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3 垂直平分线(知识讲解)-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展开专题13.3 垂直平分线(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会画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能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及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定义: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线段的中垂线.
性质:
性质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性质2: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特别说明: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两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之一.同时也给出了引辅助线的方法,那就是遇见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画出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这样就出现相等线段,直接或间接地为构造全等三角形创造条件.
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相等,这点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外心.
【典型例题】
类型一、垂直平分线性质
1.如图,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交于.
(1)若,则的度数是 ;
(2)连接,若,的周长是.
①求的长;
②在直线上是否存在点,使由,,构成的的周长值最小?若存在,标出点的位置并求的周长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50° (2)① 6cm;②存在点P,点P与点M重合,△PBC周长的最小值为
【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70°,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40°,在△AMN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NMA=50°;
(2)①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可得AM=BM,根据△MBC的周长=BM+BC+CM=AM+BC+CM即可求解;
②根据对称轴的性质可知,M点就是点P所在的位置,△PBC的周长最小值就是△MBC的周长.
解:(1)∵AB=AC,
∴∠B=∠C=70°,
∴∠A=180°-70°-70°=40°
∵MN垂直平分AB交AB于N
∴MN⊥AB, ∠ANM=90°,
在△AMN中,
∠NMA=180°-90°-40°=50°;
(2)①如图所示,连接MB,
∵MN垂直平分AB交于AB于N
∴AM=BM,
∴△MBC的周长=BM+BC+CM=AM+BC+CM=BC+AC=
又∵AB=AC=8cm,
∴BC=14 cm-8 cm=6cm;
②如图所示,
∵MN垂直平分AB,
∴点A、B关于直线MN对称,AC与MN交于点M,因此点P与点M重合;
∴△MBC的周长就是△PBC周长的最小值,
∴△PBC周长的最小值=△MBC的周长=.
【点拨】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
举一反三:
【变式1】 已知:如图,AB=AE,BC=ED,AF是CD的垂直平分线,求证:∠B=∠E.
解:证明:连接AC,AD
∵AF⊥CD且F是CD的中点
∴可知AF是CD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AC=AD,
在和中
【变式2】 已知在△ABC中,∠CAB的平分线AD与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点D,DM⊥AB于M,DN⊥AC的延长线于N.
(1)证明:BM=CN;
(2)当∠BAC=70°时,求∠DCB的度数.
【答案】(1)见解析;(2)∠DCB=35°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到DM=DN,DB=DC,根据HL证明Rt△DMB≌Rt△DNC,即可得出BM=CN;
(2)由HL证明Rt△DMA≌Rt△DNA,得出∠ADM=∠ADN=55°,由于∠BDM=∠CDN,因此∠BDC=110°,因此∠EDC=55°,根据两角互余的关系即可求得∠DCB的度数.
解:(1)证明:连接BD、CD,如图所示:
∵AD是∠CAB的平分线,DM⊥AB,DN⊥AC,
∴DM=DN,
∵DE垂直平分线BC,
∴DB=DC,
在Rt△DMB和Rt△DNC中,
∴Rt△DMB≌Rt△DNC(HL),
∴BM=CN;
(2)由(1)得:∠BDM=∠CDN,
∵AD是∠CAB的平分线,DM⊥AB,DN⊥AC,
∴DM=DN,
在Rt△DMA和Rt△DNA中,
∴Rt△DMA≌Rt△DNA(HL),
∴∠ADM=∠ADN
∵∠BAC=70°
∴∠MDN=110°,∠ADM=∠ADN=55°,
∵∠BDM=∠CDN
∴∠BDC=∠MDN=110°
∵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
∴∠EDC=55°
∴∠DCB=90°-∠EDC=35°
∴∠DCB=35°
故答案为∠DCB=35°.
【点拨】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悉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变式3】 如图,直线l与m分别是边AC和BC的垂直平分线,它们分别交边AB于点D和点E.
(1)若,则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
(2)若,求的度数.
【答案】(1)10;(2)
【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定理即可推出,同理,即的周长为10
由垂直平分线定理可得,,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再由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得 ,即可计算出.
解:(1)的周长为10
∵l是AC的垂直平分线∴
同理
∴的周长
(2)∵l是AC的垂直平分线∴
同理
∴,
∵①
∴
∵
∴②
联立①②,解得:
【点拨】本题考查垂直平分线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垂直平分线定理推出=AB是解题关键.
