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习题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习题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巩固·逐点练透,新题精题·培优提能,见习题,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为帮助同学们梳理基础知识,某老师制作了如下时间轴,其中“①”处应是( ) A.黄巢起义 B.北宋建立 C.定都临安 D.元昊称帝
2.《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澶渊之盟 B.玄武门事变C.黄巢起义 D.陈桥驿兵变
【点拨】结合题干中“宋史”“以黄衣加太祖身”,可知说的是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的事。符合题意的是D。
3.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这说明宋代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 )A.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B.废除丞相,实施专制C.加强集权,削弱地方 D.设立通判,加强监督
4.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A.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
5.秦汉时代,丞相、大臣上朝,可与皇帝“坐而论道”,宋代开始,丞相、大臣只能站着议事了。宋代朝仪的变化说明( )A.丞相权力逐渐变大 B.皇权逐步加强C.统治内部出现裂缝 D.封建制度衰落
6.【2020•孝感】宋朝的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均高于武将,武将则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了当时宋朝( )A.藩镇割据 B.重文轻武C.重农抑商 D.尚武轻文
7.“在宋代的政治生活中,大量的文臣得到了提拔和重用,武将正好相反……内忧是避免了,但外患却严重了。”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文官政治的背景 B.武将专政的表现C.重文轻武的影响 D.对外交往的发展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改变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局面。(1)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
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既是“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也是抑制武将权势的手段。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积极作用。
政策:重文轻武。原因: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积极作用: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1.《宋史纪事本末》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材料中宋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2.【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宋代丞相吕蒙正曾说:“中书、枢密院,自来难处之地。唐末帝王,专委臣下,致多阙失,兼家族罕有保全。今陛下躬决万几,臣下止于奉行圣旨,臣尝与同列等言,实知荣幸。”这说明( )A.唐末帝王不顾大臣安危 B.宋代中央集权加强C.藩镇割据削弱唐末皇权 D.宋代君主专制强化
【点拨】依据题干中信息“陛下躬决万几,臣下止于奉行圣旨”分析,可知皇帝决断天下大事,宰相只能奉行圣旨,说明宋代君主专制强化。符合题意的是D。
3.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出现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是( )A.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行政、军事分权C.削弱大将的兵权,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D.削弱相权,将相权一分为三
【点拨】北宋没有出现武将夺权的现象,是因为北宋进行了体制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A反映的是地方行政权的分离;C反映的是分割军权;D反映的是分割相权;只有B全面反映了北宋从中央到地方的体制改革。
4.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参考人员多元 B.考试规定渐趋严密C.选拔方式多样 D.防弊措施流于形式
【点拨】从表格中的科举考试规定可以看出,当时的考试规定非常严密,符合题意的是B。
5.在宋朝,文人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等俗语都出自宋朝。【宋朝建立】
材料一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一般认为,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事实上,兵权、实力等这些绝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能够将大事化于无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本身就充分地体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手段。
陈桥驿兵变。 960年。
(1)“这场兵变”指的是哪一次兵变?发生在哪一年?
【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二内则设中书、枢密院、御史台、三司、审官、审刑等在京诸司,外则设转运使、知州、知县等众官以相统御,上下有叙……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在中央和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州县长官,设置通判,分化知州权力,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文教昌盛】 材料三很多人说起宋朝,第一反应是宋朝无能的军队。其实这是一个理解的误区,在建立初期,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是相当强的,甚至可以与契丹骑兵进行正面较量。但是仅仅30年之后,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弱。到了宋朝中期,甚至只有西北军团还拥有一些战斗力,其余的部队都是花架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课件ppt,共15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赵匡胤,禁军将领,分化事权,转运使,中央集权,科举制,重文轻武,重文轻武的国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宋太祖赵匡胤,第6课北宋的政治,披上黄袍得天下,交流预习成果,扛起江山治天下,杯酒释兵权,科举制的影响,看疗效,埋下祸根危天下,积贫积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