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优秀测试题
展开一、单选题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以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大小各异的泥质彩塑闻名于世。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崖壁上,崖体是由砾石、细沙通过钙质胶结在一起的砾岩。下图为敦煌莫高窟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莫高窟文化遗产保存较完好的气候原因主要是
A.紫外线丰富B.风沙侵蚀少C.气温低D.空气干燥
2.莫高窟只有泥质彩塑,没有石刻雕像。制约莫高窟采用石刻雕像的因素主要是
A.地形类型B.岩石性质C.崖体高度D.地质灾害
3.破坏莫高窟壁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风化作用D.流水侵蚀
【答案】1.D 2.B 3.C
【解析】1.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崖壁上,敦煌地区气候干旱,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区,空气干燥(反映的是气候的湿度水分情况)便于壁画、泥质彩塑等文化遗产的保存,D对。紫外线丰富辐射变大,更不利于文化遗产保护,A错。敦煌地区风沙侵蚀大,B错。气温低反映的是气候的温度情况,反映不了湿度情况,不是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C错。故选D。
2.从材料可知,崖体是由砾石、细沙通过钙质胶结在一起的砾岩。石刻雕像对岩石的硬度等因素要求高,而砾岩不利于制作石刻雕像,所以岩石性质是制约莫高窟采用石刻雕像的主要因素,B对。地形类型含有崖壁,即一般都是在山地地形中,并不会决定是泥质和石刻,A错。崖体高度和地质灾害情况无法从材料信息中推断出其制约影响,C和D错。故选B。
3.敦煌在莫高窟我国的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因此以风力作用为主。具体来看,主要的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过程往往漫长而平静,较少能看得见)的结果,符合其破坏特点,C对。风力侵蚀的对象包括岩石及其风化物,如土壤、岩屑等等,外力作用过程相对较短,不符合其破坏特点,A错。风力沉积是指在风的行径途中,物质由于携带物自身重力而沉降下来,一般不受地形限制,和壁画受到破坏的外力作用关系不大,B错。当地降水较少,流水侵蚀弱,D错。故选C。
在极干旱地区(远离山区)的一些干涸湖底,土状沉积物常因干涸而裂开,在外力作用下裂隙会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与盛行风向平行的垄脊和沟槽,称雅丹地貌。下图为某地雅丹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动力是( )
A.流水B.海浪C.冰川D.风力
5.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正东风
6.推测形成土状沉积物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
C.风力搬运D.流水搬运
【答案】4.D 5.A 6.B
【解析】4.雅丹地貌所处环境是“极干旱地区”,“发育成许多与盛行风向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据此可知其形成的主要动力是风力,不是流水、海浪、冰川等作用,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根据指向标可知,左侧为北,可知,图中垄脊和沟槽的走向为西北-东南,由于垄脊和沟槽与盛行风向平行,结合选项可以判断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北风。故选A。
6.沉积物是沉积作用形成,CD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土状沉积物在湖底形成,说明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不是风力沉积,B正确,A错误。故选B。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M处地貌是由( )作用形成的
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
8.①②③三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应是( )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
9.如果在③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则③岩层可能是( )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7.B 8.C 9.C
【解析】7.读图可以看出,M处地貌是典型的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B正确。风力堆积会形成新月形沙丘,A错误。流水侵蚀会形成河谷、峡谷等地貌,C错误。海浪侵蚀会形成海蚀陡崖、海蚀柱等地貌,D错误。故选B。
8.读图可以看出,③岩层位于②岩层之上,②比③要老,①岩层破坏了②③两个岩层,故①岩层最新,因此①②③三层的新老关系从老到新是②③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如果在③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珊瑚化石,证明③岩层是沉积岩,C正确。侵入岩、喷出岩属于岩浆岩,岩浆岩不含化石,AB错误。变质岩也不含化石,D错误。故选C。
黃土高原主要由细颗粒物(黄色粉尘)组成,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如图为黄土高原黄土颗粒粗细分布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黄土颗粒粒径由小到大依次是( )
A.沙黄土带 黄土带 黏黄土带B.黏黄土带 黄土带 沙黄土带
C.黄土带 黏黄土带 沙黄土带D.黄土带 沙黄土带 黏黄土带
11.甲地黄土堆积较少,原因最可能是( )
A.农耕发达B.风力增强C.降水偏多D.山脉阻挡
【答案】10.B 11.D
【解析】10.黄土高原的黄土是西北风携带黄土颗粒受地形阻挡沉积形成,随着风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因此据图可知,黄土颗粒粒径由小到大依次是黏黄土带、黄土带、沙黄土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太行山脉的东侧,携带黄土的风主要来自西风、西北风,而太行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可以阻挡大部分的黄土、沙尘,故甲地黄土堆积较少,选D。
下图为我国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2.关于该沙区生物治沙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沙丘形态可以看出该区域盛行东南风
B.三图按治沙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c、a、b
C.该区域种植的生物根系发达,其作用主要是涵养水源
D.该区域可以选育芦苇、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
13.下列防护林工程能够有效防治荒漠化的的是
A.“三北”防护林B.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C.东南沿海海防林D.东部平原绿化工程
