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优秀一课一练
展开一、单选题
1.图7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区域距海遥远,降水少,风力作用强,①区域风力强劲,风力侵蚀作用为主要外力作用;②区域风速降低,出现“降尘”,说明该区域以风力风力沉积为主。③④区域降水多,以流水作用为主,其中③区域地势起伏大,因流水侵蚀作用为主,④区域地势平坦,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
2.图a所示的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可能和小岛连接的岸堤是( )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3.图b中阴影所示的河流地貌位于( )
A.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形成B.河流的凹岸,流水沉积形成
C.河流的凸岸,流水侵蚀形成D.河流的凸岸,流水沉积形成
【答案】2.C 3.D
【解析】2.读图a左图可知,纬度向北递增,应为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河水向右偏转,②所在河岸附近河水多、流速快,侵蚀作用较强,而①所在河岸附近河水少,流速慢,沉积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小岛最终可能和①岸连接;读图a右图可知,纬度向南递增,应为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河水向左偏转,③所在河岸附近河水多、流速快,侵蚀作用较强,而④所在河岸附近河水少,流速慢,沉积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小岛最终可能和④岸连接。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3.读图可知,图b中阴影所示的河流地貌位于河流弯曲河道的凸岸,排除AB;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凹岸附近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较强,凸岸附近河水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因此图中阴影部分为凸岸沉积作用形成的新河岸或河漫滩,排除C,D符合题意。故选D。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图5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A.云贵高原B.东北平原C.东南丘陵D.塔里木盆地
5.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A.凹岸侵蚀B.凹岸堆积C.凸岸侵蚀D.凸岸堆积
6.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答案】4.B 5.A 6.D
【解析】4.本题考查牛轭湖的形成过程。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因此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东北平原,ACD错误,故选B。
5.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凹岸侵蚀 ,BCD错误,故选A。
6.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排除AB,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地貌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由图可知
A.该地貌属于侵蚀地貌B.扇形地上部颗粒较大
C.扇缘带适合种植水稻D.扇形地下部径流变大
8.该扇形地下部和扇缘带基本无砾石分布,最可能是因为
A.风化物粒径较小B.降水较少
C.坡度较陡D.河流较长
9.近年来绿洲分布区表层沙土没有明显增加,可能是因为
A.上游地区过度放牧B.上游来水量减少
C.下游地区植被增加D.下游荒漠化减轻
【答案】7.B 8.D 9.B
【解析】7.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貌为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故A错误。由扇形地上部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应逐渐变小,故B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冲积扇上有绿洲分布,因此该冲积扇应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当地气候干旱,不适合种植水稻,故C错误。由冲积扇顶部到扇缘,地下水水位变浅,说明水在流动过程中下渗明显,因此扇形地下部径流变小,故D错误。故选B。
8.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流速度呈正相关,因此流水沉积具有严格的分选,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颗粒从大逐渐变小。因此河流较长,被携带至冲积扇处的物质粒径小,故D正确。故选D。
9.绿洲分布区表层沙土的变化应受上游影响,故排除C、D项。上游地区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加,导致绿洲分布区表层沙土增加,故A错误。上游来水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会导致来沙量减少,因此分布区表层沙土没有明显增加,故B正确。故选B。
下图为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四种地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下面外力作用与其形成的地貌对应正确的是( )
A.流水沉积—①B.流水侵蚀—②
C.流水沉积—③D.风力搬运—④
11.③图地貌多位于( )
A.河流入海口B.平原边缘处
C.狭长山谷底D.河流出山口
【答案】10.C 11.A
【解析】10.①图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故A错;②图示风化作用、风力侵蚀作用行成风蚀蘑菇,③图示河流入海口附近形成的流水堆积作用地貌—三角洲。故C正确;④是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峡谷,故D错。
11.在河流入海口,由于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就在入海口附近堆积,形成三角洲,故本题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
12.以下关于河流堆积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洪积扇一般发育于山前
B.河漫滩平原一般发育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C.三角洲形成于河流中游
D.河漫滩平原形成于河流凹岸
【答案】A
【解析】洪积扇一般发育于山前,位于河流出山口处,A对。河漫滩平原一般发育于河流两岸,河流入海口形成的是三角洲,B、C错。河漫滩平原形成于河流凸岸,凹岸是侵蚀岸,不易沉积,D错。故选A。
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是指河流弯道水流的冲刷和淤积,导致相邻两河湾的凹岸逐渐接近而形成狭颈,狭颈被漫滩洪水自然冲决,水流改走直道的现象。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演变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②③④①
14.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主要作用是
A.沉积作用B.搬运作用C.风化作用D.侵蚀作用
【答案】13.B 14.D
