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课件01
    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课件02
    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课件03
    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课件04
    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课件05
    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课件06
    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课件07
    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优秀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优秀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碳循环,温室效应,国际减排合作,碳排放中国在努力,碳中和,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百余年来,气象仪器观测得到的气候记录表明,世界气温波动上升,并呈现加速变暖的趋势。有人认为,地球气候已经进入最近1000年以来最为温暖的时期。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空调开机时间越来越长,空调开机时间较长,对气候变暖会有什么影响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应该怎么做?国家应该怎么做?
    地球上的碳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 碳循环的概念: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全球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3.碳循环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又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返回到大气中。
    探究点一 碳循环1.地球上最大的两个碳库是岩石圈和化石燃料,含碳量约占地球上碳总量的99.9%。这两个库中的碳活动缓慢,实际上起着贮存库的作用。地球上还有三个碳库:大气圈库、水圈库和生物库。这三个库中的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迅速交换,容量小而活跃,实际上起着交换库的作用。
    2.自然界碳循环的基本过程如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2009 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结束之后,“低碳”概念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有关专家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换算成碳排放量,具体如下: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耗电度数 ×0.785;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天然气使用立方数 ×0.19;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自来水使用吨数 ×0.91;乘坐公共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里程千米数 ×0.036;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升数 ×2.7;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短途旅行(200 千米以内)=里程千米数 ×0.275;  中途旅行(200 ~ 1 000 千米)= 55 + 0.105×(里程千米数 - 200);  长途旅行(1 000 千米以上)=里程千米数 ×0.139。1. 计算一下,你的一天或者你家庭的一天大约排放了多少碳?2. 我们的日常行为为什么也会产生碳排放呢?议一议,碳排放会引起哪些环境问题?
    我们日常的行为很多都需要耗能,如自来水的净化与运输过程,都需要使用相应的能源,而能源的使用会产生碳排放。碳排放最直接的影响是会加剧温室效应,可能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灾害加剧、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等环境问题。
    1. 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碳主要有哪些存在形式?2. 在碳循环过程中,人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环节?3. 根据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分析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
    1.在岩石圈中,碳主要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大气圈中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形式存在;水圈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在生物圈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2.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消耗大量的矿物燃料,使更多固态的碳转化为大气中气态的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或毁林开荒等影响植被光合作用固定气态碳的过程。
    3.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数百万年前古生物遗体经长时间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通过漫长的过程将碳以固态的形式稳定储存在岩石圈中,而人类利用化石燃料改变了碳的天然循环,把岩石圈中的还原碳过早的释放到大气中,人为的加快了岩石圈和其他圈层的碳交换,打破了原有的碳循环平衡过程。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加之人类活动方式的变化,岩石圈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被活化,重新参与到碳循环过程中,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升高,大气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变化
    碳排放:对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
    世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014年)
    大气保温气体的俗称,是指大气中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入,而阻止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逸出的气体。
    不同温室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程度是不同的。为了统一度量温室效应的结果,我们规定二氧化碳当量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城市是世界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物流分布的集中地,是能源高消耗地区,也是研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区域。目前,全球约有 54%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消耗了世界约 75% 的能源,排放了 80% 左右的人为温室气体。1. 想一想,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有哪些?2. 议一议,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城市热岛效应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1.城市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交通、能源供给(供暖)以及粮食运输和工业生产所燃烧的化石燃料。
    2.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扩散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城市上空温室气体浓度高,形成稳定温室气体层,减缓城市热量的向外散失过程,对地面起到更强的保温作用,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无色无味无毒化学性质稳定动植物新陈代谢的产物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属于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引发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 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大影响
    ①导致热浪、干旱、洪涝、台风、暴雪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改变了水热时空分布,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西北太平洋连续生成多个台风
    ②引起冰川积雪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低洼地带的安全。
    全球平均气温升高4℃时海平面上升对上海陆家嘴的影响模拟示意
    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时海平面上升对上海陆家嘴的影响模拟示意
    ③影响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安全,一些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面临灭绝的危险。
    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全球气候变暖对许多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数量将有所增加,空间范围也将有所扩大。
    ④对国民经济造成影响,比如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到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气温升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东三省≥10℃积温最北线变化
    2050年的气候对全球作物单产、面积、产量、价格和贸易的影响(推测)
    ⑤通过多种途径威胁到公众的身体健康。
    加快或者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
    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威胁人类健康
    ⑤威胁人类健康全球气候变暖,使热带、亚热带地区极端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者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还会改变某些疾病传染媒介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威胁人类健康。
    (马尔代夫、图瓦卢、叙利亚...)