类型二、垂直平分线判定
2.如图,△ABC中,∠ACB=90°,AD平分∠BAC,DE⊥AB于E,
(1)若∠BAC=50°,求∠EDA的度数;
(2)求证:直线AD是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
【答案】(1)65°(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题意可得∠EAD=∠BAC=25°,再根据∠AED=90°,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得答案;
(2)由于DE⊥AB,易得∠AED=90°=∠ACB,而AD平分∠BAC,易知∠DAE=∠DAC,又因为AD=AD,利用AAS可证△AED≌△ACD,那么AE=AC,DE=DC,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
解:(1)∵AD平分∠BAC,∠BAC=50°,
∴∠EAD=∠BAC=25°,
∵DE⊥AB,
∴∠AED=90°,
∴∠ADE=90°-∠EAD=90°-25°=65°;
(2)∵DE⊥AB,
∴∠AED=90°=∠ACB,
又AD平分∠BAC,
∴∠DAE=∠DAC,
又∵AD=AD,
∴△AED≌△ACD,
∴AE=AC,DE=DC
∴点A在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上,点D在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上,
∴直线AD是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
【点拨】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等,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 已知,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ABD和△ACD的高。求证:AD垂直平分EF。
【分析】由DE⊥AB,DF⊥AC,得出∠AED=∠AFD;因为AD是△ABC的角平分线,可得∠1=∠2,DE=DF,推出△AED≌△AFD,即AE=AF,所以点A在EF的垂直平分线上,又DE=DF,推出点D在EF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可证明AD垂直平分EF;
解:证明:∵DE⊥AB,DF⊥AC,
∴∠AED=∠AFD,
又∵AD是△ABC的角平分线,
∴∠1=∠2,DE=DF,
∴△AED≌△AFD(AAS),
∴AE=AF,
∴点A在EF的垂直平分线上(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DE=DF,
∴点D在EF的垂直平分线上,
∴AD垂直平分EF.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已知AD=2cm,BC=5cm.
(1)求证:FC=AD;
(2)求AB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AB=7cm.
试题分析:(1)根据AD∥BC可知∠ADC=∠ECF,再根据E是CD的中点可求出△ADE≌△F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
(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断出AB=BF即可.
试题解析:(1)∵AD∥BC
∴∠ADC=∠ECF ,
∵E是CD的中点,
∴DE=EC ,
∵在△ADE与△FCE中, ,
∴△ADE≌△FCE(ASA) ,
∴FC=AD ;
(2)∵△ADE≌△FCE,
∴AE=EF,AD=CF ,
∵BE⊥AE ,
∴BE是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
∴AB=BF=BC+CF,
∵AD=CF ,
∴AB=BC+AD=5+2=7(cm).
【变式3】 如图所示,在中,是平分线,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延长线于点.求证:.
证明:∵平分
∴ (角平分线的定义)
∵垂直平分
∴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 )
∴(等量代换)
∴( )
【答案】,;,;等边对等角;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对等角解决问题即可.
解:证明:AD平分∠BAC
∴∠BAD=∠DAC(角平分线的定义)
EF垂直平分AD
∴FD=FA(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BAD=∠ADF(等边对等角)
∴∠DAC=∠ADF(等量代换)
∴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BAD,DAC,FD,FA,等边对等角,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点拨】本题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类型三、垂直平分线的应用
3.如图,在△OBC中,边BC的垂直平分线交∠BOC的平分线于点D,连接DB,DC,过点D作DF⊥OC于点F.
(1)若∠BOC=60°,求∠BDC的度数;
(2)若∠BOC=,则∠BDC= ;(直接写出结果)
(3)直接写出OB,OC,OF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120°;(2)180°-α;(3)OB+OC=2OF
【分析】(1)首先过点D作DE⊥OB于E,易证得△DEB≌△DFC(HL),即可得∠BDC=∠EDF,又由∠EOF+∠EDF=180゜,即可求得答案;
(2)由(1),可求得∠BDC的度数;
(3) OB+OC=OE+OF=2OF
解:(1)过点D作DE⊥OB,交OB延长线于点E,DF⊥OC于F,
∵OD是∠BOC的平分线,
∴DE=DF,
∵DP是BC的垂直平分线,
∴BD=CD,
在Rt△DEB和Rt△DFC中,
∴△DEB≌△DFC(HL)
∴∠BDE=∠CDF,
∴∠BDC=∠EDF,
∵∠EOF+∠EDF=180゜,
∵∠BOC=60゜,
∴∠BDC=∠EDF=120゜.
(2)∵∠EOF+∠EDF=180゜,
∵∠BOC=α,
∴∠BDC=∠EDF=180゜-α.
