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第20课时八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

    中考语文第20课时八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1页
    中考语文第20课时八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2页
    中考语文第20课时八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3页
    中考语文第20课时八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4页
    中考语文第20课时八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5页
    中考语文第20课时八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6页
    中考语文第20课时八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7页
    中考语文第20课时八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8页
    还剩5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第20课时八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20课时八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7篇虽有嘉肴,·第29篇马说,第26篇,第27篇,第28篇,第29篇,见同“现”表现,食同“饲”喂,2一词多义,动词用马鞭驱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6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第28篇 大道之行也
    【注释】①濠(há)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②鲦(tiá)鱼:一种白色小鱼。③是:这。④全:完全,完备。⑤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⑥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等等。
    文意理解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参考答案: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摆脱了惠子的追问。庄子的机智跃然纸上。
    作品主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写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进行了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也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敏捷。写作特色1.采用对话的形式。2.精彩的论辩艺术。3.笔法轻松,机智幽默。
    【注释】①虽:即使。②嘉肴:精美的菜肴。③旨:味美。④至道:最好的道理。⑤是故:因此。⑥困:困惑。⑦自反:自我反思。⑧自强:自己督促自己。⑨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文学常识《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文意理解1.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参考答案: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讲“嘉肴”,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2.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相长”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2)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
    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然后“自强”。
    作品主旨本文先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得出了教学相长的结论。 写作特色1.思路清晰,脉络顺畅。2.语言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注释】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②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为:是,表判断。④与:同“举”。⑤修:培养。⑥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⑦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⑧终:终老,终其天年。⑨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
    “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者,……的人。⑩分:职分,职守。!归:女子出嫁。@于:在。#是故:因此。$乱:指作乱。%贼:指害人。^作:兴起。&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闭:用门闩插上。(谓:叫作、称作。 )大同:指理想社会。
    文意理解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参考答案: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作品主旨文章阐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写作特色运用排比修辞。排比句的功能主要是造成铺排效果,增强气势。
    【注释】①伯乐: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②祗(zhǐ):同“衹(只)”,只、仅。③辱:辱没。④奴隶人:奴仆。⑤之:的。⑥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⑦槽枥:马槽。⑧称:著称。
    【注释】①马之千里者:日行千里的马。②一食:吃一次。③或:有时。④尽:这里用作动词,吃完。⑤粟:这里泛指粮食。⑥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⑦食(sì):同“饲”,喂。下文“而食”“食之”中的“食”读音和意思与此相同。⑧其:指千里马。⑨是:这样的。⑩能:才能。!见:同“现”。@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做不到。^安:怎么,哪里。
    【注释】①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②之:代词,指千里马。③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④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⑤鸣:鸣叫。⑥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⑦执策:拿着马鞭。⑧呜呼:表示叹息,相当于“唉”。⑨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文学常识韩愈,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意理解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千里马——人才;伯乐——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食马者——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2.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见教材八下P123“思考探究”第一题】
    参考答案: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这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或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3.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1) 要具有良好的素质或才能;(2) 后天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种;(3) 要能遇到善于识人才的伯乐。
    4.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示例:当今是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社会竞争激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的人才。国家应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大力推进素
    质教育、终身教育,积极主动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人才也不应屈服于现实,应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寻求机会,展示才华。
    作品主旨全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把知人善任的贤君比作伯乐,把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比作千里马,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写作特色1.托物寓意。2.条理清晰。
    阅读《马说》,回答下列问题。
    1.重点字词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祗,同“衹(只)”,只、仅
    (3)古今异义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没有人身自由的人②策之不以其道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道路
    (4)词类活用①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竭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里。
    (2)策之不以其道。(省略句)
    (食马者)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省略了主语“食马者”)

    相关课件

    中考语文第20课时八下文言文(二)课后练本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20课时八下文言文(二)课后练本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6篇,结构助词的,代词指鱼之乐,第27篇,虽有嘉肴《礼记》,“学”同“敩”教导,代词代指嘉肴,表揣测的语气词,增长促进,第28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0篇愚公移山,第17篇,第18篇,第19篇,第20篇,第21篇,被同“披”穿着,2一词多义,动词驻军,名词军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第30课时九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30课时九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36篇曹刿论战,·第38篇陈涉世家,·第39篇出师表,第33篇,第37篇,第38篇,第39篇,原因缘故,他的指曹刿的,他们的指齐军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