    2017年4月15日,叙利亚阿勒颇发生自杀式袭击,造成126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马尔地夫6米深海底召开内阁会议,呼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与其他地理知识的联系大气:温带夏季变长,冬季变短。洋流:风海流减弱。河流:流量短期增多,长期减少。地貌:冻土(永冻土)变薄,冰川融化,雪线上升。植被:山地林线上升;自然带分布向高纬扩展。农业:作物分布向高纬扩展;春耕播种提前。交通:北极航道通航时间变长。
    全球变暖对环境的影响:(1)生态系统失衡(2)全球海平面上升(3)极端天气频发高温、干旱、强降水等极端天气频发,气象灾害加剧。(4)威胁人类健康热带、亚热带地区极端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者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还会改变某些疾病传染媒介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受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增减、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森林火灾、灯光干扰等的影响,老弱植物在原区域枯死,原有植物在新的区域发展,种群中心发生转移。研究发现,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如云杉、冷杉、松树,每10年向北迁移11千米;喜高温和雨水的开花被子植物如白橡树、糖枫树、冬青属植物约有3/4每10年向西迁移15.4千米,没有出现东迁或南迁现象。据此完成12~13题。12.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13.北美东部的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向西迁移,可能是因当地(  )A.年均温降低 B.蒸发量减少 C.自然灾害减少 D.土地开发利用方式改变
    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格林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 B. 全球气候变冷C. 冰川融化加剧 D. 冰川面积扩大2.分析“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B. 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C. 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D. 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南极大陆冰盖厚达几百至几千米,是数百万年来低温条件下积雪被压实成冰的结果。从冰盖钻取的冰芯,包含了许多反映不同时代大气环境特征的信息。科学家利用南极冰盖中的冰芯样品,获得了二氧化碳浓度、气温、降水等气候史料。这一方法为研究几十万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1)想一想,科学家是如何知道历史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2)描述近 80 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南极地区气温变化的关系。(3)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2015 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达到 400 ppm,而工业化前的二氧化碳浓度大约只有 280 ppm。结合实例,分析身边哪些活动会导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的升高
    (1)想一想,科学家是如何知道历史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2)描述近 80 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南极地区气温变化的关系。
    (1)南极冰盖是数百万年来积雪压实成冰的,结果从冰盖提取的冰芯不同深度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积雪,里面可能包含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大气成分,科学家通过分析冰芯可得到不同历史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南极大陆冰盖厚达几百至几千米,是数百万年来低温条件下积雪被压实成冰的结果。
    (2)描述近 80 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南极地区气温变化的关系。(3)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2015 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达到 400 ppm,而工业化前的二氧化碳浓度大约只有 280 ppm。结合实例,分析身边哪些活动会导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的升高
    (2)近80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浓度变化,与南极地区气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3)工业发展、交通运输、生活供暖等燃烧大量化石燃料,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开荒、砍伐植被破坏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1.碳减排的原因:为了缓解人类所面临的气候危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必须减少。碳减排不仅仅是某一个或几个国家的事,而是必须采取全球性的行动才能实现。
    2.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世界各国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通过合作和对话,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具体内容有哪些?
    (1)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责任
    (2)各国具体担负责任的区别①发达国家的责任责任:发达国家有义务在碳减排国际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原因: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带来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目前,发达国家仍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多的。发达国家还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这将进一步加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碳减排负担。
    (2)各国具体担负责任的区别②发展中国家的责任责任:发展中国家应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因为减排而延续贫困、制约发展。原因: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贫困人口多,综合国力普遍较弱,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都将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期,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
    20028.26~9.4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行动计划》
    200912.7~18
    《地球宪章》《21世纪行动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政府声明》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哥本哈根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
    12月29日:生物多样化国际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9月16日:保护臭氧层的国际日
    《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
    TPP(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协定书》《巴黎协定》 《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人口措施——计划生育能源措施——《中国21世纪工程》环境措施——《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报告》“三北”防护林 《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2015年6月,我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正式递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中明确提出,计划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同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上述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6〕61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力争部分重化工业2020年左右实现率先达峰;加强能源碳排放指标控制,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企业要率先公布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和控排行动措施。
    2021年4月22日世界气候峰会。聚焦了气候变化挑战、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资金援助、创新等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中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 ,2060年实现碳中和
    拜登政府目前正在制定减排目标,以实现承诺的目标:到2030年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减少48%至50%,到2050年实现零排放。
    4.碳减排中中国贡献有哪些?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不同国家对碳减排目标作出承诺并切实履行。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主动发展低碳经济, 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应尽的国际义务。
    (1)中国的承诺2015年,我国提交的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2)中国的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进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3)中国的行动为实现减排承诺,我国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对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经验加以推广,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开征环境保护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以污染物排放量为计税依据,并对降低排污浓度的企业给予减税优惠。
    (4)中国的成就我国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衡量全球主要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低碳经济指数》年度报告显示,中国2015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为6.8%,位居榜首;2016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为6.6%,位居第二。为实现2030年的自主贡献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思考:为减少碳排放,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参考】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等。
    2020年9月22日,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我国将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我国的年碳排放量约为160亿吨,简言之,就是要在40年间使我国的净排放从100亿吨变为0亿吨。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能源系统(生产和消费),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例目前在85%左右。
    1. 从全球来看,碳减排主要表现为减少碳排放量和增加碳汇。碳汇是指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想一想,我们有哪些措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减少碳排放:发展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发展清洁能源。增加碳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加强城市绿化。
    碳为什么能交易?碳交易遵循什么原则?碳交易有什么要求?
