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数学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第5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新人教版
展开速度、时间、路程
课题 |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 ||
说课教师 |
| 说课时间 |
|
说课内容 | |||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修订版)四年级上册53页例5的内容《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生活情境中理解速度的含义,构建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并应用三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用术语表达、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建立“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并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里,路程与时间是显性的,跑了多远、用了多少时间,可以测量,对此学生理解起来不成问题;而速度是单位时间里所走的路程,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隐形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对速度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我利用运动会跑步比赛比快慢的生活实例,把新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链接起来,让学生经历速度产生的三个过程。使“速度”在不经意间应运而生。而关系式的总结则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并总结抽象出关系模型。 关于速度,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速度的读、写、改写,进行了进一步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速度这个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复合单位的应用。学生原来只能模糊地感知,不能清晰地表达,所以,我通过提问:速度单位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剖析出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通过观察和比较几个速度单位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既形象地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又理解了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长度,这样就架构起行程问题中三个数量之间联系的桥梁。 在学生充分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经历猜测和验证的过程。在这个教学重点环节里,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数量关系,围绕“总结---归纳”二个环节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将《能力培养与测试》中的基础题目作为巩固练习进行课堂练习、课堂内反馈。 在拓展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两道题,是与生活紧密接触的,既渗透了速度的概念,又涵概了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三个关系,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教学设计的简要说明,如果在哪个环节设计的不周全,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