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导学案(人教版选修3-2)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5427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学案设计
展开
【温馨寄语】 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学习目标】
1.知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原因.
2.会推导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表达式.
3.会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的关系,进而得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重点难点】
1.领会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易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2.知道牛顿第三定律在推导太阳与行星间引力时的作用,探索其方向和表达式..
【知识链接】
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1)行星绕太阳做近似匀速圆周运动时,需要的向心力是由 提供的,设行星的质量为m,速度为v,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r,则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F= .
(2)天文观测可得到行星公转的周期T,行星运行的速度v和周期T之间的关系为 .
(3)将v=代入F=得F=,再由开普勒第三定律T 2=消去T得 .因而可以说F与成正比.即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
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 成反比.
2.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太阳吸引行星的同时,行星也吸引太阳,由此可得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应该与太阳质量M成 ,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 成反比.
3.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综上可以得到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表达式 ,式中G是比例系数,与 、 都没有关系.
【问题探究】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是椭圆,本节乃至本章均把行星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这样做是不是违背了客观事实?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太阳与行星之间作用力的表达式
【课堂练习】
1、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m2,绕太阳的轨道半径是r1和r 2,若它们只受太阳引力作用,那么它们与太阳之间引力之比为 ,它们的公转周期之比为 .
2、教材第38页“说一说”
【学后反思】
。
【课后练习】
1.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大小为F=G,其中G为比例系数,由此关系式可知G的单位是 ( )
A.N·m 2/kg2 B.N·kg2/m2
C.m3/kg·s2 D.kg·m/s2
2.下面关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B.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的质量无关
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D.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距太阳的距离成反比
3.由F=G可知,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与 成正比,与 成反比,G是与 均无关的常数.
4.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是m1和m2,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是r1和r2,如果它们只受到太阳引力的作用,那么,这两个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
5.(测试易忽略点) 已知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自转周期为T.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赤道处的海平面上,则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F= ,重力G= .
6.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离太阳越远的行星 ( )
A.周期越小 B.线速度越小
C.角速度越小 D.加速度越小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5.宇宙航行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5.宇宙航行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温馨寄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学案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3.万有引力定律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3.万有引力定律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目标锁定,学习过程,实例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