    (1)碳交易为了平衡各国利益,鼓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京都议定书》把二氧化碳排放权确定为一种商品,并在国家或地区间建立起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简称碳交易。
    (2)碳交易原则为体现公平性原则,《京都议定书》对已经签署协议的发达国家的碳减排额有定量的强制要求,对发展中国家则没有。
    (3)碳交易的要求 发达国家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减排指标,可以通过技术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也可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额抵消自身的减排指标。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碳排放交易就是把碳排放作为一种商品来进行买卖。通常,政府对能耗企业的排放历史进行调查,然后为该企业设定在未来某个时段内可以排放的配额。如果企业 A 在该时间区段的碳排放高于配额,则需要到市场上进行购买,或者通过技术改进减少碳排放;而排放低于配额的企业 B,则可在市场上出让剩余配额,获得经济报酬。
    (1)想一想,政府实施碳排放交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2)在制定和实施碳排放交易政策中,我们应注意哪些可能存在的问题?
    (1)为了积极应对减缓气候恶化,切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激励企业主动降低碳排放量,控制碳排放总量,推动高碳产业的技术革新。
    (2)可能要注意以下问题:碳价波动性大,如何定价;如何核查确定企业的配额;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监管不健全。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在政府对CO2排放进行总量限制的情况下,把CO2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CO2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在遏制全球变暖的世界浪潮中,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据此完成3~5题。3.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调整能源结构,下列受冲击最大的工业部门是( )A.钢铁 B.食品 C.纺织 D.电子4.“碳交易”的出现能使( )①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②环境质量逐渐好转 ③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④排污量小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生物柴油大多是就地取材,用棕榈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德国 C.韩国 D.马来西亚
    2020年3月10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19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该声明显示,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影响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移徙、粮食安全及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等方面。随着全球持续变暖,目前的高温纪录再被打破“只是时间问题”。 该声明表示,2019年是有仪器记录以来气温第二高的年份。2015年至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2010年至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
    思考:(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2)全球气候变暖对一些沿海国家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什么?(3)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合理措施有哪些?
    思考:(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提示】(1)人类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大气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2)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冰川积雪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低洼地带的安全。(3)加强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等等。
    【总结1】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总结2】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4.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由低碳产业体系、低碳人居环境体系、低碳消费体系、低碳管理体系四大体系组成,四者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低碳经济建设的着力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联合国三次环境与发展会议联合国三次环境与发展会议
    联合国三次环境与发展会议
    日本、加拿大等已明确表示不会承诺《京都议定书》第二期减排目标。据此完成1~2题。1.由于少数发达国家不合作,《京都议定书》无法有效执行,这将会导致( )A.大气中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 B.两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C.文物古迹被腐蚀破坏 D.高纬度地区气候更加寒冷 2.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要负更大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  )A.消耗的资源少 B.排放的污染物多C.防治技术先进 D.用于防治污染的经费充足
    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直接影响图中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2.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 )A.开垦沼泽  B.开发水能C.保护雨林  D.退耕还湖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所示环节中,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最关键的环节是(  )A.A B.B C.C D.D2.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A.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慢工业发展步伐B.加快石油勘探开发,形成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C.开展退耕还湖工程,提高湿地调节功能D.发展洁净煤技术,减轻大气环境污染
    3.图中所示,中心事项X是指(  )A.海平面的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4.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A.修筑水利工程B.控制大城市规模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
    5.《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  )A.酸雨过多B.氟氯烃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C.二氧化碳过量排放D.臭氧层日益被破坏6.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①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②发达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至发展中国家③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更应该减少排放量④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一份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八国集团中美国所做的工作最少。报告通过比较各国自1990年来的排放趋势以及实施《京都议定书》目标的进展等9项量化指标,对八国进行了排名,同时也给各国在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和碳市场发展等具体政策方面的表现打了分。据此回答5~6题。
    近年来,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西萨摩亚和图瓦卢等低地岛国面临着被淹没的威胁。据此回答4~5题。4.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臭氧层空洞 C.环境污染 D.酸雨危害严重5.下列选项中,能有效地控制海平面上升的是(  )A.全球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营造生态住宅和绿色家居C.降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 D.城市有序扩张和人口迁移国际环境保护组织于2008年7月3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实现《京都议定书》的目标上,八国集团中美国所做的工作最少。据此完成6~8题。6.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 )A.钢铁 B.机电 C.纺织 D.电子7.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  )A.煤市场 B.碳市场 C.石油市场 D.天然气市场8.《京都议定书》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该原则体现可持续发展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共同性和公平性原则
