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包公审驴(上)课件PPT
展开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必须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文阅读教学而言的,是指拓展学生在课内学习之外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习短文中的字、词,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学习短文内容的把握,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会发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认真揣摩上下文意,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
包公审驴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末了,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飞奔出了公堂,跑得那个快啊,一下子就不见了。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王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究竟。王五便和差役去了,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看热闹的人。他们走了整整十五里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某田庄的一户人家,人们跟着走了进去。当然,他们在那里找到了王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小偷。
遵 命 挨 打 畜 牲
悉心:衙役:随即:惊吓:
用尽所有的精力。造句:护士悉心照顾每一个病人。衙门里的差役。造句:古代有些衙役很残忍。随后就,立刻。造句:你们先走,我随即就到,不用等我。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造句:心脏病人不能受到惊吓。
狡猾:惊慌失措:冒名顶替:闻所未闻:
诡计多端,不可信任。造句:狐狸很狡猾。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造句:遇到突发事件时,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能惊慌失措。假冒别人姓名,代他去干事或窃取他的权力、地位。造句:冒名顶替的伎俩是健全的制度所不能允许的。听都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造句:这些奇谈怪论,我简直闻所未闻。
学习对短文内容的把握,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
本文记叙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主要讲刘五的驴被人偷换,刘五气愤地去官府报官,包公运用智慧,巧妙地破了案的事。赞扬了包公是一位智谋过人、断案如神的人,也告诉我们计谋应该用在正确的地方。
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事情的起因。写穷人刘五的一头好驴被换成了瘦驴。第二部分(第 3-11 自然段)审案的经过。写包公审驴、关驴、打驴、放驴的过程,体现了包公智谋过人、断案如神。第三部分(第 12 自然段)事情的结果。写瘦驴跑回了主人那里,衙役找到了罪犯,也找到了好驴,包公真是料事如神。
包拯(999 - 1062):字希仁,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北宋名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民间流传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话语。
(1)先把驴饿上三天,再打四十大板,最后把驴放了,让它自己去找它的主人。这样既抓住了小偷又找到了被偷走的驴。(2)包公了解动物的习性,懂得毛驴一旦遇到危难,就会本能地逃回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他利用这一点,采取了最为有效的手段,因此能顺利破案。
包公是怎样审驴的?他为什么能顺利破案?
1.读课文,请你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
(1)状告毛驴;(2)细审毛驴;(3)找到毛驴。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包公审驴的过程?并说说你的感受。
课文第 3-11 自然段写包公审驴的过程。有关的句子是:(1)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2)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3)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感受到了包公看似糊涂,实则是胸有成竹,说明包公智谋过人、断案如神。
3.包公尽可以饿驴、打驴,驴自然会去找主人,但是他为什么要升堂呢?
瘦驴就是小偷的替身,饿驴、打驴就是惩治小偷。包公在审案的过程中自然要有审的架势、威严和过程,要通过审,宣布法律的严正,替刘五这样的百姓出气。渲染了一种既严正又幽默的气氛。表面看似糊涂,实则是胸有成竹。
四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长城(上)课件PPT: 这是一份四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长城(上)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概括主要内容,短文理解与问题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乌塔(上)课件PPT: 这是一份四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乌塔(上)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概括主要内容,短文理解与问题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皮巧根桥(上)课件PPT: 这是一份四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皮巧根桥(上)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概括主要内容,短文理解与问题思考,陡峭朽,响亮洪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