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七下 7.树石画法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08/125235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美术七年级下册第7课 树石画法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蟹爪枝
(示范图)
鹿角枝
树分四歧
树石画法
板书设计:教学主题
树石画法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造型表现课程不单是知识技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实际训练过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国画课程的学习除了掌握基本和技法外,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文化,体验中国艺术的美,理解中国艺术的特殊思考方式。本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树木画法,第二课时学习山石画法。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自然景象,熟悉国画工具,感受国画中独特的笔法,墨法。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国画的学习障碍是对国画工具的不熟悉。学生的基础基本都是硬笔西式绘画方法的基础,对于软笔作画首先在笔的使用上就是第一障碍。其次是水墨问题,水墨的比例变化,再加上宣纸的特性,使得画面非常难以掌控。所以在课程中要融入让学生熟悉作画工具的环节,让学生渐渐掌握软笔作画。然后是疏导心里问题,比如不敢下手、放不开、犹豫不决、追求完美等等。
重点:学习树、石的写意画法。
难点:如何运用笔墨技法来表现树石的形态。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树与石的基本规律及形态特征,理解“石分三面树分四歧”的基本概念。
2.初步掌握树与石的写意技法。
3.培养细致观察,大胆创造的态度与能力,增强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树木画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目标
导入(5分钟)
一、导入阶段:
破冰:教师做自我介绍,提问并了解学生对于国画的一些学习情况,拉近与学生距离,让学生放松心情,掌握基本学情。
聊一聊学生在学画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把它列出清单:列如怕画坏、不会使用工具和材料、反复修改最终无法完成、下笔犹豫不决等等。
以四季的树木导入,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树木的形态特征。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板书:树石画法(第一课时学习树画法)
明确自己的困难和问题,并列出清单。
提起兴趣,带入课程。带着问题去学习。
发展阶段(25分钟)
二、枝干画法
了解树木的结构与生长规律,理解“树分四歧”、“鹿角枝”、“蟹爪枝”的概念。(列出问题,写入问题清单)
解决问题:
不会画树干,通过教师的演示和指导画出第一个树干。(同时尝试解决绘画中反复修改的问题。)活动:线条练习,熟悉毛笔。
什么是“树分四岐”。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问题1的方法画第二个树干,要求形态与第一个不一样。教师做示范讲解。
欣赏分析教材中山水画作家作品中各种树木的不同表现手法。注意树干笔法的粗细变化、线条的起伏顿挫。在此基础上创作第三个树干。
2、什么是“蟹爪枝、鹿角枝”?在画好的树干上加树枝。
理解“树分四枝”、“蟹爪枝”、“鹿角枝”。
用毛笔练习线条,熟悉毛笔的使用。
体会创作过程中提升与变化,了解国画的特点。
学习知识,训练能力。
自主探究
三、树叶画法(自学自练)
观察课本中的树叶画法
教师演示毛笔的笔法特点,分开浓墨淡墨。
根据教师提示的笔法特点自学树叶画法并练习。活动:练习树叶画法。
4、为画好的树,添加树叶。
1、自学与提升。
2、能够根据前面所学内容灵活应用变通学习。
3、提升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发挥自主能动性,学会运用知识技能。
拓展部分
四、对于完成任务较快的同学,自学远景的松树画法。并在练习纸上尝试。
学生创作
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
点评交流
五、教师引导并做指导点评。
六、课堂小结
树分四歧
基本笔法
鹿角枝、蟹爪枝
夹叶法、点叶法
七、检查自己的问题清单,在已解决的问题上划对勾。
提升鉴别能力,提高审美眼光。
总结与提升(提神学生的欣赏能力,表达能力)
课堂预设
1、对于完成速度快的同学,提前布置自学和练习内容。
针对无基础同学、自学内容困难同学做单独指导。
有可能出现因为绘画能力问题而放弃学习,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注意笔墨使用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美术第7课 我设计的服装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美术第7课 我设计的服装表格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授,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小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美术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树石画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树石画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美术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树石画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树石画法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山石画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