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加之人类活动方式的变化,岩石圈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被活化,重新参与到碳循环过程中,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升高,大气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碳排放是对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温室气体是大气保温气体的俗称,指大气中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入,而阻止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逸出的气体,主要温室气体主要温室气体:水汽(H20)、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0) 、氟利昂、甲烷(CH4) 、氢氟碳化物(HFCs) 、全氟碳化物(PFCs) 等30多种气体。这类气体在大气中增多,会促使地球气候增暖。
人类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
三、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范围时,会导致气候变暖,由此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大影响。一是导致热浪、干旱、洪涝、台风、暴雪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改变水热时空分布,影响生产生活;二是引起冰川积雪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低洼地带的安全;三是影响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安全,一些物种难以适应新生存环境,面临灭绝;四是对国民经济造成影响,如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旅游业;五是通过多种途径威胁到公众身体健康。
导致热浪、干旱、洪涝、台风、暴雪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改变了水热时空分布,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
引起冰川积雪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低洼地带的安全。
影响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安全,一些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面临灭绝的危险。
对国民经济造成影响,比如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到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通过多种途径威胁到公众的身体健康。
南极大陆冰盖厚达几百至几千米,是数百万年来低温条件下积雪被压实成冰的结果。从冰盖钻取的冰芯,包含了许多反映不同时代大气环境特征的信息。科学家利用南极冰盖中的冰芯样品,获得了二氧化碳浓度、气温、降水等气候史料。这一方法为研究几十万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1)想一想,科学家是如何知道历史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 南极冰盖是数百万年来积雪压实成冰的结果,从冰盖提取的冰芯不同深度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积雪,里面可能包含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大气成分,科学家通过分析冰芯可得到不同历史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2)描述近80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南极地区气温变化的关系。 近80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南极地区气温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
(3)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达到400ppm,而工业化前的二氧化碳浓度大约只有280ppm。结合实例, 分析身边哪些活动会导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的升高。 工业发展、交通运输、生活供暖等燃烧大量化石燃料,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开荒、砍伐植被破坏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自然:气温上升,灾害性天气增多,海平面上升,沿海土地被淹没,土壤盐渍化加剧…… 社会:粮食产量减少、食品价格上涨、人民收人减少、生计机会减少、健康状况恶化和更多人口流离失所…… 经济:气候变化,海水入侵破坏农田,农业遭受打击,同时沿海湿地被破坏,对旅游业和渔业造成灾难性影响……
2.查阅有关资料,从自然、社会、经济等不同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印度的影响。
四、国际减排合作 为了缓解人类所面临的气候危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必须减少。碳减排不仅仅是某一个或几个国家的事,而是必须采取全球性的行动才能实现。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世界各国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通过合作和对话,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强调责任的共同性,即在地球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前提下,各国都有减少碳排放的责任,但在承担责任的大小和方式等方面应该有所区别。1850年以来,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4来自发达国家,所以发达国家理应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率先减少碳排放,并通过技术转让、资金援助、市场开放等形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注:二分日和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
中国在国际减排合作中的作用 我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本着各尽所能、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原则,主动承担国际义务,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这一目标;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划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塔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倡导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国着力推动各国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加强与发达国家开展节能减排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同时,出资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通过项目合作、人员培训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强调责任的共同性,但在承担责任的大小和方式等方面应该有所区别。
二次能源是以自然资源为原料进行加工转化而来的能源。二次能源是否可再生取决于原料。下表为能源分类表,完成下面小题。
1.为了节能减排,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方向应是( )A.升甲降乙B.降甲升丁C.升乙降丙D.降丁升丙2.我国能源调配工程中,输送丁类能源较多的是( )A.西电东送北线工程B.西电东送中线工程C.西气东输一线工程D.西气东输二线工程
下图为典型发达国家人均能耗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人均GDP收入在5000~20000美元区间时,人均GDP能耗最低的是( )A.德国B.澳大利亚C.英国D.意大利2.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后,导致人均能耗变化的原因是( )①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②采取节能措施,能源利用率提高③工业生产能力下降④环保意识逐步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从全球来看,碳减排主要表现为减少碳排放量和增加碳汇。碳汇是指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想一想,我们有哪些措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减少碳排放:发展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发展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 增加碳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加强城市绿化。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获奖ppt课件,共1页。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优秀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碳循环,温室效应,国际减排合作,碳排放中国在努力,碳中和,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优质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当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