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11.3 交集、并集教案
展开教案 交集并集(二)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熟练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掌握集合的交、并的性质;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并的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并的性质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引入:
(1)交集的定义 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 AB ={x|xA,或xB}
2.由上节课学习的交集、并集定义,下面几个式子结果应是什么?
A∩A= A∩= A∩B= B∩A
A∪A= A∪ = A∪B= B∪A
二、活动尝试
问题1:给出五个图,集合A、B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同学们分析AB和AB的结果
(1)若AB,则AB=A,AB=B
(2)若AB则AB=A,AB=A
(3)若A=B, 则AA=A,AA=A
(4)若A,B相交,有公共元素,但不包含,则AB A,AB B,ABA, ABB
(5) )若A,B无公共元素,则AB=
三、师生探究
问题2:对于任意的两个集合A、B,AB、AB、A、B之间的关系如何?
问题3:对于给定集合S、A,A、、S之间的交、并运算结果如何?
将两集合A、B的关系用文氏图分类表示,归纳其公共的结果,并考虑特殊情形
问题4:如图,在全集S中,你能用集合符号表示四个不同颜色区域代表的集合吗?
问题4可以借助具体的集合案例进行分析,如设U={1,2,3,4,5,6,7,8},A={3,4,5},B={4,7,8},求CuA, CuB, (CuA) (CuB), (CuA) (CuB), Cu(AB) , Cu(AB).
解:CuA={1,2,6,7,8} CuB={1,2,3,5,6}(CuA) (CuB)= Cu(AB)={1,2,6}
(CuA) (CuB)= Cu(AB)={1,2,3,5,6,7,8}
四、数学理论
1.交集的性质
(1)AA=A,A=,AB=BA (2)ABA, ABB.
2.并集的性质
(1)AA=A (2)A=A (3)AB=BA (4)ABA,ABB
联系交集的性质有结论:ABAAB.
3.补集的性质
(1)A (CuA)=U, (2)A (CuA)=.
4.德摩根律:(CuA) (CuB)= Cu (AB),
(CuA) (CuB)= Cu(AB)(可以用韦恩图来理解).
5.容斥原理
一般地把有限集A的元素个数记作card(A).对于两个有限集A,B,有
card(A∪B)= card(A)+card(B)- card(A∩B).
五、巩固运用
1.已知集合A={y|y=x2-4x+5},B={x|y=}求A∩B,A∪B.
解:A∩B= {x|1≤x≤5}, A∪B=R.
2.已知全集U={x|x≤4},集合A={x|-2<x<3},B={x|-3<x≤3},
求,A∩B,,
解:把全集U和集合A、B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由图可知
A∩B={x|-2<x<3},,
点评 研究数集间的运算时,常借助数轴将问题形象化,既易于理解,又提高解题速度.
3.设U={a,b,c,d,e,f,g,h},已知:①;②;
③,求集合A、B.
解法一:根据,由补集定义知:A∩B={d}
即d∈A,d∈B
由②知:,得,但c,g∈B;由③知:b,h∈A,
还剩a、e、f三个元素需加以判断
由A∩B={d},得
若a∈A,则必有,即,得与已知③矛盾,因此.
同理.
若a∈B,则必有,即,得与已知②矛盾,因此
同理亦可得:
综上所述A={b,d,h},B={c,d,g}.
解法二:由,得A∩B={d}
∵
∴A={b,h,d}
∵
∴B={c,g,d}.
4.学校举办了排球赛,某班45名同学中有12名同学参赛.后来又举办了田径赛,这个班有20名同学参赛.已知两项都参赛的有6名同学.两项比赛中,这个班至少参加其中一项比赛的有多少人?共有多少名同学没有参加过比赛?
解:设A={x|x为参加排球赛的同学},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12;
B={x|x为参加田径赛的同学},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20;
则A∩B={x|x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同学},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6;
A∪B={x|x为至少参加一项比赛的同学},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12+20―6=26.
两次比赛均没有参加的共有45―26=19人.
答:这个班共有19位同学两项比赛都没有参加.
点评 这就是容斥原理card(A∪B)= card(A)+card(B)- card(A∩B)的具体应用.
六、回顾反思
这小节我们继续研究了集合的运算,即集合的交、并及其性质本节课的重点是交集与并集的概念,难点是弄清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注意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七、课后练习
1.已知集合M、P、S,满足M∪P=M∪S,则( )
A.P=S B. M∩(P∪S)=M∩(P∩S)
C.M∩P=M∩S D.(S∪M)∩P=(P∪M)∩S
2.已知M={x2,2x-1,-x-1},N={x2+1,-3,x+1},且M∩N={0,-3},则x的值为( )
A.-1 B.1 C.-2 D.2
3.已知集合M={x|-1≤x<2},N={x|x—a≤0},若M∩N≠,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2) B.(-1,+∞) C. D.[-1,1]
4.已知集合A={x|y=x2-2x-2,x∈R},B={y|y=x2-2x+2,x∈R},则A∩B=____.
5.50名学生参加体能和智能测验,已知体能优秀的有40人,智能优秀的有31人,两项都不优秀的有4人.问这种测验都优秀的有几人?
6.设A=
(1)若,求 的值;
(2)若,求 的值.
参考答案
1.D
2.A
3.C
4.{y|-3≤y≤3}
5.25人
6. 解:⑴(1)由,又,故:
①当时,,解得;
②当时,即时,,解得,
此时,满足;
③当时,,解得。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或者。
⑵由,又,故只有,
即,解得。
注:①;
②注意B=,也是的一种情况,不能遗漏,要注意结果的检验。
苏教版必修11.3 交集、并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11.3 交集、并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数学必修11.3 交集、并集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11.3 交集、并集教案,共6页。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11.3 交集、并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11.3 交集、并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归纳,例题选讲,针对练习,本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