故答案为:180゜-α.
(3)由(1)知OB+OC=OE+OF=2OF
【点拨】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
举一反三:
【变式1】 如图,中,,,.
(1)用直尺和圆规作的垂直平分线;(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若(1)中所作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求的长.
【答案】(1)详见解析;(2).
【分析】(1)分别以,为圆心,大于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作直线即可.
(2)设,在中,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解:(1)如图直线即为所求.
(2)∵垂直平分线段,∴,
设,在中,
∵,∴,
解得,∴.
【点拨】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变式2】 如图,点和点在内部.
(1)请你作出点,使点到点和点的距离相等,且到两边的距离也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请说明作图理由.
【分析】(1)由垂直平分线性质可知点到点和点的距离相等即点P在MN的垂直平分线,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两边的距离相等,即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上.分别作出MN的垂直平分线和∠AOB的角平分线,它们的交点即为所求.
(2)根据作法即可说出理由.
解:(1)如图,作∠AOB的角平分线与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交于P点,即点到点和点的距离相等,且到两边的距离也相等;
(2)理由: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复杂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基本作图的一般步骤、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3】 如图,AD为△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连接EF交AD于点G.
(1)求证:AD垂直平分EF;
(2)若∠BAC=60°,猜测DG与AG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AG=3DG,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AED=∠AFD=90°,从而得出∠DEF=∠DFE,则∠AEF=∠AFE,从而说明AE=AF,即点A、D都在EF的垂直平分线上,得出答案;(2)、根据∠BAC=60°,AD平分∠BAC得出AD=2DE,根据∠EGD=90°,∠DEG=30°得出DE=2DG,从而说明AD=4DG,即AG=3DG.
解:(1)、∵AD为△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 ∴DE=DF,∠AED=∠AFD=90°,
∴∠DEF=∠DFE,∴∠AEF=∠AFE,∴AE=AF ∴点A、D都在EF的垂直平分线上,
∴AD垂直平分EF.
(2)、AG=3DG.
∵∠BAC=60°,AD平分∠BAC,∴∠EAD=30°,∴AD=2DE,∠EDA=60°,
∵AD⊥EF,∴∠EGD=90°,∴∠DEG=30° ∴DE=2DG,∴AD=4DG, ∴AG=3DG.
考点:(1)、角平分线的性质;(2)、中垂线的性质.
类型四、作图-垂直平分线
4.如图,在中.
利用尺规作图,在BC边上求作一点P,使得点P到AB的距离的长等于PC的长;
利用尺规作图,作出中的线段PD.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把作图痕迹用黑色签字笔描黑
【分析】由点P到AB的距离的长等于PC的长知点P在平分线上,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即可得(以点A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AC、AB分别交于一点,然后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以大于这两点距离的一半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一点,过点A及这个交点作射线交BC于点P,P即为要求的点);
根据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尺规作图即可得(以点P为圆心,以大于点P到AB的距离为半径画弧,与AB交于两点,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以大于这两点间距离一半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的一侧交于一点,过这点以及点P作直线与AB交于点D,PD即为所求).
解:如图,点P即为所求;
如图,线段PD即为所求.
【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作图,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举一反三:
【变式1】 尺规作图:校园有两条路OA、OB,在交叉路口附近有两块宣传牌C、D,学校准备在这里安装一盏路灯,要求灯柱的位置P离两块宣传牌一样远,并且到两条路的距离也一样远,请你帮助画出灯柱的位置P.(不写画图过程,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分别作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和∠AOB的角平分线,它们的交点即为点P.
解答:如图,点P为所作.
【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熟知角平分线的性质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变式2】 如图,在△ABC中,点P是AC上一点,连接BP,求作一点M,使得点M到AB和AC两边的距离相等,并且到点B和点P的距离相等.(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作法、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作图即可.
解答:如图,点M即为所求,
作法:如解图,以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两点,再分别以、为圆心,以大于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连接;以、为圆心,以大于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交于、,连接,则的延长线与的延长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复杂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基本尺规作图的一般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3】 已知,按下列要求:(尺规作图,保留痕迹,不写作法)
(1)作边上的高;
(2)作的平分线.(尺规作图)
(3)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尺规作图)
【分析】(1)根据钝角三角形高的做法即可;
(2)根据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即可;
(3)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即可.
解:(1)如图所示:AD为BC边上的高.
(2)如图所示:BE为△ABC的平分线.
(3)如图所示: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点拨】本题考查了钝角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解题的关键掌握相应的作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