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教学计划5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第1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1)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第3课时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第4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1)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第5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2)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小学数学5 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5单元 三角形
第2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2)
课题 | 第2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2) | 新授课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纸条摆三角形来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探究发现、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问题的策略意识。 | |
教学重点 |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 |
教学难点 | 利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 |
教学准备 | 课件、纸条。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第62页例3的情境图。 师: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说一说。 师: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 教师板书: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师: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 教师小结: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又近似一个什么图形?由图可知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 师: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二、探究新知 1.实验一:用3根纸条摆-个三角形。 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4组纸条,请学生随意拿一组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有些组的纸条能摆成三角形,有些组的纸条不能摆成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能摆成三角形的那几组纸条,寻找原因,深入思考。 2.实验二:进一步探究3根纸条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摆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能摆成三角形。 (1)每个小组用准备好的4组纸条来摆三角形,并做好记录。 (2)课件出示记录表,小组代表汇报操作记录。 (3)观察记录表的操作记录,说说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并说明原因。 学生汇报后,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4)能摆成三角形的3根纸条又有什么规律? 在上个环节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得出,能摆成三角形的3根纸条,其中任意两根的长度的和都大于第三根的长度。 (5)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6)观察得出的结论,你觉得哪个词比较重要? 通过观察与对比,让学生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了进步的理解。 3.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中间那条路最近的原因吗?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释疑,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对三角形三边关系和两点间的距离的理解,你们都掌握了吗? | |
教学板书 | 三角形的特性(2)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带着实际问题,迫不及待地积极动手实验,大胆猜想结论,然后师生合作论证,让结论从特殊过渡为一般。习题的设计围绕三角形三边关系满足的条件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掌握得快,反应也快。学生认真练习,教师要注意给有不同答案的学生创造上台发言的机会,分析出错的原因。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锻炼表达能力,还能锻炼胆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 |
教师点评和总结:
|
小学人教版三角形的特性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三角形的特性第1课时教案,共5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预设,设计意图,教学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时 数与代数(2)教案: 这是一份第2课时 数与代数(2)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