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习题(第1课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习题第1页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习题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习题(第1课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习题(第1课时),
    诗词五首第1课时[www.zzst%e*p.~c#om@]一、默写句子。[来源:#%中^&教*网]1.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所说 的: ? 表明不必归隐山林,精神超脱,也能进入幽僻旷远之境。[来源^%&:中@教~网]2.《饮酒》(其五)中写诗人看到南山时的随性与自然,表现诗人闲适恬静的生活状态的句子是: , 。3.《饮酒》(其五)中,描绘黄昏温馨和谐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的句子是: , 。[来&源:#~中教*@网]4.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描绘傍晚时分山间云气缭绕、鸟儿结伴归巢的诗句是: , 。 5.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含有人生真谛的哲理,充分表现物我相融境界的句是: , 。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描写国都沦陷但山河依旧,春天降临却乱草丛生的句子是: , 。7.《春望》中,写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衬诗人忧国和思亲之情的句子是: , 。8.杜甫在《春望》中写战乱不断,家人音信极其珍贵的句子是: , 。9.杜甫在《春望》中写战火连绵时盼望得到家人平安讯息的句子是: , 。 [来源:zzste*@p.c^%o~m]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国教育^出版#网]10.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1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zzst#~e@p^&.com]A.“而无车马喧”真实地写出了诗人隐居之所荒凉冷清、人迹罕至的景象。B.“问君何能尔”巧妙地转换了叙事角度,以他人的视角发问,颇具情趣。[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出傍晚时分,云入山峰,鸟入山林的景象。D.“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陶醉自然、物我两忘的境界。13.任选角度赏析加线诗句。[w@ww.zzstep&^*.%com][www.z#@z%step.^com*]14.《饮酒》中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联,你认为诗人从自然景物中悟到了什么“真意”?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国教育^出%@版#网]15.请对“家书抵万金”一句作简要赏析。[中&%国教*^育出版~网]16.从全诗来看.诗人“白头搔更短”的原因是什么?[来源#*:中~教&%网]参考答案与解析一、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国教育出版@*~%网]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国#&教育*出版~@网]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力金【解析】做到熟练背诵,准确默写,结合题干关键词来选句子。二、10.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悠然中看见了南山。【解析】本题考查描述诗歌画面的能力。可以先将句子的大意梳理一下,然后结合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示例:东边的篱笆旁,大片的菊花在日光映照下,灿然怒放,诗人正在悠闲地采撷,偶一抬头,远处青翠苍郁的南山,尽收眼底。11.诗句的意思是这其中蕴含着人生真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道怎样表达。写出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表达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www.zzs%t*ep.~#co@m]【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尾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全诗的总结,意思是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刚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此诗写于东晋灭亡前夕,作者借饮酒来抒情写志。诗人说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热爱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际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三、12.A【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选项“而无车马喧”是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而并非表现荒凉冷清。故选A。13.示例:从炼字的角度,“悠然”写出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字写出了采菊时无意间偶见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惬意。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以客观景物“菊”和“南山”衬托诗人悠闲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从整句诗意境的角度:两句诗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意境。【解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作答。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炼字的角度看,“悠然”写出了诗人归隐之后的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神态。“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无意间看到南山美景时的自然神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惬意。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看,运用了的写法,借景物“菊”和“南山”衬托诗人悠闲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据此理解赏析作答。14.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被官场束缚,回归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句意: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四、15.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们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解析】“抵万金”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们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来%^@#源&:中教网]16.国家残破(忧国),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解析】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国家残破(忧国),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