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3 楞次定律教案
展开§16.3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目的:
1. 掌握楞次定律并会运用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 理解楞次定律的实质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探索、归纳、总结的素质和能力
教学重点:楞次定律的实验归纳;楞次定律应用步骤的总结与使用
教学难点: 楞次定律的实验归纳与实质分析;楞次定律应用步骤的总结与使用
教法:实验、探索、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教具:感应铝环、电磁铁,演示电流表、1号电池,导线、条形磁铁、副线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新课:
思考题:如图1所示,当条形磁铁插入线圈时,
电路中有无感应电流?方向如何?
新课教学:
演示:按如图2所示电路和实物,判断电流流向与电表指针偏向的关系。
电流从电表正柱流入——电表指针偏向正线柱
电流从电表负柱流入——电表指针偏向负线柱
演示:
强调说明,电流表与线圈组成的闭合电路、电流表、条形磁铁、线圈绕向的作用。
演示:如图3,当磁铁N极向下插入线圈时,引导学生思考观察:
①磁铁N极(即原磁场)方向向哪?(向下)
②穿过线圈中的磁通量(即磁场线条数)如何变化?(增加)
③电表指针向哪偏?(向负柱)
④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如何?(看绕向)
⑤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哪?(上N下S)
⑥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吗?(相反)
⑦感应电流的磁场对磁铁(即原磁场)的靠近是吸引还是排斥?
(排斥,即阻碍原磁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增加)
演示:如图4:当磁铁N极向上抽出时,引导学生思考并观察:
(重复上述各项,对比磁铁N极向上抽出的动画课件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填表)
| B原方向 | φ原变化 | 指针偏向 | I感方向 | B感方向 | 作用形式 |
N极下插 |
|
|
|
|
|
|
N极上抽 |
|
|
|
|
|
|
实验分析:
不论N极插入还是抽出,不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大还是变小,感应电流的磁场
要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实验启示:
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演示:
如图5、6,由磁铁S极向下插入和向上抽出线圈,(对比磁铁S极向下插入
和向上抽出的 动画课件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填表,得出结论)。
| B原方向 | φ原变化 | 指针偏向 | I感方向 | B感方向 | 作用形式 |
S极下插 |
|
|
|
|
|
|
S极上抽 |
|
|
|
|
|
|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分析说明楞次定律的含义:
说明:①“总要”指楞次定律适应所有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和
②“阻碍”不是相反,不是阻止。
(引导从磁通变化看,从相对运动看,从能量关系看。)
例题:
如图7,条形磁铁竖直放置,铜环由正上方自由落下,
试判断在落近N极过程中,环中感应电流的有无和方向。
(有,俯视为顺时针方向)(老师题结)
归纳定律应用步骤:
1. 判断原磁场(即原磁通)的方向, —————(一方向)
2. 分析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增加、减少) — ————(二变化)
3. 由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同向、反向), —————(三阻碍)
4. 用安培定则(即右手螺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四一抓)
总结:本节的重点内容概括如下:
一条核心规律(楞次定律)
二个磁场方向(B原方向与B感方向)
三种分析角度(从磁通变化看,从相对运动看,从能量关系看。)
四项应用步骤(一方向、二变化、三阻碍、四一抓)
作业: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3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3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共9页。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3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3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3 楞次定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3 楞次定律教案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