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教课ppt课件
展开我国近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指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
地球上的C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
P82活动 读图3-1完成下列任务。
1. 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碳主要有哪些存在形式?
2. 在碳循环过程中,人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环节?
影响植被光合作用固定气态碳的过程。
更多固态的碳转化为大气中气态的CO2/CO。
碳排放量和碳汇的关系。
3. 根据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分析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
人为的加快了岩石圈和其他圈层的碳交换,打破了原有的碳循环平衡过程。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数百万年前古生物遗体经长时间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
通过漫长的过程将碳以固态CO2的形式稳定储存在岩石圈
人类利用化石燃料改变了碳的天然循环,把岩石圈中的还原碳过早的释放到大气中;
下图为 1995 年至 2035 年世界碳排放预测图。1. 下列有助于碳排放快速转型的是A. 增加森林植被的覆盖率 B. 实施退耕还湖、 退耕还草C. 增加城市电动汽车数量 D. 加快水电、 核电站的建设 2. 相比基本情景下,更快转型下对碳排放减少贡献最大的是电力,主要原因是A. 石油、天然气发电代替了煤炭发电 B. 可再生能源发电增加速度不断加快C. 气候变暖,太阳能发电量不断增加 D. 第三产业发展,电力在使用量减少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1)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加之人类活动方式的变化,岩石圈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被活化,重新参与到碳循环过程中,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升高,大气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1.大气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碳排放:对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
温室气体是大气保温气体的俗称,是指大气中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入,而阻止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逸出的气体。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主要的温室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氟利昂、甲烷(CH4)、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等 30 多种气体。
为了统一度量温室效应的结果,我们规定二氧化碳当量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
一种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是通过其全球变暖潜能值来衡量的。该指数表示的是在 100 年的时间框架内,各种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对应相同效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例如,设定二氧化碳的全球变暖潜能值为 1,则甲烷的全球变暖潜能值为 25,意味着同样质量的甲烷的增温能力是二氧化碳的 25 倍。
读P83阅读,读图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是?
读P83阅读,哪些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的较为严重?
全球变暖的原因:人为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自然吸收:人类大量地毁坏森林植被。
P83活动 城市是世界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物流分布的集中地,是能源高消耗地区,也是研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区域。目前,全球约有 54%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消耗了世界约 75% 的能源,排放了 80% 左右的人为温室气体。1. 想一想,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有哪些? 2. 议一议,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城市热岛效应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1.城市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交通、能源供给(供暖)以及粮食运输和工业生产所燃烧的化石燃料。
2.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扩散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城市上空温室气体浓度高,形成稳定温室气体层,减缓城市热量的向外散失过程,对地面起到更强的保温作用,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三、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全球地表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无色无味无毒;化学性质稳定;动植物新陈代谢的产物;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属于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引发环境问题。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 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 B.湿地C.草地 D.寒漠
1.A 2.D 3.C
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2011 年11 月联合发布《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报告预测,未来中国海平面将继续上升,到2030 年,全海域海平面上升幅度将达到80 ~ 130 毫米。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很大影响。据此完成9 ~ 10 题。9. 气候变化威胁我国的国土安全,主要表现在 ( ) A.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B. 极端天气增多,旱涝灾害增多C. 冻土快速融化,影响青藏铁路运行安全D. 加剧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10. 气候变化威胁中国的生态安全,主要表现在 ( ) A. 引发冰川退缩,加剧水资源短缺B. 海洋赤潮灾害频发,影响养殖业C. 湿地大面积萎缩退化,功能衰退D. 生态移民增加,影响社会稳定
1.A 2.C
2.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
1)导致热浪、干旱、洪涝、台风、暴雪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改变了水热时空分布,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极端天气频繁发生 加剧自然灾害
2)引起冰川积雪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低洼地带的安全。海平面上升
3)影响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安全,一些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面临灭绝的危险。
4)对国民经济造成影响,比如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到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5)通过多种途径威胁到公众的身体健康。
地形:沿海低地被淹;陆地面积减小
农业:影响沿海水产养殖业
交通:破坏港口设备;影响航运;
低纬地区可能减产;高纬度增产。
低纬度温度升高,作物水分不足
高纬度如俄罗斯农业增产
水资源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影响生物多样性人体健康
高纬度增产,低纬度减产
生存空间的丧失是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最为严重的影响。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影响国家安全。激化国家间资源争端而影响国家安全。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P85 活动探究:
南极大陆冰盖厚达几百至几千米,是数百万年来低温条件下积雪被压实成冰的结果。从冰盖钻取的冰芯,包含了许多反映不同时代大气环境特征的信息。科学家利用南极冰盖中的冰芯样品,获得了二氧化碳浓度、气温、降水等气候史料。这一方法为研究几十万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1.想一想,科学家是如何知道历史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
2.描述近 80 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南极地区气温变化的关系。
近80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南极地区气温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
3.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2015 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达到 400 ppm,而工业化前的二氧化碳浓度大约只有 280 ppm。结合实例,分析身边哪些活动会导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的升高。
工业发展、交通运输、生活供暖等燃烧大量化石燃料,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开荒、砍伐植被破坏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获奖ppt课件,共1页。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优秀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碳循环,温室效应,国际减排合作,碳排放中国在努力,碳中和,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优质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当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