    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上,世界上近200个国家的代表,就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进行了多轮磋商,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态度有很大差异。材料二 下面三幅图示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
    (1)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这一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2)众多国家与会就减排问题进行磋商,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材料三漫画反映的焦点是可持续发展中的________原则。(3)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减排中要承担更多的义务。
    材料三 右图为漫画《请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减排中要承担更多的义务。【答案】发达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发达国家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多分布于中低纬地区,农业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减产较发达国家多。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1)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2019全国)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 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1.A 2.D 3.C
    西北航道是指从大西洋经北极海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但依 2007 年的观测海冰融化程度加大,航运之利已有改善。 1.该航道如果进入大规模商业运输的阶段时,最不利下列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A 丹麦 B 日本 C 加拿大 D 巴拿马 2.随着西北航道海冰的融化阿拉斯加的生态系统可能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A 国王企鹅的数量减少 B 北极熊的生物群落增加 C 小麦种植的面积增加 D 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增加
    延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过去当地人形容延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从春种到夏,到秋一场空”。1999年,延安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黄土高原上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1.延安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从2001年的238天增加到2017年的313天,该变化主要得益于A.土壤变肥沃 B.植被覆盖率提升C.入黄泥沙量减少D.区域水资源增加2.黄土高原变绿了,但是成果巩固也变难了。下列关于成果难巩固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气候年际变化大 ②植被环境脆弱 ③植被单一,生态系统尚未完全形成 ④还林、护林积极性降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下图为 1995 年至 2035 年世界碳排放预测图。 1. 下列有助于碳排放快速转型的是 A. 增加森林植被的覆盖率 B. 实施退耕还湖、 退耕还草 C. 增加城市电动汽车数量 D. 加快水电、 核电站的建设 2. 相比基本情景下, 更快转型下对碳排放减少贡献最大的是电力, 主要原因是 A. 石油、 天然气发电代替了煤炭发电 B. 可再生能源发电增加速度不断加快 C. 气候变暖, 太阳能发电量不断增加 D. 第三产业发展, 电力在使用量减少
    D、B
    二次能源是以自然资源为原料进行加工转化而来的能源。二次能源是否可再生取决于原料。下表为能源分类表,完成下面小题。
    1.为了节能减排,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方向应是( )A.升甲降乙B.降甲升丁C.升乙降丙D.降丁升丙2.我国能源调配工程中,输送丁类能源较多的是( )A.西电东送北线工程B.西电东送中线工程C.西气东输一线工程D.西气东输二线工程
    下图为典型发达国家人均能耗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人均GDP收入在5000~20000美元区间时,人均GDP能耗最低的是( )A.德国B.澳大利亚C.英国D.意大利2.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后,导致人均能耗变化的原因是( )①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②采取节能措施,能源利用率提高③工业生产能力下降④环保意识逐步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材料: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到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 ℃~4 ℃。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2)据图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3)简要分析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参考】(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等。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人类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2)后果: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 原因:全球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2)据图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3)简要分析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参考】(3)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不利影响:使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
    材料一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中灰色线条代表的是仅考虑自然变化得到的气温变化模拟值黑色线条代表的是实际气温观测值。 1、读图,分别描述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模拟值和观测值的特点。 模拟值:全球气温不断升降波动。观测值:全球气温波动上升。 2、简析北极地区在世界交通位置中的重要性,并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提升北冰洋海运价值的影响。 是联系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捷径。 浮冰或冰盖融化,利于航行。
     3、图中 A 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出现土壤肥力下降的趋势。请说出该地区保持土壤肥力的措施,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将对该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该地应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植树造林,还要注意土壤培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以保持土壤较高的生产力。气候变化将会导致该地农业结构的变化。 4、海水、阳光、沙滩,使巴厘岛成为旅游者的梦幻天堂。巴厘岛与图中 B 地区同为海滨旅游胜地,属同一气候类型,比较两地气候成因的差异,并简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巴厘岛旅游资源的影响。 巴厘岛终年为赤道低压控制,B 地区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对大气增温增湿作用。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将淹没部分沙滩,使滨海景观受到影响。 5、请归纳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 加强国际合作,利用科技提高清洁能源、新能源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植树造林。
    相关课件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获奖ppt课件,共1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优质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当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第三章第一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件ppt、全球气候变暖宣传片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