【解析】13.读图可知,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演变分四个阶段:一阶段,相对后面几个阶段来说,河道弯曲度较小,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对应的是①图;二阶段,河水不断冲刷、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对应的是②图;三阶段,河流继续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弯曲度越来越大,相邻两个河湾的凹岸非常接近,形成“狭颈”,对应④图;四阶段,河水冲刷、侵蚀最弯曲的凹岸,冲垮凹岸河堤,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对应的是③图。故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演变顺序应为①③④②。
故选B
14.根据材料信息“狭颈被漫滩洪水自然冲决”可知,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主要作用是侵蚀作用(侧蚀为主),故D正确。故选D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下列小题。
15.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
A.甲—乙—丙—丁B.丙—丁—甲—乙
C.丙—乙—甲—丁D.乙—丙—丁—甲
16.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内力作用B.冰川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搬运作用
【答案】15.B 16.C
【解析】15.通常,河流的上游或中游都从山区通过,这里水流湍急,河道断面较窄,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导致河床下蚀。河流首先向下切蚀形成v型谷地,然后不断向两侧拓宽,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丙—丁—甲—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图中地势整体比较平坦,A错误;冰川作用一般位于高纬度、高山,形成U型谷、冰峰、冰斗、波状起伏的平原等,B错误;河流流水使谷底和河床加宽加深,这个过程叫流水的侵蚀作用,C正确;流水的搬运作用是将流水侵蚀下来的物体搬到别的地方,图示内容不是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的,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左图为黄河冲积扇局部分布图,商丘古城即坐落于此。右图为左图中洛阳北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
(1)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2)描述从洛阳北至商丘一线黄河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和沉积厚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河流冲积平原为古城的建立提供的有利条件。
【答案】(1)在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水中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2)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沉积厚度逐渐变薄。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搬运能力逐渐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越靠近冲积扇外缘,沉积物质越少。
(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可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或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解析】本题以黄河冲积扇以及冲积扇剖面图为材料,主要涉及冲积扇的成因、冲积扇颗粒物特征以及城市区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图片信息提取、区域分析以及地理知识整合分析调用的能力,主要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在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水的搬运能力较强,水中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河道变得开阔,河水水流速度降低,河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所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从洛阳北至商丘一线为黄河冲积扇,所以其沉积物颗粒从洛阳北至商丘越来越小,沉积厚度逐渐变薄。原因:当黄河水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河道变得开阔,河水水流速度降低,河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所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越靠近扇顶,沉积物越多,沉积厚度越大,越靠近扇顶,沉积物越少,沉积厚度越小。
(3)河流冲积平原,靠近河流且地下水水位较高,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冲积扇平原靠近河道,河流可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便于耕作,农产品丰富;冲积平原靠近河流,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水产品等。
18.下图为某地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看,甲河段主要表现为流水的_______和_______(填侵蚀类型),通常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
(2)乙河段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_______(A岸/B岸),适合建码头的是_______(A岸/B岸)。
(3)丙处通常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形成的过程是_______。
(4)丙所在区域常常发育出较大的城市,其优势条件主要有_______。
【答案】(1)下蚀 溯源侵蚀(向源头侵蚀) “V”型河谷(峡谷)
(2)B岸 A岸
(3)(河口)三角洲 河流携带泥沙,在入海口处由于水下坡度变缓,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变慢,泥沙堆积。
(4)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任答2点得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1)从图中看甲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落差大,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通常形成峡谷地貌。
(2)图中乙河段河道弯曲,B为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A为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河道较深,适合建码头。
(3)丙位于河流入海口,通常形成三角洲。形成过程为河流携带泥沙,在入海口处由于水下坡度变缓,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变慢,泥沙堆积。
(4)丙位于河流入海口处,通常形成三角洲,发育较大城市的优势条件为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河流泥沙堆积土壤肥沃,可河海联运,交通便利。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综合训练题,共5页。
高中地理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后作业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由图可知,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实验过程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