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七年级下册9.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青岛版七年级下册9.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一、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例题口答“为什么”,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从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的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从图形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通过观察,探究“三线八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能力;发展图形观念,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在简单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
师出示跨海大桥、交通地图等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平面上两条直线有哪两种位置关系 ,学生会回答相交或平行,由具体的图片抽象出几何图形: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教师向学生灌输第三条直线是联系前两条直线的纽带,起着桥梁作用。2、自主学习:观察图中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能形成多少个角?思考这些角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学生会发现对顶角,然后再观察其他的位置关系。此时教师指明其中两个角(依据学习内容顺序,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指明的角依次是∠1与∠5,∠3与∠5,∠4与∠5,),让学生来总结位置关系,找出有着类似的位置关系的角,并为这样的一类角起名字,发现他们的图形类似哪些字母,并用手指指出形状,加深记忆。在学完三个角后,完成总结总结完后完成下列习题,巩固基础。(1).识别哪些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下列各图中∠1与∠2哪些是同位角?哪些不是? (3).能力提升,看图填空(1)若ED,BF被AB所截,则∠1与_____是同位角。(2)若ED,BC被AF所截,则∠3与_____是内错角。(3)∠1与∠3是AB和AF被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角。(4)∠2与∠4是_____和_____被BC所截构成的______角。 3、例题讲解例1 、如图,直线DE截AB,AC,构成8个角。指出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变式:∠A与∠8是哪两条直线被第3条直线所截的角?它们是什么关系的角?∠A与∠5呢?∠A与∠4呢? 例2、图中,直线a、b被直线l所截。(1)、∠3与哪个角是同位角? (2)、如果∠1= ∠5,那么∠7和∠8分别与∠1有什么数量关系? 4、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如图,a.∠1和 ∠4 是直线_____与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形成的__________。b.∠2 和∠3是直线_____与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形成的_________。(2)看图填空:a.若ED,BF被AB所截,则∠ 1与 是同位角;b.若ED,BC被AF所截,则∠3与 是内错角; c.∠1与∠3是AB和AF被 所截构成的 角; d.∠2 与∠4是 和 被BC所截构成的 角。 5、合作学习如图: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构成的一对角可以看成是什么角?类似地,你还能用两只手的手指构成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吗?学生互相做给同桌看,调动学习兴趣,加深记忆。 6、课堂小结(1)、这节课研究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不同顶点处的两个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第1节 相交线13.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获奖教学设计,共9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