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版 含答案)练习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版 含答案)练习题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版 含答案)练习题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版 含答案)练习题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版 含答案)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版 含答案)练习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下列事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B. 铁水铸成铁锅C. 动植物呼吸D. 石油分馏
    以下实验操作或设计正确的是( )
    A. 收集氢气
    B. 闻气味
    C. 连接仪器
    D. 铁丝燃烧
    “清波绿林抱重城、锦城花都入画图”。以下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 垃圾分类投放并回收处理B. 燃放烟花爆竹以增添气氛
    C. 秸秆回收利用,不露天焚烧D. 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关于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SO3
    ②Fe3+
    ③NH3
    ④3H
    ⑤3H2O
    ⑥3OH−
    A. 表示1个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①③B.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
    C.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D.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④⑤
    下列有关空气和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SO2、CO、O3均为空气污染物
    D. 氧气具有可燃性,能用于气焊、气割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合理的是( )
    A. AB. BC. CD. D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B. 稀有气体用于多种电光源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 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 ②③属于金属元素
    C. ①为阴离子、④为阳离子D. 四种微粒均有3个电子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天然气代替煤作燃料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B. 实验桌上酒精着火,迅速用水冲灭
    C. 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 电器短路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横线处的微粒是B. 乙属于氧化物
    C. 反应后分子数目增加D. 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B. 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 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 ③说明白磷不是可燃物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探究甲烷的组成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CO2含量
    某密闭容器中有X、O2、CO2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中“待测”的值为9
    B.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 X中不含氧元素
    D. 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7:18
    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请在A、B处填入合适的物质的化学式,C、D处填入粒子类型(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D ______ 。
    (2)“Si”属于 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图中的X是 ______ ,X与Y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
    (3)a、b管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______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______ 组成。
    (4)汽油 ______ (填“是”或“不是”)石油加工的产品。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属于 ______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新冠病毒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疫情期间,人们常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过氧乙酸(CH3COOOH)等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杀菌、消毒。
    (1)工业上制备NaClO的反应原理为Cl2+2□=NaCl+NaClO+H2O,请推测方框内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过氧乙酸(CH3COOOH)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精确到0.1%);1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共含 ______ 个原子。
    (3)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其反应原理为:NaClO+2HCl=NaCl+H2O+Cl2↑,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36.5克HCl与足量次氯酸钠反应产生氯气的质量为多少?
    实验室现有锌、石灰石、高锰酸钾、稀硫酸、稀盐酸及下列仪器:
    (1)仪器⑧的名称是 ______ ;判断仪器⑥是否洗净的标准是 ______ 。
    (2)若补充一种仪器 ______ (填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一次性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仪器是 ______ (填序号),药品是 ______ 。
    (3)若利用棉花及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应选择的仪器有 ______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其中,能“控制反应速率”的是 ______ (填序号,下同),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是 ______ 。
    某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对一瓶浑浊的河水进行净化,其流程如图:
    (1)A物质的名称是 ______ ;操作③的名称是 ______ 。
    (2)操作②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 ______ 。
    (3)消毒剂ClO2读作 ______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价。
    (4)操作①∼④中,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______ (填操作名称)。
    如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已知x、y是常见的金属氧化物,E、G是同种元素组成的气态氧化物;y、D、F含同种金属元素;F是蛋壳、贝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B是常见液体。
    (1)A、D物质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填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任写一个)。
    (3)反应②会 ______ (填“放出”或“吸收”)大量的热。
    (4)①中反应前后,x的化学性质 ______ (填“改变”或“未改变”)。
    (5)①∼⑤中,一定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______ (填序号);⑥ ______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已知铁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的产物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铁的氧化物有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其中,只有氧化铁是红棕色,其余皆是黑色。②铁的氧化物中只有四氧化三铁有磁性。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会很快被氧化成氧化铁;另外,二氧化碳不与铁反应,也不与铁的氧化物反应。
    【提出问题】
    铁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想反应的产物可能是:
    a.只有氧化亚铁;
    b.只有四氧化三铁;
    c.______ 。
    【进行实验】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连接好仪器, ______ 。
    ②将足量的铁粉与适量的氧化铁粉末混合,装入玻璃管。打开旋塞,通入CO2。过一会儿后,关闭旋塞。
    ③点燃酒精喷灯加热药品2∼3min,粉末全部变黑;此时先 ______ ,再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倒出黑色粉末,然后检验。
    (3)检验黑色粉末的操作如下:
    【实验结论】
    (4)铁和氧化铁会发生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反思与交流】
    (5)实验步骤②,通入CO2目的是 ______ 。
    (6)实验中盛水的试管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铁水铸成铁锅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动植物呼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石油分馏,是利用了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氢气应从短导管通入,将空气从长导管排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
    故选:A。
    A、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垃圾分类投放并回收处理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不合题意;
    B.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C.秸秆回收利用,不露天焚烧可以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了空气质量,不合题意;
    D.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既能节约化石燃料,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不合题意。
    故选:B。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即可分析判断。
    4.【答案】D
    【解析】解: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①SO3、③NH3中的“3”分别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1个氨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Fe3+中的“3”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3OH−中的“3”表示氢氧根离子的个数为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H2O中的“3”表示水分子的个数为3;3H中“3”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C、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D、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5.【答案】C
    【解析】解: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分数为78%,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SO2、CO、O3均为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能用于气焊、气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能支持燃烧、空气的组成成分、常见的空气污染物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水凝结成冰,温度降低,水分子仍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B、金刚石不导电、石墨能导电,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氧气液化后变为淡蓝色,是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8.【答案】C
    【解析】解:A、①③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③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1、17,为钠元素、氯元素,分别属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①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①②③均有3个电子层,④核外有2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