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

    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1页
    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2页
    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3页
    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4页
    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5页
    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6页
    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7页
    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0篇愚公移山,第17篇,第18篇,第19篇,第20篇,第21篇,被同“披”穿着,2一词多义,动词驻军,名词军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7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18篇 富贵不能淫
    ·第19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21篇 周亚夫军细柳
    【注释】①天时:气候上的有利条件。②地利:地理上的有利条件。③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④城:内城。下文的“城”指城墙。⑤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⑥环:围。⑦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⑧池:护城河。⑨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⑩坚利:坚,坚固;利,锋利。⑪委:放弃。⑫去:离开。⑬域:限制在疆域内,居住。
    ⑭固:巩固。⑮威:震慑。⑯道:儒家推崇的仁政、王道。⑰至:极点。⑱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⑲畔:同“叛”,背叛。⑳顺:归顺,服从。
    文学常识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文意理解1.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参考答案:第2至4句围绕中心论点,采用两两比较的方式进一步论证。第2、3句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由此可见“地利”重于天时;
    第4句同样选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地利不如人和”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守城一方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上述论据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由此使论点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2.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1) 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句,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两两比较,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之后进一步阐发,论述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论述了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展现了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2) 论证中运用排比句式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作品主旨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实行仁政从而达到“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论证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注释】①诚:真正,确实。②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③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注释】①焉:怎么,哪里。②子:你。③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④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⑤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⑥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⑦夫子:这里指丈夫。⑧正:准则,标准。⑨妾妇:妇女。⑩居天下之广居:前一个“居”,动词,居住。后一个“居”,名词,住所。“广居”,这里喻指“仁”。
    ⑪得:实现。⑫由:遵从。⑬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⑭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⑮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⑯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文意理解1.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参考答案: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同循着大道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时则要加强自我修养,绝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
    3.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结合文中内容用自己的话作答。
    参考答案:坚守“仁”“礼”和“义”。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同循着大道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作品主旨本文论述了坚守仁、礼、义,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的观点。写作特色《富贵不能淫》这一章运用排比的修辞,使文章富有气势和感染力;语言骈散结合,节奏感强;论述过程有破有立,说服力强。
    【注释】①发:兴起,指被任用。②畎亩:田地。③举:选拔、任用。④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筑,捣土用的杵。⑤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士,狱官。⑥海:海边。⑦市:集市。⑧故:所以。⑨任:责任,使命。⑩是:这样的。⑪苦:使动用法,使……痛苦。⑫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⑬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若。饿,这里是使动用法。⑭空乏:财资缺乏。⑮拂:违背。⑯乱:扰乱。⑰动: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⑱忍:使动用法,使……坚忍。⑲曾益:增加。曾,同“增”。
    【注释】①恒:经常。②过:犯错误。③困:被围困,引申为“困苦”。④于:介词,在。⑤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⑥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⑦征于色:表现在脸色上。⑧发于声:流露在言谈中。⑨喻:了解、明白。⑩入:指在国内。⑪拂(bì):同“弼”,辅佐。⑫出:指在国外。⑬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⑭然:如此,这样。⑮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文意理解1.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参考答案: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在经受了艰苦的磨炼之后,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2.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哪几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结果怎样?
    参考答案:思想上:苦其心志;行动上:行拂乱其所为;生活上: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现代社会有无必要提倡“生于忧患”?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认为)要大力提倡“生于忧患”。因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只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个人和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另外,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没有谁的一生会一帆风顺,现代人也需要在磨砺中增长经验和才干。现代社会资源日益枯竭,环境不断恶化,局部仍有战争,所以人人需要增强忧患意识,不能在安逸中走向堕落衰亡。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
