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12含答案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5990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12含答案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5990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12含答案 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5990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10含答案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11含答案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13含答案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14含答案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15含答案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12含答案
展开实验部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寒假作业
2月13日
1.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盐类都可用作调味品
C.铝罐可久盛食醋 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铝溶于NaOH溶液:2Al+2OH-+H2O=2AlO2-+3H2
B.向NaAlO2溶液中加人少量盐酸:AlO2-+4H+=Al3++2H2O
C.向Al(OH)3沉淀中加人足量盐酸:Al(OH)3+3H+=Al3++3H2O
D.氧化铝溶于足量NaOH溶液:Al2O3+OH-=AlO2-+H2O
3.用焰色反应检验K+时的操作有:①蘸取待测液;②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③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④用稀盐酸洗净铂丝。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②③ C.④①② D.①③②④
4.下列除杂或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向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SO42-
B.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3+,无Fe2+
C.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先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后沉淀溶解说明有Al3+
D.灼烧某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含有Na+,无法确定是否含有K+
5.取一小块钠放在玻璃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①金属先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 ③燃烧时火星四射
④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⑤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6.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
A. 、 B. 、
C. 、 D. 、
7.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完成的是( )
A.Al→AlO2- B.Al2O3→Al(OH)3 C.Al(OH)3→Al2O3 D.Al3+→AlO2-
8.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B.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CO2+AlO2-+2H2OAl(OH)3↓+HCO3-
C.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2-+3H2↑
D.明矾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2Ba2++3OH-+Al3++2SO42-2BaSO4↓+Al(OH)3↓
9.卫生部发出公告,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钙(CaO2)等食品添加剂。下列对于过氧化钙(CaO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aO2具有氧化性,对面粉可能具有增白作用 B.Ca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C.CaO2与水反应时,每产生1mol O2转移电子4mol
D.Ca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CO2=2CaCO3+O2
10.向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人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m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K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混合溶液中Al2(SO4)3和Mg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1 D.1:3
1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表中用途与解释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用途 | 解释 |
A | Na2O2常用作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 Na2O2与H2O、CO2反应均可产生O2 |
B | 常用铝箔作包装材料 | 金属铝有良好的延展性 |
C | FeCl3溶液可用于刻制印刷铜电路板 | FeCl3与2Fe3++Cu =2Fe2++Cu2+ |
D |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 Na2CO3可中和胃酸 |
A.A B.B C.C D.D
12.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中(常温)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块钠失去的电子多 B.两块钠失去的电子一样多
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 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13.若将4.6g钠块置于过量O2中燃烧后,生成了7.2g固体物质,则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钠在燃烧前未被氧化 B.钠在燃烧前已有部分被氧化
C.生成物中只有过氧化钠 D.生成物中只有氧化钠
14.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O2的用量决定的 B.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会发生剧烈燃烧
C.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时,被氧化的一定是金属 D.铁丝不论在空气中还是纯氧中都不会燃烧
15.在含有Fe3+、Fe2+、Al3+、Cl-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并微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下列离子的数目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
A.Al3+ B.Fe2+ C.Fe3+ D.Cl-
16.下列关于Al(OH)3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B.Al(OH)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
C.Al(OH)3胶体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也能吸附色素
D.Al(OH)3既溶于NaOH溶液、氨水,又能溶于盐酸
17.《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
A. B. C. D.
18.将106g的Na2CO3和84g NaHCO3先经充分强热后,再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出CO2的总量一样多 B.前者生成的NaCl是后者的二倍
C.消耗盐酸一样多 D.后者消耗盐酸是前者的一半
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B.石英、水晶、硅石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C.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活泼,能跟酸或碱的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D.自然界中二氧化硅都存在于石英中
20.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均匀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3mol·L-1盐酸 B.4mol·L-1 HNO3溶液 C.5mol·L-1 NaOH溶液 D.18.4mol·L-1 H2SO4溶液
21.某氧化铁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杂质FeSO4。某同学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回答:
(1)操作I中配制溶液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以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反应①中加入足量H2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检验沉淀中SO42-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__________
(4)将沉淀加热,冷却至室温,用天平称量坩埚与加热后固体的总质量为b1 g,再次加热并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为b2 g,若b1- b2=0.3,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5)若坩埚的质量为42.6 g,最终坩埚与加热后固体的总质量为45.8 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6)有同学认为上述方案的实验步骤太繁琐,他认为,只要将样品溶于水后充分搅拌,加热、蒸干、 灼烧称量即可测得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你认为他的这个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22.某同学欲在实验室中完成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已知B中放入的是铁粉与石棉绒的混合物,C中放的是干燥剂,E为酒精喷灯,G 为带有铁丝网罩的酒精灯。对比两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乙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
(2)乙装置中湿沙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
(3)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该同学认为欲在乙装置的导管口处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装置H必不可少,H的作用是__________
(5)对比甲、乙两装置的B和K,B的优点是__________
2019年2月13日化学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A.错误,生石灰为氧化钙,常用作干燥剂,无抗氧化能力.