【答案】12.B 13.A
【解析】12.读图可知,该沙区生物治沙工程固定沙丘,使沙丘逐渐变低,起伏减小,故三图按治沙时间顺序是c、a、b, B对。从沙丘形态可以看出该区域盛行西北风,A错。该区域种植的生物根系发达,其作用主要是固定沙丘,C错。该区域可以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芦苇是湿地植被,不适合,D错。故选B。
13.下列防护林工程能够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是“三北”防护林,减弱风沙危害,防止荒漠化面积扩展,A对。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主要是防治水土流失,B错。东南沿海海防林主要是防止海浪分包,C错。东部平原绿化工程主要是绿化、美化环境,D错。故选A。
下图是美国宇航局网站公布的一张火星北极新月形沙丘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地区盛行的火星风风向为( )
A.甲吹向丙B.乙吹向丁
C.丙吹向甲D.丁吹向乙
15.下列地区易形成图示地貌的是( )
A.沙质海滩B.塔里木盆地
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答案】14.C 15.B
【解析】14.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图中是新月形沙丘的照片,是流动沙丘,其特征是位于迎风坡一侧坡度更缓,背风坡一侧更陡.结合景观图的沙丘分布特征,左上方坡度较小,右下方坡度较大.所以图中的左上方是迎风坡,右下方是背风坡,所以图中的风向是从丙吹向甲, 故选C。
15.海滩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一般不会形成沙丘的,故A不符合题意;该照片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我国的塔里木是新疆的,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以风力作用为主,所以容易形成图示地貌,故B正确;黄土高原是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在黄土高原地区流水侵蚀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故C不符合题意;云贵高原是喀斯特高原,是流水作用为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骨)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呈抛物线状,读库布齐沙漠南某地物线状沙丘示意国。完成下面小题。
16.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东风B.西风C.南风D.北风
17.该抛物线状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A.甲、乙B.丙、丁C.甲、丁D.乙、丙
18.抛物线状沙丘表面常有耐早植被着生,不同部位的植被覆盖度各不相同,植被覆盖度往往与不同部位所受的外力作用密切相关。图示沙丘植被覆盖度最低的部位最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8.B 19.D 20.A
【解析】16.本题主要考查风向的判读。根据材料可知,抛物线形沙丘与新月形沙丘相反,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凸出。根据图示可知,该沙丘向东凸出,说明该地主导风是西风,B正确。
17.本题主要考查沙丘地貌图的判读。根据图示沙脊线所在位置可判断,甲、丁位于迎风坡一侧,应以侵蚀作用为主;乙、丙位于沙脊线的背风坡一侧,因此以沉积作用为主,D正确。
18.本题主要考查风力作用大小的判读。根据题意可知,植被覆盖度与外力作用密切相关。本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作用。风力侵蚀作用越大,植被越稀疏。从图示来看,沙丘向西开口,受西风影响,甲、丁位于迎风坡一侧,以侵蚀作用为主,翻过沙脊线后,在背风坡一侧沉积,乙、丙位于背风坡一侧,故以沉积作用为主,B、C错误。相对于甲处,丁处地势低,风力侵蚀作用小于甲处,且坡度较缓,故甲处植被覆盖度最低,A正确,D错误。故选A。
沙漠地区的湖泊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图为“我国某湖泊周边环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A.草甸、半固定沙丘、移动沙丘B.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草甸
C.移动沙丘、草甸、半固定沙丘D.草甸、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
20.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答案】19.B 20.C
【解析】19.读图,根据图例判断湖泊所在地为低洼处,周围地势较高,湖泊与河流附近,水源较多,丙应是草甸。乙距离河湖较远,水分较少,应是半固定沙漠。甲距水源最远,缺少植被保护,可能是流动沙丘。
20.图中丙代表的是草甸和乙代表半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湖泊的东南方向,面积比其他地方要大,说明来自湖泊的水汽被大气输送到东南方向的较多,所以图中的主导风向应该是西北风。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科学研究表明: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沙丘背风地带地面水平方向上出现风速差异,风速差异引起气压差异,风速与气压呈负相关。在干旱的气候、丰富的地下水和盛行风向的影响下,沙漠中会出现沙丘与湖泊共存的独特景观。左图为新月形沙丘形态及其背风地带地面水平风速分布。右图是月牙湖沙漠湖泊景观。
(1)简述风向与新月形沙丘形态特征的关系。
(2)分析右图月牙湖形成的过程。
【答案】(1)迎风坡凸而缓,背风坡凹而陡,顺风向前延伸。
(2)在东北风作用下,沙粒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在沙丘背风坡,沿着风蚀方向发生风蚀作用,形成月牙形湖盆;持续的风蚀作用后,地下水出露,形成月牙湖。
【解析】(1)根据材料和左图新月形沙丘形态及其背风地带地面水平风速分布所示:新月形沙丘缓坡指示来风的方向,陡坡指示背风坡。形态上:迎风坡坡度向后凸而缓,背风坡向前凹而陡,同时两侧翼顺着盛行风向前延伸。
(2)“干旱的气候、丰富的地下水和盛行风向的改变,影响着沙丘和湖泊的演化”。该地盛行东北风,其东北侧受沙丘阻挡,沙粒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西南侧处于背风坡,风力小,侧翼顺着盛行风向前延伸,并沿着上题分析的风蚀方向发生侵蚀,形成地面地势低洼的月牙形湖盆;随着侵蚀作用的进一步发生,地势不断降低,而后地下水渐出,形成月牙湖。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同步测试题,共6页。
地理鲁教版 (2019)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鲁教版 (2019)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练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形成花岗岩球状地貌的主要因素是,该地区最可能位于,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关于该地景观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形成图中沙丘的主要外力作用是,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