    参考答案: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作品主旨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遭受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贪图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培养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还会消磨意志,使人颓废和堕落。
    写作特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章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气势,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注释】①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②河阳: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
    【注释】①且:将近。②惩:苦于。③塞:阻塞。④迂:曲折,绕远。⑤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⑥毕:尽、全。⑦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⑧指:直。⑨杂然:纷纷地。⑩许:赞同。⑪献疑:提出疑问。⑫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损,削减。⑬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⑭且焉置土石: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且,况且。焉,哪里。置,放置、安放。⑮诸:相当于“之于”。⑯荷:肩负、扛。⑰叩:敲、打。⑱箕畚: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⑲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⑳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更替。节,季节。㉑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同“返”,往返。
    【注释】①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明了!惠,同“慧”,聪明。②毛:指草木。③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④长息:长叹。⑤固:顽固。⑥彻:通达,这里指改变。⑦虽:即使。⑧穷匮:穷尽。⑨加增:加大,增高。⑩苦:愁苦。这里指担心。⑪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注释】①已:停止。②感:被……所感动。③负:背。④厝:放置、安放。⑤陇断:山冈阻隔。
    文意理解1.愚公在挖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参考答案:( 1 )“方七百里,高万仞”山本身高大险峻无比;( 2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遥远;( 3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劳动力少,其中又有老人、孩童;( 4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工具简陋;( 5 )河曲智叟不理解地劝阻与讥笑。
    2.故事用神话做结尾有什么妙处?
    参考答案:( 1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给人以神秘感。本文就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方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 )更能突出愚公坚定不移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作品主旨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
    【注释】①文帝之后六年:指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②边:边境。③乃:于是。④以:任命。⑤军:驻军。⑥备:防备。
    【注释】①劳:慰劳。②军:军营。③已而:不久。④之:动词,到,往。⑤被:同“披”,穿着。⑥彀:张开。⑦持满:把弓拉满。⑧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⑨且:将要。⑩闻:听从。⑪诏:皇帝发布的命令。⑫居无何:过了不久。⑬乃:就。⑭使使:前一个“使”是动词“派”,后一个“使”是名词“使臣,使者”。⑮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⑯诏:动词,帝王下命令。
    ⑰传言:传令。⑱壁:营垒。⑲从属:随从。⑳约:规定。㉑辔:马缰绳。㉒徐行:慢慢前行。㉓持兵:手执兵器。㉔介胄之士:穿戴着盔甲的将领。介,铠甲。胄,头盔。㉕动:感动。㉖式车: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㉗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㉘去:离开。
    【注释】①既:已经。②曩:先前。③固:必,一定。④虏:被俘虏。⑤犯:被侵犯。
    文学常识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本篇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西汉名将。
    文意理解《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语)。细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这可以说是“情势”的对比。在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恪尽职守。这可以说是“性格”的对比。
    出营门后,群臣的“惊”和文帝的“称善者久之”也形成对比,表现出文帝的贤明、识大体。这可以说是“结果”的对比。对比的手法给出了反面的参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鲜明。文中还有大量侧面描写,如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
    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侧面衬托的写法避免了单从正面来写的直白,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作品主旨文章主要记叙了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重点勾画出周亚夫治军有方、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的形象。 写作特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回答下列问题。
    1.重点字词(1)通假字①军士吏被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改容式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式,同“轼”,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3)古今异义①持节诏将军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用于“节日”“节约”等义②壁门士吏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用于“墙”或“像墙那样的直立的山石”等义
    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③使人称谢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感谢
    (4)词类活用①介胄之士 介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军霸上 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持节诏将军 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名词用作动词,帝王下命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能够进入(军营)。
    (2)天子为动,改容式车。(被动句)
    皇上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为”,介词,被,表被动)

    相关课件

    中考语文第20课时八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20课时八下文言文二课堂讲本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7篇虽有嘉肴,·第29篇马说,第26篇,第27篇,第28篇,第29篇,见同“现”表现,食同“饲”喂,2一词多义,动词用马鞭驱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后练本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15课时八上文言文(二)课后练本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7篇,“畔”同“叛”背叛,护城河,泛指武器装备,第18篇,“女”同“汝”你,使动用法使屈服,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真正确实,这里指丈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第14课时八上文言文一课堂讲本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14课时八上文言文一课堂讲本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3篇三峡,第13篇,第14篇,第15篇,第16篇,“反”同“返”返回,2一词多义,绝美绝妙,在上面,数词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