B.错误,盐类中常用作调味品的是氯化钠,而其他盐类很多是有毒的,比如亚硝酸钠
C.错误,食醋中含有醋酸,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与酸反应,故不可用铝罐久盛食醋。
D.正确,小苏打是,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2.答案:D解析:根据反应KAl(SO4)2+2Ba(OH)2=2BaSO4+KAlO2+2H2O可知,SO42-全部沉淀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lO2-
3.答案:B解析:根据焰色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洗、烧、蘸、烧、观,可知B项正确:应特别注意:检验K+时必须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以滤去黄光。
4.答案:D解析:滴加BaCl2溶液不能排除Ag+、SO32-的干扰,AgCl难溶于硝酸,SO32-易被稀硝酸氧化为SO42-,故A错误;
Fe3+与KSCN反应使溶液显红色,但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故B错误;
氨水为弱碱,氨水过量后Al(OH)3沉淀不会溶解,故C错误;
灼烧某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则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法判断是否存在K+,故D正确:
5.答案:B
6.答案:C解析:、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A项错误; 不溶于水和酸,加入水后,碳酸氢钠溶解,而不溶,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仍然不溶,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项错误;C.亚硫酸钠和碳酸钡中加入水,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C项正确; 、中加热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项错误;答案选C。
7.答案:B解析:Al2O3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Al(OH)3。
8.答案:D解析:氢氧化铝不能溶于氨水,A正确;
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B正确;
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C正确;
SO42-恰好完全沉淀时,参与反应的Al3+与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应生成AlO2-,D错误。
9.答案:C解析:反应2CaO2+2H2O=2Ca(OH)2+O2↑中,Ca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每产生1mol O2转移2mol电子, 故C项不正确
10.答案:B
11.答案:D解析:小苏打的成分是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2.答案:B解析: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2,等质量的两块钠在两种条件下失去的电子一样多,在加热条件下得到的反应产物质量大。
13.答案:B解析:若4.6g Na完全转化为Na2O2,则生成固体的质量为7.8g,现反应后固体质量为7.2g,说明其中含有Na2O,由于Na燃烧的产物为Na2O2,故在燃烧前钠块中就含有Na2O,说明Na燃烧前已部分被氧化
14.答案:C解析:A、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反应条件决定,A错误;B、铝箔在纯氧气中点燃可以发生剧烈燃烧,B错误;C、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时,金属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的一定是金属,C正确;D、铁丝在纯氧中会燃烧,D错误;选C。
15.答案:A解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氧气,放出热量,Fe2+被氧化成Fe3+,Fe3+数目增多,Fe2+数目减少; Fe3+、Al3+均与碱反应,Al3+转化为AlO2-,Fe3+转化为Fe(OH)3;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中Fe(OH)3转化为Fe3+,AlO2-转化为 Al3+,Al3+数目保持不变,A符合题意;Fe2+数目减少,Fe3+数目增多,B、C不符合題意;加入过量盐酸,Cl-数目增多,D不符合題意,
16.答案:D解析: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也能溶于NaOH、KOH等强碱溶液,但Al(OH)3不能溶于氨水等弱碱溶液
17.答案:A解析:据“本来绿色”初步判断“青矾”为绿矾;“烧之赤色”是因为在空气中灼烧最终残留的固体是红棕色的氧化铁, 故A正确。
18.答案:C解析:
Na2CO3、NaHCO3各为1mol,所以放出CO2的总量一样多,故A正确;Na2CO3、NaHCO3各为1mol,与盐酸反应都生成NaCl,
由Na原子守恒可知前者生成的NaCl的量是后者的二倍,故B正确; Na2CO3;、NaHCO3各为1mol,与盐酸反应都生成NaCl,由Na原子守恒可知后者消耗盐酸的M是前者的一半,故C错误,D正确
19.答案:B解析:硅在自然界中全部是以化合态的形成存在,主要是以硅酸盐的形成,A、D错误;常温下硅性质不活泼,不能与氯气、强酸反应,C不正确,答案选B。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字熟练记住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即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答案:A解析:B项中硝酸和D项中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C项中NaOH溶液只与铝反应而不与镁反应,而A项中盐酸与镁和铝均能反应,A项正确
21.答案:1.500mL容量瓶; 2.2Fe2++H2O2+2H+=2Fe3++2H2O
3.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Ba(NO3)2(或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沉淀洗涤干净;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沉淀未洗涤干净
4.继续加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
5.80%; 6.不可行
解析:1.操作Ⅰ还需要500 mL容量瓶。
2.反应①中加入足量H2O2溶液,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3.检验沉淀中SO42-是否洗涤干净,可以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Ba(NO3)2溶液或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4.继续将沉淀物加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
5.加热后得到的固体为,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该方案不可行, 无法确定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22.答案:1.向H中加入水没过导管口,连接好装置,微热K,若H中导管口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导管中出现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提供水蒸气; 3.3Fe+4H2O(g)Fe3O4+4H2
4.干燥氢气,降低H2中水蒸气的含量
5.使用石棉绒,增大水蒸气与铁粉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解析: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微热法”,应该先将装置中气体密封起来,本题即先向H中加入水没过导管口,再微热K
2.湿沙子受热时,水蒸发产生水蒸气。
3.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
4.潮湿的氢气很难燃烧,故H的作用是干燥氢气,降低H2中水蒸气的含量
5.装置B中使用石棉绒可以增大水蒸气与铁粉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4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4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透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8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8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相同条件下的三个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2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学高一化学寒假作业2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下列各项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CH4与O2的质量比为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