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重力与弹力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重力与弹力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力的概念,力的图示和示意图,重力和重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典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存在的
B. 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飞出,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C. 磁铁吸引铁块,而铁块不会吸引磁铁
D. 甲对乙施加了力的作用,甲是施力物体,同时甲也受到乙的作用力
解析 “风吹草动”是空气和草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是空气,故A选项错误;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是球拍,B选项错误;磁铁吸引铁块的同时,铁块也吸引磁铁,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答案 D
名师点拨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对外施加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即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巩固练习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B. 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C.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是有先后顺序的
D. 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
解析 力发生在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物体不一定接触,A选项错误;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使物体产生形变,二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B选项正确;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同时性,故C选项错误;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大小只是其一,故D选项错误.
答案 B
二、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典例2 如图所示,一物体A受到一个大小为10 N的拉力作用,该拉力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画出这个拉力的图示.
解析 上图仅是拉力的示意图,而不是拉力的图示,画力的图示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选定标度,本题我们可以选取1 cm长的线段表示5 N的力.
(2)沿力的方向并且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出一线段,图中有向线段的长度为2 cm.
w w w .x k b 1.c m
(3)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如上图所示. 为了简便,还可以将受力物体用一个点来代替,将力画成如右图所示.
答案 见解析
名师点拨 (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2)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力的示意图:只正确表示出力的方向,不严格画力的大小.
(3)画力的图示的步骤:
①选定标度,可以选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顿的力.新 课 标 第 一 网
②沿力的方向并且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出一线段.新_课_标第_一_网
③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
巩固练习2 如右图所示,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6N,试画出压力的图示,说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答案 画力的图示时,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选标度:本题选5 mm的线段表示2 N的力.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标度和力的大小来画,线段标上刻度.如图中①所示,从O点竖直向下画一条三倍于标度(15 mm)的线段.
(3)在线段上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为了简便,也可照图②来画.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受力物体是桌子.
画力的示意图时,只需要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对线的长短没有严格要求.如图③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也可照图④那样用一点表示木块,画出重力和支持力w w w .x k b 1.c m
的示意图.
三、重力和重心
典例3 (多选题)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
D.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解析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故D正确;但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了两个效果:一个效果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使物体随地球转动;另一个效果即是另一部分力才是重力,也就是说重力通常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因此A错;重力只取决于地球对物体的作用,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所以B错,C正确.
答案 CD
名师点拨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但要注意,重力不等于引力.
(2)重力的大小:G=mg,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随在地球上的纬度的不同和高度的不同而有微小的改变.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巩固练习3 下列关于物体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物体在运动时才受到重力
B. 同一物体在某处向上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小,向下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大
C. 某物体在同一位置时,所受重力与静止还是运动无关,重力大小是相同的
D. 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只与其质量有关
解析 物体在地球上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与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无关,故A错,B错;物体在地球上某点处所受重力G=mg,在同一点g相同,故G由m决定,但不同位置,不同高度g值不同,G由m和g共同决定,所以C对,D错.
答案 C
一、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典例1 如图所示,小球A系在竖直拉紧的细绳的下端,球恰好与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受到的力是( )xkb1
A. 重力和线的拉力
B. 重力、线的拉力和斜面对球的弹力
C. 重力、斜面对球的弹力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 方法一:小球一定受到重力,线的拉力和斜面对球的弹力的有无可用假设法来判断.假设线不存在,则小球将沿斜面滚下,故线应施加拉力;假设斜面不存在,小球在竖直方向的线的拉力作用下仍然能静止,故斜面的弹力不存在.
方法二:假设细绳与斜面对球均有弹力作用,如图所示.由图可知,F2的存在破坏了小球的静止状态,与题意矛盾,故斜面的弹力不存在.xkb1.cmw w w .x k b 1.c m
答案 A
巩固练习1 判断图中小球是否受到A、B两个接触面的弹力作用.
解析 题图①中将接触面B去掉,球仍能处于平衡,故球不受B面的弹力作用,而受到A面的弹力作用.题图②中小球同时受到A、B两面的弹力作用.
答案 见解析
二、弹力方向的判断
典例2 如图①、②、③所示,画出物体A受到的弹力示意图.
解析 图①中,A球与容器壁及容器底部是球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分别垂直于容器壁、底部指向A球(必通过球心);A和B是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在两球连线上,如图①所示.
②图中,杆下端与球面接触点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球面过接触点的切面,即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杆与碗边接触为点与直线(平面)接触,故弹力垂直于杆斜向上,如图②所示.
③图中,两绳对A产生的弹力为拉力,由绳子形变而产生,故弹力必沿绳子且指向绳子收缩方向.如图③所示.
答案 见解析图
巩固练习2 画出图①、②中物体A受到的弹力的示意图.
解析 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点处的切面,方向跟施力物体恢复原状的趋势一致,指向被支持物体,如图.
答案 见解析图x k b 1 . c m
三、弹力大小的计算
典例3 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挂一重为4 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2 cm;挂重为6 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3 cm,则弹簧原长为________ cm,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
解析 弹簧上悬挂重物时弹簧要伸长,由胡克定律知:弹簧上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k为劲度系数,x为弹簧伸长量,数值上等于伸长后的总长度减去原长L0,即x=L-L0.改变悬挂重物的重量,伸长量变化,这样可以列出两个方程,可通过方程组求出弹簧原长和劲度系数.
设弹簧的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设挂G1=4 N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L1,挂G2=6 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L2,则L1=12 cm,L2=13 cm,由胡克定律得
G1=k(L1-L0)
G2=k(L2-L0)
代入数据解得L0=10 cm,k=200 N/m.
即弹簧原长为10 cm,劲度系数为200 N/m.
答案 10 200
名师点拨 1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具体问题中可由物理规律求解.如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桌面向上的弹力和自身的重力作用,由二力平衡知,弹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2)对弹簧的弹力有胡克定律: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长度变化量成正比,即F=kx.
式中F表示弹力,k表示劲度系数,与弹簧自身性质有关,由弹簧的材料、长度、粗细、匝数决定,与F或x的大小无关,单位符号是N/m;x表示弹簧长度的变化量,单位符号是m.注意:若x的给出单位为“cm”时,要先化为“m”才能代入公式计算.
巩固练习3 量得一只弹簧测力计3 N和5 N两刻线之间的距离为2.5 cm,求:
(1)弹簧测力计3 N刻线与零刻线之间的距离;
(2)测力计所用弹簧的劲度系数.
解析 设3 N刻线到零刻线之间的距离为x,劲度系数为k.
(1)根据胡克定律有F1=kx,F2=k(x+2.5)
由题意知F1=3 N F2=5 N
解得 x=3.75 cm.
(2)k=eq \f(F1,x)=eq \f(3,3.75×10-2) N/m=80 N/m.
答案 (1)3.75 cm
(2)80 N/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册1 重力与弹力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册1 重力与弹力随堂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1 重力与弹力课时训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重力与弹力》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