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第16课时八下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

    中考语文第16课时八下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第1页
    中考语文第16课时八下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第2页
    中考语文第16课时八下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第3页
    中考语文第16课时八下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第4页
    中考语文第16课时八下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第5页
    中考语文第16课时八下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第6页
    中考语文第16课时八下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第7页
    中考语文第16课时八下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第8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第16课时八下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16课时八下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45首,答案A,第46首,答案D,第47首,第49首,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关 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B.“参差荇菜”“窈窕淑女”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点拨】“比喻手法”错误,应是“比兴手法”。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表达了什么?
    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3.《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就是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蒹 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B.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点拨】并非“绝望”,而是“惆怅”。
    2.《蒹葭》这首诗歌运用了景物描写,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歌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此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3.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而不得的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石壕吏唐 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尖锐。B.老妇人上前致词是明写,实则暗写官吏的咄咄逼人。C.从诗歌最后四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苦难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D.诗歌主要赞美了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点拨】诗歌主要揭露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以及作者对苦难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们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拿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3.“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不好。“独”字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字表达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不能表达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卖炭翁唐 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点拨】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2.从表达方式上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好让炭卖个好价钱的矛盾心理。
    3.(学科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
    诗人写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是为下文写宫市(或炭被抢夺)之苦做铺垫。烧炭运炭固然辛苦,但卖炭翁还是充满希望的,只要炭能卖个好价钱,日子还能过下去,但是炭被宫使抢走,希望就彻底破灭了。通过层层铺垫,揭示了宫市的黑暗和百姓的困顿。

    相关课件

    中考语文第10课时八上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10课时八上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7首,答案D,第28首,答案C,第29首,答案A,答案B,第31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第25课时九下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25课时九下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69首,答案D,第70首,第72首,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第21课时九上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第21课时九上古诗词(一)课后练本课件,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58首,答案B,第60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